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护工日记》:绝望的缝隙中透出点点希望之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9:57 4

摘要:未读推出的“50岁打工人书系”中,这本《养老院护工日记》可以说是唯一让我将关注点放在服务对象上,而非作者群体本身的作品。50岁+还要在一线做牛马,整个书系往往透露出浓厚的悲情色彩。但面对养老院里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这名53岁的护工会让读者觉得,至少拥有可以工作

未读推出的“50岁打工人书系”中,这本《养老院护工日记》可以说是唯一让我将关注点放在服务对象上,而非作者群体本身的作品。50岁+还要在一线做牛马,整个书系往往透露出浓厚的悲情色彩。但面对养老院里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这名53岁的护工会让读者觉得,至少拥有可以工作的身体条件,感觉也没那么糟糕。

如果时间倒退十年,我会对书中提到的种种现象嗤之以鼻。不过,因为工作原因,这几年我对老年人的关注日渐增多。在自己也即将跨入“新老人”门槛的年龄,我对于老年人出现的种种问题多了一些理解,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寄予很大的同情。

喜欢指挥人,喜欢自言自语,突然无故流泪,藏东西却说不清藏在哪里,大小便失禁,昼伏夜出,认知出现障碍……这些老年人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换一种说法,和我们日常描述婴儿没有什么区别。有人说,如果将人生的线段从中年对折,一头一尾的表现实际上差别不大。

不过,两者有很关键的区别:照顾婴儿是充满希望的,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的心情很愉悦;照顾老人则往往是黯淡无光的,看着老年人越发衰老十分无助。作者真山刚将这种无助和绝望融进笔下的文字里,让人们体会到衰老的进程对人生的摧残。尤其是老人患有慢性病后,照护工人仿佛可以听到他们人生倒计时的滴答声,像是眼睁睁看着一个人陷入泥潭后逐渐没顶却无能为力。

更加残酷的是那些部分意识尚存的老年人。行动力逐渐衰退,让很多老年人不得不在晚年放弃很多尊严。类似如厕、洗澡等对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对老年人来说成了迈不过去的坎儿。那位为了少去厕所而谨慎饮水的老人,即便是“见多识广”的作者,记录时也满是同情和不忍。

关于“性骚扰”的话题,其中相当一部分问题出现在人老之后的认知障碍上。我无意为此辩解,但希望更多人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那种时光流逝带给老人的各种让人难以接受的变化。

让人难以接受的种种难题,全部压在像作者这样的“新老人”身上,则是“老问题”带来的“新问题”。与幼师多为年轻的小姑娘不同,担任养老院护工这一职业的,在中国同样是40+甚至50+年龄的人。希望和希望拉手,绝望和绝望结对,真山刚等人所面临的困境,同样有一部分压力来自社会——养老护工这一职业本身存在的种种短板,如薪资低、任务重、没白没黑等,更加剧了行业本身的困境。作者在讲述很多故事时,强打起精神来为自己打气,其实正是不堪重负的表现。

好在,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这一行业,大家的观念也在改变,愿意拿出看待学前教育的决心和金钱,来为无法照看的老人找寻一家合适的养老照料机构。更重要的是,面对重压,像作者这样坚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可以苦中作乐,从繁重的工作中找寻散落在四处的零星希望。作品中的老年人,很多也因为他的全情投入,在作品中熠熠生辉。

特别是面对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很多老人没有回避,而是尽可能平静地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养老护工不可能为每名老人的离世哭泣,不沉溺于悲伤,反而是维持养老院整体精气神的重要手段。作者在很多日记里袒露心声,希望能得到理解。我觉得我能做到这一点,也希望将来我也能遇到像他这样,可以理解老人想法的护工。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