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诗是在点评黄庭坚的书法,黄庭坚强调写字字中须有笔,这个主张是应该继承的。而黄庭坚书法风格就是,他的笔画就像整夜下雨屋檐上垂挂的水滴一样细长。
启功论书诗67:
字中有笔意堪传,夜雨鸣廊到晓悬。
要识涪翁无秘密,舞筵长袖柳公权。
此诗是在点评黄庭坚的书法,黄庭坚强调写字字中须有笔,这个主张是应该继承的。而黄庭坚书法风格就是,他的笔画就像整夜下雨屋檐上垂挂的水滴一样细长。
那么黄庭坚这种书法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呢?或者说是怎么来的呢?启老认为这个秘密就来自柳公权,就是把柳公权书法的笔画再拉长一些,好像舞女甩动的长袖一样。
黄庭坚《松风阁诗》
【启功自注】:
黄庭坚书,以大字为妙,其寸内之字,多未能尽酣畅之效。行书若松风阁诗,阴长生诗;草书若忆旧游诗,廉蔺列传,青原法眼语录等,皆字大倍一寸,始各尽纵横挥洒之趣。
启老在自注中首先概述了一下黄庭坚的书法作品,认为黄庭坚的书法,大字最为绝妙,而寸内之字,因为太小,难以表达这种酣畅淋漓的书风。
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中行书《松风阁诗》、《阴长生诗》等,草书《若忆旧游诗》、《廉蔺列传》、《青原法眼语录》等,这些作品上面的字都比寸字大上一倍还多,所以能表现出纵横挥洒的意趣。
【启功自注】:
涪翁论书谓字中须有笔,如禅家之句中有眼。又自谓其早岁之书,字尚无笔。安有有字而无笔画者?此盖机锋譬喻之语耳。仆尝习柳书,又习黄书,见其结字用笔,全无二致。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此柳书之秘,亦黄书之秘也。
接下来的自注中,启老透露了黄庭坚的书法密码,同时也是柳公权的书法密码。
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
黄庭坚的书论称,写字字中需要有笔,就如禅家说句中要有眼是一个道理。黄庭坚又说自己年轻时的书法,字中尚无笔。启老说怎么会有有字而无笔画的情况呢?这不过是禅家的机锋之语罢了。
启老说自己曾经学习柳公权的书法,又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发现二者的书法,在结字和用笔方面几乎一样。用笔时要使用笔心的力量(窃以为就是中锋用笔),结字要中宫收紧,聚集字心之势,这是柳公权的书法密码,也是黄庭坚的书法密码。
柳公权《玄秘塔碑》
【启功自注】:
黄书用笔结字,既全用柳法,其中亦有微变者在。盖纵笔所极,不免伸延略过,譬如王濬下水楼船,风利不得泊。此其取势过于柳书处,亦其控引不及柳书处也。
传苏黄互嘲其书,有石压虾蟆,枯梢挂蛇之谑,余借松风阁诗“夜雨鸣廊到晓悬”句以喻黄书,亦枯梢挂蛇之意耳。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黄庭坚书法的用笔和结字全部用的是柳公权的技法,其中也有微妙变化的地方。就是黄庭坚长枪大戟的线条,有时未免有些太过了,放纵有余,收敛不足。
这里启老引用了一个典故“王濬下水楼船”,说的是《晋书·王濬传》:王濬率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攻打吴国时,王浑嫉其功大,曾遣使令他“暂过论事,濬举帆直指,报曰:‘风利,不得泊也。’”
用这个典故借指黄庭坚的书法,这是黄庭坚书法体势纵横超越柳公权的地方,同时也是他笔画控制不如柳公权的地方。这应该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吧。
黄庭坚《砥柱铭》
史上流传苏东坡和黄庭坚互相嘲笑对方的书法,黄庭坚嘲笑苏轼书法笔画扁肥,像石头压扁了虾蟆;苏轼嘲笑黄庭坚书法笔画细长,像枯树枝上挂着蛇。
这个故事的出处是《独醒杂志》卷三:
“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启老此首绝句就借用了黄庭坚《松风阁诗》中的句子“夜雨鸣廊到晓悬”,以此来比喻黄庭坚的书法,跟苏轼的“枯梢挂蛇”是一个意思。
世上无十全十美的书法,同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人的优势可能就是他的弱点,这大概就是中国阴阳哲学的精神吧。
来源:翰墨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