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黄酒,中国黄酒史上的极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22:55 2

摘要:中国酒的演进中,曾出现五色斑斓的美酒图景,白、绿、黄、红、黑的种种变化,如日落色彩而变幻无穷。对于酒色,古人常以美妙的词汇来描绘,如“鸭头绿”“白露”“鹅黄”“琥珀”“鸡冠红”等。

作者:李虓

中国酒的演进中,曾出现五色斑斓的美酒图景,白、绿、黄、红、黑的种种变化,如日落色彩而变幻无穷。对于酒色,古人常以美妙的词汇来描绘,如“鸭头绿”“白露”“鹅黄”“琥珀”“鸡冠红”等。

其中,鹅黄酒,是中国黄酒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酒种之一,因酒液色若“鹅黄”而得名。宋代苏轼就喝过这种酒,他曾在《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诗五首》中写道“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碧天”。曾几也在《茶山集》提到“报答春工选何物,鹅儿黄酒十分倾”。

李涉笔下的黄葵花

何谓“鹅黄”?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小鹅或小鸭绒羽的色彩。

在古代诗词中,鹅黄常用来描绘嫩叶、鲜花、秧苗等自然新景,例如唐代李涉的《黄葵花》诗“此花莫遣俗人看,新染鹅黄色未乾”,以鹅黄形容黄葵花;宋代林逋的《初夏》诗中提到“秧田百亩鹅黄大,横策溪村属老农”,以鹅黄描写秧苗。

从感官来说,鹅黄是一种低饱和度而高明度的色彩,加上小鹅、新苗、鲜花等美好联想,给人带来清新、亲切、舒适且雅致的感觉。因此,在古代,时常成为流行审美色,并被赋予了吉祥意义。

左:《靓妆仕女图》,右:《绣栊晓镜图》

比如,宋代苏汉臣的《靓妆仕女图》、王诜的《绣栊晓镜图》,还有《盥手观花图》中,三组画卷中的仕女,皆有鹅黄的色彩元素,清新淡雅的色感,反映出宋人素雅恬淡的审美观。

在宋徽宗宣和末年,鹅黄还成为举国之风潮,宋代岳珂的《桯史》曾记载“京师士庶竞以鹅黄为腹围,谓之腰上黄……未几而通国皆服之”。鹅黄色腹围从开封兴起,迅速传播到全国。对于此鹅黄色的调制方法,也被明确记载于《天工开物》中,采用黄檗、靛蓝为原料,以煎水而成。

鹅黄,作为一种视觉的美,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成为美好的代名词。比如,黄庭坚的《西江月》,用鹅黄来描绘好茶,“龙焙头纲春早,古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再如,权无染的《南歌子》,用鹅黄来搭配点缀蔷薇水(古代香水),“一点檀心紫,千重粉翅光。蔷薇水浸淡鹅黄”。

黄酒也是如此,鹅黄酒在唐宋时期是一种高贵而极具雅韵的美酒。陈棣在《汝平诸公见和复用韵二首》写道“鹅黄快泻映金盆,白堕湘鄙岂并论”;葛立方的《和叔才饷酒》“鹅儿黄液重,象鼻碧筒香”,诗人皆通过对比方式,凸显鹅黄酒的上乘。

鹅黄酒是一种怎样的风味?

《思归》诗云“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可以看出,鹅黄酒并非是一种厚重、浓郁的品类,其以清新、淡雅而著名。如果以今天黄酒做比较,应该类似目前清爽型黄酒一类,在香气上以花果香、芳草香为主,香醇而雅致,口感上突出爽适、鲜美、圆润之感,柔和而不腻口。

在当今黄酒产品中,也有效仿鹅黄酒的商品。比如,产自河南省新密地区的宋派黄酒,就有多款复刻版本的“鹅黄酒”,在风味上以“鲜”为特色,在颜色上还原出色若鹅绒、光泽明润的鹅黄色。

宋派酒庄出品的“鹅黄酒”

这得益于原料与工艺的关键点。宋派鹅黄酒的原料,不是稻米,而是中原地区的“金粟小米”,这种小米的色感优质,米粒为深黄色,熬煮成汤液,则表现出油润透亮的鹅黄色。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鹅黄酒的风味鲜润感,宋派鹅黄酒的酿造,只选用当季新鲜小米,经过淘洗直接进入酿造环节。

由此酿造出的宋派鹅黄酒,具有非常清新的果香和芳草香,以及浓郁的粮香,还有自然的甜润与爽净,形成了“前调花果香,中调醇和香,后调谷物香”的芳香与爽口特点。

从酒食搭配的角度来说,鹅黄酒作为一种清爽的酒,对中国菜的搭配尤其适合,一来不抢菜味,二来解腻效果佳。比如,宋代时,人们偏爱野味脂肪,如熊白、驼峰等,对于这些厚味油腻之品,宋人皆以鹅黄酒食用。如苏轼《岐亭五首》诗云:“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陆游也在《东山》中说“驼酥鹅黄出陇右,熊肪白玉黔南来”。

可以说,鹅黄酒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气质和美好感官的酒种,串联起人们从颜色、风味、遐想的雅致审美,在历史长河中,是一种顶级的风物存在。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