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孩子一年级课程全学完,二年级乘法表都会背当老师的却慌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01:10 1

摘要:今儿早上在班级群通知打扫卫生,结果来了位家长带着俩娃。闲聊时他拍着小儿子肩膀说:“余老师,我家老大一年级全学完了,老二二年级乘法表都能背。”这话像根细针,扎得我后颈直发凉——上个月刚送走毕业班,这届一年级娃的家长,怎么比我们还急?

家长说孩子一年级课程全学完,二年级乘法表都会背,当老师的我却慌了

今儿早上在班级群通知打扫卫生,结果来了位家长带着俩娃。闲聊时他拍着小儿子肩膀说:“余老师,我家老大一年级全学完了,老二二年级乘法表都能背。”这话像根细针,扎得我后颈直发凉——上个月刚送走毕业班,这届一年级娃的家长,怎么比我们还急?

教室后排的吊扇吱呀转着,我蹲在地上擦课桌,抹布蘸了水,把去年家长贴的“加油”贴纸泡得发皱。小孟妈站在门口喊:“小孟,把你弟的水杯递过来。”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颠颠跑过去,怀里的保温杯还沾着早饭的奶渍。这场景要是搁两年前,该是孩子们追着抢扫帚,把粉笔灰撒得满天飞。可现在呢?小孟缩在墙角翻课本,他弟捧着平板,手指点得飞快,屏幕里是拼音教学动画。

“余老师,我家小宝早就会背《咏鹅》了。”小孟爸搬着课桌路过,顺口提了一嘴。我抬头看他,这家长眼角已经有细纹,上次开家长会还红着眼说“孩子数学总考80分,我们在家补到十点”。可现在呢?他骄傲得像中了奖:“一年级语文数学全学完了,二年级乘法表背得溜,古诗也全会。”我没接话,低头擦桌子,水溅在手腕上,凉得人发慌。

想起上周批改作业,班里最皮的小宇把“a”写成“○”,我在本子上画了只圆滚滚的熊猫,写:“这个‘○’像熊猫团团圆圆,要是能再长个小尾巴就是‘a’啦~”结果小宇妈妈在家长群@我:“余老师,a的书写规范是左半圆加竖右弯,建议用田字格模板练习。”我盯着手机屏幕,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学拼音,把“b”和“d”画成广播和电话,被老师罚站了半小时——那时候哪有什么模板?错了就改,改了再错,摔了碰了,倒长成了现在这样。

小孟弟突然凑过来看我擦桌子,仰着脸问:“老师,你小时候上学是不是也这么累?”我蹲下来,他手里还攥着平板,屏幕停在乘法表界面。“阿姨小时候啊,上课偷摘过操场的栀子花,放学和同学跳房子,回家帮妈妈喂鸡——哪懂什么乘法表?”他歪着脑袋:“那你怎么当老师的?”我笑了:“因为阿姨后来才知道,有些东西比乘法表更重要。”

可现在有多少家长等不及?开学才两个月,家长群里已经开始讨论“奥数启蒙”“英语自然拼读”。上次开家长会,有位奶奶举着手问:“老师,我家孙子背古诗总忘,能不能给列个背诵表?”另一个妈妈接话:“我们用了艾宾浩斯记忆法,每天复习15分钟,效果特别好。”我坐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焦虑的脸,突然想起教育专家说的“静待花开”——可现在的家长,恨不能给每朵花都装上加速器。

放学时小孟爸塞给我一沓练习册:“余老师,这是我在网上买的二年级预习资料,您看看难度合适不?”我翻了两页,乘法题密密麻麻,应用题绕得人头晕。走廊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小宇追着小孟跑,手里举着半块橡皮当“武器”。小孟跑着跑着摔倒了,膝盖蹭破点皮,他爸立刻冲过去抱起来:“疼不疼?早说不让你跑这么快!”小宇站在原地,手里还攥着橡皮,眼神有点发愣。

风从窗户吹进来,掀起桌上的教案,我看见自己写的教学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欲。”可现在,这些目标是不是该往后排排?家长要的是成绩,是“赢在起跑线”,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我总觉得,孩子的眼睛里应该有星星,而不是只有练习册上的红勾;他们的书包里应该装着蝉鸣和花香,而不是沉甸甸的预习资料。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给当小学老师的老同学发消息:“你说现在家长都这么拼,到底图个啥?”她秒回:“图个安心吧。怕孩子落后,怕自己没尽力,怕别人说‘你看谁谁谁’。”可我们拼命推着孩子往前跑的时候,有没有问过他们:“你愿意吗?你开心吗?”

教育像熬汤,火太急容易糊,慢火细炖才能出香味。可现在的“汤”,大多煮在高压锅里。我们总说“不能输在起跑线”,可这起跑线到底该画在哪儿?是幼儿园学完小学课,还是让孩子在玩闹里先学会看云朵、追蝴蝶?

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来源:趣说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