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辐射’大家会想到什么?手机辐射是否致癌?”3月22日下午,湖北省科技馆一楼院士成果展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家讲故事”科普讲堂火热开展。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肿瘤学博士韩光教授,以《辐射安全与放射治疗:揭秘神奇的“射线世界”》为题,带领亲子家庭
“提到‘辐射’大家会想到什么?手机辐射是否致癌?”3月22日下午,湖北省科技馆一楼院士成果展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家讲故事”科普讲堂火热开展。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肿瘤学博士韩光教授,以《辐射安全与放射治疗:揭秘神奇的“射线世界”》为题,带领亲子家庭开启一场充满互动的科学探索之旅。
韩教授在活动伊始指出,辐射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包括电磁辐射(如光线、手机信号)、粒子辐射(如医疗X光)以及引力波等。他强调,并非所有辐射都有害,例如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植物光合作用依赖光辐射,医疗射线更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针对公众对“辐射=危险”的刻板印象,韩教授通过数据解释:“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建议,公众每年接受的人工辐射剂量不应超过 1 毫西弗(mSv)。一次胸部 X 光检查的辐射量为 0.02–0.1 mSv,而乘坐飞机往返北京 - 纽约的辐射量约为 0.16–0.2 mSv,均远低于安全限值,生活中无需过度恐慌”。
针对公众关心的手机辐射问题,韩教授援引北欧两项覆盖70万人、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指出,手机使用与脑肿瘤发病率无直接关联。他解释,手机信号差时会增强辐射功率搜寻基站,因此基站密度高反而有助于降低个体暴露风险,“盲目反对小区基站建设可能适得其反”。
关于家庭装修辐射,高教授提醒,部分天然石材或含微量放射性元素,但符合国家标准的建材辐射极低,建议选购时关注检测标识,避免长时间接触劣质材料。
在课间小提问环节,韩教授向听众抛出问题,“大家猜猜看,肿瘤放射治疗用的‘刀’—— 比如伽玛刀、射波刀 —— 真的是手术刀吗?”在引发短暂讨论后,他揭秘道:“这些‘刀’实为高精度放射技术,通过聚焦辐射束‘雕刻’肿瘤组织,无需开刀即可实现毫米级精准消融。”他还介绍,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从早期的 X 光机到如今的射波刀、磁共振引导放疗,技术进步使治疗更精准、副作用更小。
当韩教授提问“首张X光片拍的是什么”,一位小女孩积极回答“手骨头”时,韩教授揭秘:“这是伦琴给妻子戴婚戒的手,科学发现也藏着浪漫!”他鼓励在场小朋友们:“科学探索需要勇气与好奇心,或许未来诺贝尔奖得主就在你们中间。”
讲座穿插趣味问答,现场家长与小朋友积极参与。关于“原子弹名称”“剂量单位的换算”等问题,韩教授以盲盒礼物鼓励孩子们思考。他强调,科学传播需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辐射认知应始于常识,而非恐惧”。
记者了解到,2025年,科学家讲故事系列活动将继续推出前沿科技与人文健康主题讲座,为公众搭建与科学家对话的桥梁,持续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
记者:盛甜
通讯员:李玉竹
编辑:郝好
来源: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