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类对抗衰老的漫长征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隐藏在细胞深处的“青春密码”——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这个曾被视为普通代谢辅酶的分子,如今被证明是影响衰老进程的关键开关。最新研究揭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NAD+水平会断崖式下降,而恢复其水平则能显著延
在人类对抗衰老的漫长征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隐藏在细胞深处的“青春密码”——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这个曾被视为普通代谢辅酶的分子,如今被证明是影响衰老进程的关键开关。最新研究揭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NAD+水平会断崖式下降,而恢复其水平则能显著延缓多种衰老相关疾病。
PART 01
NAD+:被定义的衰老核心因子
早在1906年,科学家就发现了NAD+在酒精发酵中的作用。但直到近十几年,这个分子的真正价值才被完全揭示,它不仅是500多种酶反应的必需辅助因子,更是调控细胞命运的核心信号分子。
研究发现,NAD+通过激活Sirtuins长寿蛋白家族和PARPs(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直接影响:
线粒体能量代谢DNA损伤修复系统炎症反应通路昼夜节律调控细胞应激抵抗能力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里程碑论文指出:“NAD+水平的自然衰减是导致哺乳动物衰老的关键驱动力。当我们将老年动物的NAD+恢复到年轻水平时,其生理功能出现显著改善。”
PART 02
NAD+增强:多维度调控策略
1.补充NAD+前体(当前最优方案)
烟酰胺核糖(NR):临床研究证实,每日口服1000mg NR可使血液中NAD+水平提高2.7倍。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小鼠实验表明,500mg/kg的NMN可显著改善代谢功能。烟酸(NA)和烟酰胺(NAM):作为传统的维生素B3形式,虽可参与NAD+合成,但高剂量烟酸可能引起皮肤潮红等副作用。2. 激活NAD+生物合成酶
通过直接激活NAD+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尤其是调控“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限速步骤的酶(如NAMPT、NMNAT等),可有效促进细胞内NAD+的生成,是一条具有潜力的干预策略。
3. 抑制 NAD+降解
通过抑制消耗NAD+的酶(如PARP及NADases糖苷水解酶家族),减少NAD+的分解,从而维持其细胞内浓度,为进一步提升NAD+水平提供可行方向。
PART 03
动物实验: NAD+干预的多器官功能重塑证据
在多种疾病模型中,NAD+提升疗法展现出惊人效果:
肝功能
病理机制: NAD+信号通路(涉及SIRT1, SIRT2, SIRT3, SIRT6等关键酶)对维持肝脏健康至关重要,保护其免于脂肪堆积(脂肪变性)、纤维化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对抗NAFLD/NASH等脂肪肝疾病。干预方案: 恢复肝脏NAD+水平(达到年轻/瘦时的水平)被证明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如肥胖/酒精/NASH相关)、改善血糖稳态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肾功能
病理机制:多项证据表明,老年肾脏中 NAD +水平降低以及相应的 sirtuin 活性降低是导致肾脏功能和恢复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主要原因干预方案:通过补充NAD+前体(如NMN、NAM、AICAR中间物)等方式提升NAD+水平,进而激活SIRT1/SIRT3,能有效预防多种因素(如高糖、化疗药物顺铂、缺血)引起的肾脏损伤。心脏功能
病理机制:心脏功能高度依赖 NAD+ 水平及其核心效应器 SIRT3。SIRT3 缺失会损害线粒体功能并导致心脏病变。干预方案:通过NAMPT 过表达和 NMN 治疗, 能有效预防多种类型的心脏损伤(如压力过载、缺血再灌注)并显著改善多种心脏疾病模型(包括衰老、肌营养不良、缺铁心衰和遗传性心肌病)的功能,如NMN预处理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减44%。神经功能
病理机制:大量研究强表明,神经元的功能与存活高度依赖NAD⁺水平。NAD⁺耗竭/不足是多种神经元损伤(如缺血、创伤、出血、轴突断裂)及神经退行性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共济失调)过程中的关键致病因素。干预方案:增强NAD+可预防并在某些情况下逆转与听力损失、朊病毒毒性、视网膜损伤、创伤性脑损伤 (TBI) 和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神经元变性。PART 04
人体临床:从实验室到药瓶的突破
NA(烟酸)临床试验
在心血管领域,血脂调节试验:高剂量烟酸(1000-2000g/日)可提升HDL15-35%,降低LDL和甘油三酯[1]。
NR(烟酰胺核糖)临床试验
a) 认知轻度障碍老年人试验
研究对象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每日 1000 mg NR,10 周[2];
NAD⁺ 血浓度升高约 2.6 倍;安全耐受,认知测试(MoCA)无显著改善;MRI 显示 DMN 区域 CBF 降低,DNA 甲基化与表观年龄略改善b) 高剂量安全性与疗效试验(PD 患者)
NR‑SAFE 研究(2023):随机双盲安全性试验,帕金森病患者每日服用 1500 mg × 2(共 3000 mg)持续4周[3];
NAD⁺ 血液水平提升约 5 倍;高剂量 NR(3000 mg/日)短期安全,可能对 PD 有轻度缓解作用,但受接近最后服药时间影响。NMN(烟酰胺单核苷酸)临床试验
a) 老年人行走功能与睡眠改善
一项随机双盲试验:250 mg/日,12 周[4];
摄入 NMN 可以提高老年人血液中的 NAD + 水平,维持步行速度,并改善睡眠质量。旨在维持步行速度的 NMN 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延长健康预期寿命。
b) 剂量依赖性试验(中年健康人群)
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剂量依赖性临床试验:每日口服一次安慰剂、300 毫克、600 毫克或 900 毫克 NMN,60天[5]
结果:补充 NMN 可提高血液中的 NAD 浓度,并且每天口服高达 900 毫克 NMN 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以血液 NAD 浓度和身体机能表现的临床疗效在每日口服 600 毫克的剂量下达到最高。
PART 05
展望:抗衰不是长生不老
尽管NAD+抗衰前景光明,科学家强调:
1.NAD+并非“长生不老药”,而是帮助实现“健康老龄化”
2.长期安全性仍需大规模临床验证
3.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待优化
哈佛研究者David Sinclair在论文结语中写道:“NAD+增强剂有望成为对抗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广谱保护剂。如果最终证实能降低人类全因死亡率并延长健康寿命,NAD+将真正成为生命奇迹的分子载体。”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这场基于细胞能量代谢的抗衰革命已拉开序幕。或许不久的将来,维持NAD+稳态将成为健康管理的新标准,让人类在延长的生命岁月中保持活力与尊严。
参考文献:
[1] Schandelmaier, Stefan et al. “Niaci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vol. 6,6 CD009744. 14 Jun. 2017, doi:10.1002/14651858.CD009744.pub2.
[2] Orr, Miranda E et al.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nicotinamide riboside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GeroScience vol. 46,1 (2024): 665-682. doi:10.1007/s11357-023-00999-9.
[3] Berven, Haakon et al. “NR-SAF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afety trial of high dose nicotinamide riboside in Parkinson's disea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14,1 7793. 28 Nov. 2023, doi:10.1038/s41467-023-43514-6.
[4] Morifuji, Masashi et al. “Ingestion of 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increased blood NAD levels, maintained walking speed, and improved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GeroScience vol. 46,5 (2024): 4671-4688. doi:10.1007/s11357-024-01204-1.
[5] Yi, Lin 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NMN) supplementation in healthy middle-aged adults: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dose-dependent clinical trial.” GeroScience vol. 45,1 (2023): 29-43. doi:10.1007/s11357-022-00705-1.
[6]Rajman L, Chwalek K, Sinclair DA.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AD-Boosting Molecules: The In Vivo Evidence. Cell Metab. 2018 Mar 6;27(3):529-547. doi: 10.1016/j.cmet.2018.02.011. PMID: 29514064; PMCID: PMC6342515.
来源:邦泰生物BON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