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中国的一家企业岚桥集团与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签下了一封合同,合同表明中国企业将租借达尔文港,时间为99年。
文:沧海一书客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5年,中国的一家企业岚桥集团与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签下了一封合同,合同表明中国企业将租借达尔文港,时间为99年。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今年的3月4日,澳大利亚政府却传出消息,想要重新“收回”这一港口。
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澳大利亚为何丝毫没有诚信,中国又该怎样应对它的出尔反尔呢?
99年的合同
2015年,澳大利亚北部的一座城市达尔文市与中国的一家企业岚桥集团签订了一份租借合同,合同约定岚桥集团租借达尔文市的港口,时间为99年。
这原本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商业合同,双方一直以来也都合作愉快,没有产生过什么大的矛盾,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在2025年,事情竟然又产生了变化。
这个曾经被视为中澳经贸合作的标杆,由它产生的问题也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沦为了政治角力的筹码。
而澳大利亚想要“收回”达尔文港的借口也十分地可笑,他们认为中国租借的这个港口存在安全威胁,甚至怀疑中国企业的财务能力,想要一次为借口从中国手中“收回”港口。
达尔文港的归属争议,还暴露出澳大利亚联邦体制的深层裂痕。
因为这个港口的位置规划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领地,所以北领地的财政人员和议员一直都想收回此港口,但是他们还不想自己花钱。
于是他们就一面抱怨地方财政的薄弱,一面催促联邦出资回购港口,不断喊话联邦总理阿尔巴尼斯掏钱。
面对着北领地政府的喊话,阿尔巴尼斯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当然这并不代表着他不愿拿回这个港口,只是因为他不愿掏钱,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有着490亿澳元的联邦赤字。
在这场“收回”政策的更深层面,其实他们内部矛盾的转移,也是他们争夺选民选票的契机。
而此时,澳大利亚民意分裂的火焰也正在燎原,达尔文港码头工会的罢工警告牌上,赫然写着“别用我们的饭碗换选票”。
而澳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民调显示,56%的民众支持履约,仅有23%赞成强制收回。
在澳大利亚的反复无常背后,晃动其实隐藏着的是华盛顿的身影。
美国国务院1月向澳防长提供的“关键基础设施黑名单”中,达尔文港被标注为“最高风险”,而这与五角大楼的军演计划紧密相关。
美军计划在2025年前将驻达尔文陆战队扩编至2500人,而中企租约条款限制军事设施扩建,成为计划落地的最大阻碍。
而特朗普的贸易大棒也正在重塑澳对华政策,2月解密的美澳会谈纪要显示,美方将达尔文港回购与钢铝关税豁免直接挂钩。
若澳方在5月底前启动赎港程序,美国将对澳出口的120万吨铝材免征25%惩罚性关税。这种赤裸裸的交易,让阿尔巴尼斯政府陷入两难:接受则得罪中国,拒绝则激怒本土制造业。
更深层的威胁来自产业链断供,澳大利亚国防工业协会发出警告,该国武器制造所需的17种稀土完全依赖中国进口,若中方启动反制,F-35战机生产线可能被迫停工。
这种依赖性在达尔文港事件中被无限放大——岚桥集团母公司控制的印尼镍矿,恰好是澳动力电池产业的核心原料来源。
中国的应对
面对着澳方的毁约试探,岚桥集团的回应极为强硬,用事实回击他们的指责——
过去十年127次澳国防部安全检查全数通过,美军军舰21次停靠未受限制,这些记录让所谓“中国监控军港”的阴谋论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中国早已打开法律与经济双重锁扣,依据中澳自贸协定第9章,单方面终止租约需赔偿未来85年预期收益,按当前数据测算索赔额将超过180亿澳元。
除此之外,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延长对澳葡萄酒反倾销税审查期,此举直接影响巴罗萨谷23家酒庄的采收季订单。
而宝钢集团暂停西澳铁矿二期扩建的决定,导致4000个就业岗位悬于一线。
这些精准打击的背后,是中方对澳经济命脉的透彻掌握——铁矿石、煤炭、教育出口构成的“三角支柱”,任意一根断裂都将引发连锁崩塌。
在舆论战场,一场全球认知战悄然打响,国际港口运营者联盟发布联合声明,谴责“政治干预商业契约”,23国企业代表联署支持岚桥集团。
TikTok上#澳洲毁约#话题48小时内播放量突破7亿,达尔文港工人拍摄的装卸作业视频,成为戳破安全谎言的最佳证据。
对澳大利亚总理而言,达尔文港已成烫手山芋。
在昆士兰关键选区,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明确警告:若对华关系恶化,将重新评估120亿澳元的锂矿投资。
而反对党领袖达顿借机炒作“国家安全”,支持率一周内飙升5%,迫使阿尔巴尼斯在民粹与理性间走钢丝。
国家信用评级亮起的红灯加剧了危机,标普将澳主权信用展望下调至负面,主权基金单月撤资23亿澳元;澳元汇率跌破0.65关口,创2008年以来对人民币新低。
金融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澳大利亚契约精神的深度质疑——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报告显示,37国中资项目已将澳列入风险观察名单。
与此同时,西澳州长麦高恩也已紧急飞抵堪培拉,手持中国占该州出口83%的数据报告,要求联邦“停止牺牲地方经济换取政治筹码”。
结语
达尔文港事件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南方国家对西方契约精神的集体警惕。
在北京的战略沙盘上,达尔文港从来不是孤立的棋子——它是测试盟友忠诚度的试纸,更是瓦解西方围堵的突破口。
当澳大利亚政客仍在为赎港价格争吵时,世界已看清一个事实:在21世纪的地缘博弈中,毁约的代价不再是几亿赔偿金,而是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坐标位移。
将达尔文港租给中企,澳大利亚要变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704580845883720&wfr=spider&for=pc
来源:风云人物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