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江湖,兴衰就在一念之间。你要说四大家族,那真是盛极而衰,一个比一个能风光,可也一个比一个能沉寂。1949年,政权换了天,热闹散了场,蒋宋孔陈的那些鼎盛岁月,一下子都成了回忆。有时候我琢磨,人生的命运是不是也是场“坐庄”,运气好的时候,随便出个牌都是个顺子—
民国江湖,兴衰就在一念之间。你要说四大家族,那真是盛极而衰,一个比一个能风光,可也一个比一个能沉寂。1949年,政权换了天,热闹散了场,蒋宋孔陈的那些鼎盛岁月,一下子都成了回忆。有时候我琢磨,人生的命运是不是也是场“坐庄”,运气好的时候,随便出个牌都是个顺子——可没人能赢到最后。
在蒋家最牛的时代,他们的影子遍布整个中国。炒米炒盐也能添一脚,开银行、卖石油、管官员,哪儿都能瞄见这几姓的“手”。那些年,四大家族合起来,手里的钱据说比今天的多少亿都扎眼——虽说数字这些事儿,民间总爱吹,总之就是富。大家都说“蒋家天下陈家党”,蒋介石带着大家爬格子,可是风头一过,逃到台湾,剩的也就烟云了。
你说他们的后人呢?咱们别光拿照片、谱系研究,还是看看:如今那些显赫的、轰动一时的家族,到底都去哪了?有人说,“蒋家后人还在做官”,也有人说“都埋头做生意了”。说起蒋家,第一反应当然是蒋介石——这人头衔一大堆,像是给自己打了个专属标签。主席,总裁,总统…那些名字,看着都挺唬人。
其实蒋家的故事,往往比新闻联播讲的复杂得多。蒋介石死后,一度看起来后继有人:他的儿子蒋经国继续掌舵,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可再往下,蒋家就有点落寞了。到现在,政坛活跃的,只有那位叫蒋万安的第四代后人。要说这小子,命运也挺有戏剧感——原来他姓章。这姓氏里的弯弯绕,能细琢磨一下午。
蒋万安是章孝严的儿子。章孝严本来就是蒋经国的私生子,这事在老一辈心里挺尴尬,那阵子他跟着外婆长大,没敢摊牌。一直顶着“章”姓,直到2005年才在舆论和家族的默许下,正式叫蒋。蒋万安也顺理成章地接了父亲在政坛的衣钵,参政“参得挺顺”,政绩也算稳定。2018年时,外界都觉得他能竞选台北市长抢头牌,结果他自己一反常态,偏不出来争。唏嘘归唏嘘,有人说他是蒋家的未来,我看“未来”说不准,不如说是命。
蒋家第四代其实后人不少,什么蒋友柏、蒋友青、蒋友梅…名字一个比一个听着洋气,但大多一头扎进了别的行当。有人成了艺术家,有人做品牌,还有的成了企业家,开公司谈生意。读到这儿我总忍不住想,金钱背景再硬,最后也不过是过日子罢了。蒋家的下一代,读书都多是西式的,思维也活络,不再像上一辈那样跟权力死磕。当政坛变成旧时代,人也就有了选项,这才是活法。
再说宋家。这一家子,有点像民国的“传奇姐妹花”,谁都知道宋氏三姐妹:宋霭龄是孔家夫人,宋庆龄死活要嫁给孙中山,宋美龄成了蒋家太太。要说三姐妹的爹宋嘉树,那才是个狠人,创业、革命都玩过,最后成了民国新贵。光这个家里三女三男,一大家子里故事用两天两夜都讲不完。你扔一眼,只看见姐妹,却不知宋氏三兄弟也各有归宿。
讲到宋家三兄弟,后人零零星星分布在美国,政坛里早没了声响。能跑、能闯,却还是得适应新世界。比如说宋子安,人生注定和家国风云渐行渐远,在美国病逝。他俩儿子,一个在美国工作,做着财经相关的买卖,妻子和孩子也都在异国度日。说实话,凭他们的家世,干啥都不缺机会,但你能看出来,他们更愿意踏实做本分事。
宋仲虎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有五个后代,和妻子一起在美国开矿泉水公司,还做功能饮品,靠着头脑和敢闯的底气,出了点名气。一时间在美华圈子里成了“矿泉水元老”,也算是另辟蹊径。宋子文同样安居美国,没啥大风浪。唯一的热闹是他九个外孙里,有两个一直守在身边。他待冯英祥特别上心,什么事都要亲自张罗。
孔家昔日那点阔气,说是家业遍及银行、石油化工,一点不假。宋霭龄嫁过去,直接成了“财阀夫人”,但财富这东西,也有脆弱的天命。
孔祥熙旗下四个孩子,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的钟情“自由恋爱”,像小说女主一样爱穷书生,结果父母丢脸,她自己也搞得一地鸡毛。被父亲安排当银行行长,可惜还是离了。到了下头,感情生活依旧离奇,孔令侃娶了比自己大几十岁的白兰花,家里不赞成,偏偏要结。最终,两人也是无嗣。
再有孔令伟,她是家里少见的“假小子”,男装短发,个性又拽又张扬。她和宋美龄关系极深,抗战时借助宋美龄权势干些私活,贩卖军用品那事闹到最后,竟然成了家族的负担。本来结交名流,该是风光,可惜亲缘也是无奈,最后陪着宋美龄过后半生。孔令杰算是家里唯一有后代的,娶了好莱坞女星,两人低调得很,大家都说这支是隐形豪门。
咱们说陈家,比起其他几个更像是“苦命人”。民国时他们管着党务,俩兄弟陈立夫和陈果夫风头正劲,但是钱没捞到,权力又被蒋介石边缘化。战后去了台湾,渐渐寂寥。陈果夫没儿没女,穷到看病的钱都是蒋介石批的。唯一侄子陈泽祯,偏爱面包,在美国开了“AlphaBakery”,算是苦中作乐。
陈立夫主动离了台湾,要自谋出路,可兜里没钱。你想想,堂堂国民党党务大佬还得去孔家借钱,两万元起步。靠这本钱,陈立夫成了美国养鸡场老板——皮蛋、豆腐乳都是他的独门绝学,一车车送去华人餐馆。但你别看这工作脏累,他一家人是其乐融融。老陈满足得很,孩子们也混得不错:一个做了植物学教授,生了儿女;一个靠博士文凭在美国扎根;还有的做会计、搞计算机,有的留在台湾。到下一代,又有几个孙辈在美国扎了根。
这么数起来,孔家和陈家都低调得很:一个是财阀隐形,一个是清贫而自乐。但说到底,这些人的选择,无非是在大世变迁后的顺势而为。
曾经的四大家族,谁不是一时烟雨、风流无限?权势之外,英雄豪杰到头来还不是柴米油盐、平凡岁月。有人远离了政坛,有人逐渐淡出,有人如普通人那样过日子。后代不再“抱团”,各有归宿。民国的荣光,是浮光掠影,曾经的豪门也要一天三顿喝水。
说到底,他们也是普通人。背后故事、明里辛酸,外界怎么看都无所谓。只要能活出自己的样子,不分豪门还是清贫——这才是时间最公平的东西。你说未来会怎样?谁敢下断言。毕竟,世事如棋,轮到谁执子,也都是一场缘。
来源:在洱海静享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