摘要:DeepSeek-V3.1 上线,更高的思考效率,更强的 Agent 能力!
本文作者:拉登Dony
本文编辑:竺兰
大家好,这里是秋叶编辑部,我是「山东吴彦祖」拉老师~
你刷到了没?
DeepSeek-V3.1 上线,更高的思考效率,更强的 Agent 能力!我划拉着手机屏幕,突然愣住——这已经是今天第 5 条 AI 更新推送了!!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
刷到这类新闻时,第一反应要么是「哦,又更新了」,要么是「这功能好像和我无关」,偶尔点进去看看评测,转头就忘了。
当 AI 像「开盲盒」似的天天更新时,我们到底该关注什么?
是追着新功能跑,还是该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不吹不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真实的 AI 使用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AI 在进步,我们却在退步
先讲个小故事:
我发小从本科读到博士,再到大学教授,我爸每次见他都只问一个问题:「现在一个月挣多少?」
发小的知识、视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飞涨,我爸的问题却始终停在「钱」上。
他就没问问人家是怎么学习的?有什么经验方法?能不能辅导一下自己的儿子?!
咱们关注 AI 动态,感觉跟我爸也是差不多的状态,AI 从能写文案、生成图片、到生成视频、能做数据看板,能力也越来越强大,我们却只关注「更新了哪些新功能?算力提升了多少?」
这些跟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工具在进化,我们的认知却卡在「执行者」的圈层里。
用 AI 要学会向上看
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开始用 DeepSeek 学习怎么写正则表达式,这很好!
但是……
「正则表达式」是一个和「车桥悬架」一样的专业词语,它很强大很重要,如果你只是想学会开车,并不需要这些专业的知识。
想让 AI 越用越简单,要学会向上看!
AI 其实已经能从系统层面上帮助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
顺着「正则表达式」的思路往下看,会让人在牛角尖里越钻越深。
举个例子,你处理过考勤表吗?下面这个考勤记录表,谁见了都得头疼。
日期不规范,只是数字,没有年月。 员工信息不规范,工号、姓名混在一起。 打卡时间不规范,多次记录挤在一个单元格。新手和高手的提问,差的不是「会不会用 AI」,是「会不会问对问题」。
❶新手提问:往下看
新手盯着具体操作,问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纠正日期。
怎么根据 C2 单元中的日期,纠正第 4 行里的日期,添加上年月?
提取信息。
怎么从第 5 行、第 7 行等数据里,提取工号和姓名?
计算工时。
想算「工时」(下班时间-上班时间),但有的员工打了多次卡,得先提取「最早上班」和「最晚下班」,如何编写公式?
越看细节越多,结果 AI 帮你写的公式,错误百出,问题像地鼠,打了一个又冒一个。
最后跟 AI 聊了一个小时,问题也没能解决。
❷高手提问:往上看
表格里面最难的不是函数公式,是「数据不规范」,数据源没有设计好,后面的努力都白费。
关于「数据规范」在数据库管理领域,早就有经典的解决方案了:「数据三范式」。
提问 AI 时不用解释太多的细节,只要出现了「三范式」这个关键词,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截图
AI 秒懂你的需求,从分析问题、到问题示例、规范化建议、转换结果、改进方案、SQL 代码,全部解决方案直接就给出来了。
接下来,你只需要说一句话:
请帮我写一段 VBA 代码,完成上面的数据整理。完整的可以落地执行的代码,就给到你了。
代码粘贴到表格里,点击一下按钮,全程不需要写一条公式,数据就整理好了。
再根据整理后的数据,去计算工时就简单多了。
问题像堤坝,建好了一劳永逸。
从「我要什么」到「我需要什么」
高效提问不是「把问题丢给 AI」,是「先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就像点外卖:
新手说:「给我送碗面」(可能送到辣的、咸的,不合口味); 高手说:「送碗清汤牛肉面,牛肉 5 片,香菜少放,12 点前到」(精准,AI 能精准满足)。具体怎么做?记住三个「关键词」:
❶用「行业规范」当钥匙
比如数据处理,提「三范式」;做设计,提「用户体验五要素」;写报告,提「金字塔原理」。
行业规范是 AI 的「翻译器」,能把你的模糊需求变成具体指令。
❷从「执行者」变「管理者」
别总问「怎么操作」,多问「这么操作对不对?」、「表格怎么设计更好?」。
比如: 新手:「怎么用 AI 提取数据?怎么用 AI 写公式?」;
高手:「这个表格是否符合三范式标准?正确的数据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满足后续考勤需求?」
❸让 AI「补全思路」,不是「直接给答案」
别只说「帮我写代码」,说「我需要整理考勤表,思路是先用三范式检查,再用 VBA 整理,你能帮我细化这个思路吗?」
AI 擅长「补全」,不擅长「猜你想什么」。
❹AI 越强大,我们越要「长脑子」
有人说:「AI 都能自己写代码了,我还学这些干啥?」
错!
AI 越强大,你的认知越值钱。
①工具会过时,认知不会:今天 AI 能写 VBA,明天可能能写 Python,但「用三范式规范数据」的思维,10 年后依然有用;
②AI 解决问题,你定义问题:AI 能整理数据,但「为什么要整理数据」「整理成什么样」,只有你能决定;
③工具是「外功」,认知是「内功」:AI 是倚天剑,你得先有「用剑的内力」(认知),才能发挥它的威力。
AI 的更新像「潮水」,一波接一波;我们的认知像「船」,潮水涨得再高,船能不能远航,看的是「船底的龙骨」(认知)结不结实。
下次再刷到 AI 更新新闻时,不妨停一停想一想:这个新功能能帮我解决什么系统问题?我需要提升哪些认知,才能用好它?
毕竟,AI 是「加速器」,不是「替代品」——你跑得有多快,最终取决于你自己的腿。
记住:工具的强大是外因,认知的提升是内因;提问的高度,决定了成长的速度。
所以,如果你想真正想玩转 AI,让它成为你职场竞争力的一部分,
那么推荐加入《秋叶 AI 高效办公 3 天实战营》,秋叶实战派讲师来带你提升认知、高效提问,更快掌握新技能!
《秋叶 AI 高效办公 3 天实战营》
课程原价 99 元
现在仅需 0 元!
秋叶实战派老师直播授课
专业助教随时答疑
多种 AI 工具教学
让 AI 帮你打工!
免费获取更多 AI+Excel 干货、模板
来源:常识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