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桥东古为千年“归善”县治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数百年来,官学兴盛,蔚然成风,曾经的归善学宫、观澜书院为惠州培育出不少学行俱佳的岭南名士。如今,桥东秉承教育初心,赓续创新育人,毅然肩负着崇文重教、踵事增华的时代使命,迫切需要加强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桥东古为千年“归善”县治所在地,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数百年来,官学兴盛,蔚然成风,曾经的归善学宫、观澜书院为惠州培育出不少学行俱佳的岭南名士。如今,桥东秉承教育初心,赓续创新育人,毅然肩负着崇文重教、踵事增华的时代使命,迫切需要加强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26日,在惠城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民进惠城区总支带来了《关于更新改造桥东历史老校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由区政协委员黄琳丽代表发言。
区政协委员黄琳丽发言
黄琳丽介绍,桥东辖区目前有11所中小学校。其中,办学60年以上的历史老校有5所:惠州市第二中学、惠州市华侨中学、惠州市观澜书院小学、惠州市第四小学、惠州市第六小学。老校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丰厚,但是由于建校时期较早,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中心的迁移,老校的社会关注度降低,更新升级改造节奏也相对滞后,与新建的学校相比,软硬件建设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学校校舍建筑老化,教学配套设备陈旧,运动场所设施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为推进桥东片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她建议,提高教育专项财政资金投入效率,积极动员慈善机构、社会贤达、知名校友爱心捐助学校建设,大力争取福利、体育公益基金的定向支持,发行教育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发挥“市区一体”优势和城市更新改造契机,沟通协调更多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合力帮扶,共同破除无力规模升级改造建设的困局。
同时,建议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存在安全隐患、渗水漏水、顶楼隔热等老大难问题,改善学校操场运动设施,翻新和修整塑胶跑道,支持“小”校扩增学生活动空间,分步完成老校校舍建筑设施的修缮改造。重视对老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制定设备更新改造方案,对教学办公用品、电脑设备等需要更换的,应分期分批实施;可以提升完善的,通过共享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措施,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学校会议室、多功能厅、广播系统,支持学校搭建“云电脑-电教室”信息系统,保障学生上课学习和学校正常使用。
此外,建议加快对老校历史资料和文献的收集研究,深挖老校的文化特色,建设具有独特历史内涵、人文厚重的校园文化。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根据老校各自历史人文渊源,分别以书香善学、孝亲敬老、传统武术、曲艺舞蹈等传统文化主题加以更新塑造,动员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校园,创新融入校本特色课堂活动,在弘扬惠州优秀传统文化中焕发桥东历史老校新活力。
文、图 | 记者 杨锦强 通讯员 惠城宣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