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与疾病的抗争是一场每日必行的“持久战”。其中,繁琐的用药流程——需要冷链运输、专业人员配制的口服溶液,常常是这场战斗中一个不小的负担。
对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与疾病的抗争是一场每日必行的“持久战”。其中,繁琐的用药流程——需要冷链运输、专业人员配制的口服溶液,常常是这场战斗中一个不小的负担。
但就在8月27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消息传来:利司扑兰(risdiplam)5毫克片剂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体重超过20公斤的SMA儿童及成人。
01
片剂带来的“松绑”式变革
从口服溶液到片剂,这绝不仅仅是剂型的简单改变,而是一次为患者生活“松绑”的重大变革。
告别冷链与繁琐配制:新获批的片剂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彻底摆脱了对冰箱和冷链运输的依赖。同时,它无需专业人员配制,患者可根据需要整片吞服或将其分散于水中服用,使用极为灵活便捷。
赋予患者自主与尊严:对于年长的儿童和成人患者而言,能够像服用普通药片一样自己服药,意味着更强的用药自主性和隐私感。这让他们在心理上更能掌控自己的治疗,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
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让SMA的长期治疗变得更轻松,对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全程管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02
坚实的疗效基石
当然,剂型升级的背后,离不开利司扑兰本身坚实的疗效与安全数据作为支撑。
对于病情最重的1型SMA患儿(FIREFISH研究): 与nusinersen的间接比较数据显示,经过长达36个月的治疗,利司扑兰将患儿的死亡风险显著下降了78%,死亡或需要永久通气的风险下降了81%。
同时,在运动功能方面,患儿达到重要运动里程碑(如独坐)的概率提升了45%,CHOP-INTEND运动功能评分改善超过4分的概率更是提升了186%。
对于2型和不能行走的3型SMA患者(SUNFISH研究):经过24个月的治疗,32%的患者MFM32运动功能评分实现了至少3分的有意义提高,58%的患者实现了功能稳定,成功遏制了病情的恶化。与外部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利司扑兰在改善运动功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利司扑兰不仅能在最危重的1型患儿中显著提高生存率和运动功能,也能在年长的2型/3型患者中,帮助他们维持甚至改善现有功能。如今,随着片剂的获批,这一切疗效得以在更便捷、更友好的使用体验中实现。
总结来说,对于SMA这种需要终身管理的遗传性疾病,“用药便利性”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它与患者能否长期坚持治疗、最终能否改善预后息息相关。利司扑兰片剂的到来,让患者和家庭在科学治疗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宝贵的轻松与自主。
来源:健康滕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