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十载风华正茂,六十载弦歌不辍。”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建校6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该校“庄仕华中队”四四中队以创作MV《跟着庄仕华学雷锋》为初心载体,献上一份充满朝气的少年礼。这一创作源于对雷锋精神
“七十载风华正茂,六十载弦歌不辍。”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克拉玛依市第五小学建校6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该校“庄仕华中队”四四中队以创作MV《跟着庄仕华学雷锋》为初心载体,献上一份充满朝气的少年礼。这一创作源于对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正如“当代雷锋”庄仕华所言,“向雷锋同志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童声的纯粹与旋律的感染力,恰是让精神从课本走向生活、浸润童心的鲜活路径。
一、初心如磐:从“学雷锋”到“传雷锋”的实践逻辑
四四中队的创作初心,不仅指向“双七十”的特殊时刻,更与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深度契合。类似“童声里的中国”“师生同唱展歌韵”等校园合唱活动,已在多地小学成为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的常态化实践。而此次MV的创作,将“庄仕华中队”授旗仪式的精神内核融入艺术表达,通过少年之声传递“学庄仕华、做雷锋”的信念,既是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创新延续,也是对新时代德育工作的积极探索。
二、多方协同:凝聚“跟着庄仕华学雷锋”的集体力量
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的同心协作。
德育引领:学校德育主任郭海燕全程参与创作,从思路锚定、脚本搭建到拍摄细节、精神提炼,以专业视角确保活动育人方向。其实践逻辑与“红歌比赛”中强调的“内化价值追求、外化行动自觉”一脉相承。
师生共创:辅导员陆建云老师串联家校与师生,通过排练组织与情感引导,让“庄仕华式”奉献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音乐老师万玲逐句打磨唱腔、校准旋律,以专业力量赋予少年之声以灵动力量;班级家委会成员从服装准备、场地协调到拍摄协助,以细致后勤保障活动落地。
-社会赋能:区委宣传部王帅老师与央视融媒跟着庄仕华学雷锋栏目中心主编翟元斌教授的指导,为作品注入更深层的“雷锋精神”内涵,呼应了“庄仕华学雷锋书屋”揭牌时对“拓展内容、创新形式”的追求。
三、未来可期:从“MV创作”到“课程实践”的延伸
此次MV的推出,是克拉玛依五小“跟着庄仕华学雷锋”活动的新起点,而非终点。未来,学校将以该作品为蓝本,深化“光耀”雷锋课程系列实践:
社区实践: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将“庄仕华式”奉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学雷锋活动经常化”的目标;
文化传播:举办“雷锋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通过讲述与演绎,让“跟着庄仕华学雷锋”正能量薪火相传;
精神传承:持续推动“庄仕华中队”建设,以合唱、朗诵、手势舞等多元形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少年心中代代赓续。
“少年强则国强”,正如庄仕华对少先队员的寄语,克拉玛依五小“庄仕华中队”正以青春的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一份来自边疆少年的精神力量。
跟着庄仕华学雷锋研究与传播中心(克拉玛依)
来源:雷锋博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