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日,军休人员陈全忠身着挺拔军装,精神焕发地走进北湖区下湄桥街道新泉社区开展红色宣讲。他眼中闪烁的坚毅光芒,蕴含着半生军旅生涯的故事与信仰。陈全忠于1996年入伍,在原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服役26年,荣获三级士官军衔。2022年,因身体原因退休,被安置到郴
8月27日,军休人员陈全忠身着挺拔军装,精神焕发地走进北湖区下湄桥街道新泉社区开展红色宣讲。他眼中闪烁的坚毅光芒,蕴含着半生军旅生涯的故事与信仰。
陈全忠于1996年入伍,在原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服役26年,荣获三级士官军衔。2022年,因身体原因退休,被安置到郴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以下简称“市军干所”)。如今,他不仅是市军干所第一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更是该所老战士红色宣讲团的核心宣讲员。
当日,陈全忠以“唐古拉,你是我永远的记忆”为题,深情回顾了自己驻守雪域高原的岁月。他与战友们坚守生命禁区,守护国防战略物资运输的生命线,那段用热血践行誓言、用忠诚捍卫山河的时光,正是青藏线官兵红色基因的生动写照。
陈全忠极富感染力的讲述,让50余名社区党员干部(含退休人员)心潮起伏,眼含热泪。掌声,久久不息……
老兵再谱新篇,老将再立新功。这是陈全忠带病第三次走进社区、学校、乡村,开展红色宣讲。谈及这样的奔波是否辛苦,他开怀大笑:“这点苦,不足挂齿。虽然病退了,但还能将军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赤诚传播出去,感染更多人,我觉得非常值得!”
70公里外的永兴县龙形市乡刘家村青旗组,85岁高龄的军休干部何德荣正与老伴一同饲养着数百只鸡鸭,同时思索着如何引领更多村民发展养殖业。
何德荣曾任原郴州地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2003年被安置到市军干所,2007年因眷恋故土回到老家。热心公益的他,将余热全部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带头捐款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关心留守儿童教育、调解村民矛盾。事事冲锋在前,乐此不疲。
“他见多识广,心系家乡,在村里威望极高,所言皆被众人信服!”村民何建国的赞誉,真切地反映了乡亲们对何德荣的深切认可。这些实践,正是市军干所坚定秉持“以军休干部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聚合力的鲜活写照——为何德荣、陈全忠等军休干部搭建施展余热的平台,切实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与获得感。
“党建红”润泽初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近年来,市军干所以党建为引领,将“服务军休干部”作为核心抓手,全面落实“两个待遇”,累计接收安置军休人员90余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从及时发放离退休费、增资调资及各类补助补贴,到引进医疗机构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与心理咨询;从为每位军休干部定制“服务联包手册”、实行联包责任到人,实现常态化联系全覆盖,到聚焦休养环境升级、满足其学习娱乐需求,市军休所急军休干部之所急,办军休干部之所需,干军休干部之所盼:
对80岁以上军休干部每周至少走访1次,70岁以上每半月至少走访1次,实时传递组织关怀,动态掌握其健康与生活状况;
深挖军休干部红色资源,建成红色展览展示室,改造高标准活动室、学习书屋、书法室,扩容棋牌室;
修缮改造休养院内的下水管道、老旧屋顶、化粪池、渗水外墙和道路裂缝等基础设施,升级门球场、园林绿化与道路亮化设施;
结合军休干部“军”的底色与“休”的状态,联合机关单位、驻郴部队、中小学校、社区等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我们的节日”“助力乡村振兴”等联学共建活动;
组建门球队、棋牌队、气排球队等6个文体兴趣小组,策划各类赛事活动,让军休干部“动起来、笑起来”,尽情展现夕阳风采……
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关爱措施,一次次满怀深情的周到服务,一声声温馨的问候,一句句贴心的宽慰,换来了军休干部心满意足、暖意盈怀的笑脸,以及“有你们,真好”这样发自内心的真挚赞誉。
“军休红”映照本色
岁月虽逝,军人本色不改。军休干部一生以奉献为己任,即便退休,仍期望拥有机会和平台,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会。市军干所通过组织引领、平台搭建、典型带动等多重举措,持续擦亮“军休红”品牌,使军休干部在服务郴州发展中体验到“老有所为”的喜悦。
2019年,市军干所成立“老战士红色宣讲团”,组织宣讲团成员深入学校、社区、机关、企业、乡村及军营,开展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宣讲200余场,覆盖听众超过5万人次,先后荣获“郴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及“全省五十佳老党员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军休干部志愿服务队亦活跃在各个领域:多次深入乡村与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常年与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3万元;在新冠疫情防治、资兴灾后重建等关键时期,自发捐款超过3万元。
不仅如此,一批威望高、能力强的军休党员还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广泛联系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与社区和乡村振兴联系点共驻共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平安郴州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让组织放心,让军休干部满意!市军干所用“心”倾听需求、用“情”传递温暖、用“力”破解难题,探索新时期军休服务管理新模式的步伐,从未停歇。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