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旧香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21:42 1

摘要:似乎也可以如此形容香港。在普通的中国地图册上,香港的面积刚好只够标出它的地名,的确像在海中的一滴水珠。一个世纪前,大清国准备向英国人割让这片土地时,据说大臣们给决心投降的皇帝形容她不过是鸡蛋上的一个点,用袖子一抹,就可以忽略。但是今天我在这片土地上走过之后,我

“必记本”注:本文作者为黄浩,原文为2005年所作,20年过去,只是一转眼、一转身。特此分享。

图自《花样年华·香港》,姜军编著,远方出版社,2004年2月版。

滴水藏海。

似乎也可以如此形容香港。在普通的中国地图册上,香港的面积刚好只够标出它的地名,的确像在海中的一滴水珠。一个世纪前,大清国准备向英国人割让这片土地时,据说大臣们给决心投降的皇帝形容她不过是鸡蛋上的一个点,用袖子一抹,就可以忽略。但是今天我在这片土地上走过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老是走不出这里的山水沙滩、车流楼海、时装美食、红尘香火……这一切,汇聚成她的一种鲜于别处的特殊的味道,带着海洋那边漂来的他乡风情,又分明非常本土非常中国的风味,藏诸其中的历史与现实的信息,丰富、深邃如海。或者说,这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中浓墨重彩的一处。在离开她很久以后,我还是会不经意地沉溺到她的色彩的眩晕里。

距离

我们一家是在2005年的国庆长假去香港的。说起来惭愧,来深圳已有数年,总觉得香港近在咫尺,随时就可以过来,结果还就是没有来过。国庆节头一天我们先在家休息,第二天,我们一家三口根据深圳旅游集团的广告选择了香港的两日游。出行的人是如此之多,虽然长假已过了一日。皇岗口岸的候检大厅一早就人潮涌涌,全是一队队过关的游客。而通关的速度又极慢,深圳和香港两边都要排队安检,这样的不便,越发增添了人们对那块地方热切的期待。旅行社几番合并同类项,最后将我们一家同分别来自甘肃、湖北、安徽、湖南以及广东等几路游客,汇成一个20多人的散拼旅游团。在等了近两个小时之后,一个态度恶劣的姓黄的本地导游(抱歉,他也姓黄)带领我们,几经曲折,过关,交给一个姓戴的香港导游接队,终于登上去港的大巴。

戴导让我们呼他阿戴。阿戴普通话不太好,带着很浓重的广东口音。比如说“知道”,他会说“鸡刀”,我心里一乐,你别不是个“牛刀”!但阿戴却够机智和幽默,态度也温和,看见我家骧骧这样的小朋友,会笑逐颜开地逗逗。对内地游客因为不知道香港旅行的一些注意事项,也只是善意和半开玩笑地提醒,不像那姓黄的深圳导游,总板着个脸,同样地说起一些“旅行必知”,是一副训斥和不耐的口气。我们这个团的游客涵养不错,对阿戴“香港特区政府规定随地吐痰会坐监两年,丢垃圾罚款港币1500大洋”的“忠告”,纷纷报以笑声,对深圳黄导的“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好像内地就是个还没开化的野蛮社会一样),要注意第一如何如何,第二如何如何”式的“恫吓”,则默不作声。由于我们一家是深圳人,用黄导的话说,是属于“过来方便,在短途的旅行中消费能力不强”的一类,导游只能拿到那些看得见的佣金,态度自然更是不堪。我也不知道他的所谓看不见的好处究竟有多少,真不希望这次也像以往的出行,因为导游,总会或多或少地将心情搞坏。

对许多人来说,来一趟香港并不容易,就算是咫尺之隔的深圳,如今也还有种种的不便。原来真正的距离,还是在海关大门的这一边。

故事与演绎

车进香港境内,黄导没事,全由阿戴讲解。旅游大巴一路飞跑,阿戴一路指点:这是香港特区政府最大税源所在的跑马场。“九七”回归之后,香港“马照跑”说的就是这里了。每周三,香港钱多钱少的人都喜欢这么博一博,博出个个人平均投注额全球第一;这是香港演艺中心,我们香港的“旅游大使”成龙大哥,就在这给学弟学妹们上课的,别看它好像普普通通,这可是那些 “影帝”“影后”们的制造工厂;这是AIA友邦保险公司的大楼,你看每一个窗口像不像一堆垒起来的棺材?不要怕,香港人才不是想到死的忌讳,而是抬头便见“升官(棺)发财(材)”呢;看到香港的楼房高不高?没办法啦,香港地贵,售楼的面积以尺为计算单位,折合成内地的米(money),大概一个平方最少要价也在40000元人民币啦……

我一向对导游的所谓解说兴趣不大,有时对那些背书式的“导游”更是十分反感,但这个香港的阿戴地导真很“地道”,因为他把“导”变成了“聊”。聊香港的房价,聊香港的本世纪70年代开始的廉租屋,聊香港的贫者如何致贫,富者如何求富,聊香港的政坛人物和商界名流,包括香港的明星和八卦新闻。信口即来,却是我们看不到的香港的历史和香港人的生活图景,或者建筑,或者山头,或者道路,那背后总有那么多你想不到的故事,就这样让一车的人自始至终都精神抖擞。

车过红磡海底隧道,阿戴说,这隧道有多长啊?4000米。有多深?上面的海水水面到隧道顶部的水底距离有27米,万吨巨轮可以轻松通过。这么大的工程是当年香港船王包玉刚的投资。包先生想尽快赚大钱,于是听从风水先生的建议,请来本港明星沈殿霞小姐为隧道开通剪彩,并让她的车作为第一台通过隧道的车辆。于是沈小姐说,你包先生这么大的生意,汽车天天过海你就可以天天收钱,你该如何谢我?船王说,凡是沈小姐的车驾到,任何时候都免收车费!这样的待遇,连港督和现任的特首也享受不了。所以啊,阿戴带着几分神往的口气看着停车交费的司机说,如果沈小姐今天也坐在我们的车上,我们的师傅也就免了这一道手续了。

大家都通过港台影视熟知沈殿霞的名字。在美女如云的香港电影明星中,大多身材窈窕,独这位沈小姐丰满肥胖,凭着《七十二家房客》《双肥临门》《减肥旅行团》等电影中“肥”“圆”“福气”的角色形象,再加一向幽默风趣的电视主持人风格,她多年来保持旺盛的人气。她那个约定俗成的“肥肥”“肥姐”外号,不只是香港,如今许多内地观众也是张口即来。船王包玉刚祈望以她肥嘟圆滚的形象,能给自己的海底隧道带来滚滚财源,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此行的重点是香港岛上的海洋公园。于是车过新界,经九龙半岛,直上港岛。戴导先将我们送上全岛最高峰太平山顶柯士甸山道的观景台,从这里往北俯瞰,香港市区可尽收眼底。只是空气中阴霾太重,远处城廓山峦尽被雾隔,但中环、湾仔一带的国际金融中心、中银大厦、中环广场等香港标志性建筑仍历历在目,游人多喜到这里“立此存照”。一名大腹便便的香港警察,不远不近地在这里维持秩序。在下山的半道,一处精美的古式住宅在路边闪出,碧瓦红墙,古色古香,门首是金色隶书的“景贤里”三个大字。据说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广东“凉茶大王”王老吉创始人早先的宅第,已有近70年的历史,几年前始被转售。为免这座颇具特色的中式建筑在售后被拆,香港一些社团和政府曾发起一场“拯救古迹”运动,终得留存。阿戴说,这“凉茶大王”也曾有一段趣事,在娶了一房太太之后得陇望蜀,又娶回二房、三房,结果几个太太天天轮番跟他吵架,令“凉茶大王”头疼不已,索性又娶回第四位太太。四个老婆共处一堂,家中从此风停雨歇,因为四个人东南西北刚好凑拢一桌麻将。太太们从此乐此不疲,天天一同搓麻,玩够了就一同上街买衣置物,只是也从此将个“凉茶大王”彻底“凉”在一边,老公回家,竟无一人理睬,只有徒呼孤单,更是烦恼。那阿戴惟妙惟肖,不知到底有多少演绎的成分,让一车的人忍俊不禁。

信不信由你

海洋公园名声在外,是现代化的游乐场。正是黄金周期间,游人之多,简直就是举手为云,挥汗如雨。再看到那些一片繁忙的八爪鱼样的钢铁机械,我们吓得只有撤退。出公园大门,带队的换成了女导游阿云。阿云没有阿戴那般随和,但是这个原来在旅游学校教书的印尼籍女子,却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导游专业和干练的另一面。

阿云说,香港只不过1100多平方公里,是真正的弹丸之地,但人口却有700万之众。你知不知道香港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港人给你的感觉是好像什么都信!

阿云所说的什么都信,指的是已深深植根在香港土地上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宗教信仰。

这实在是香港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景观。旅游大巴行在街头,走不多远便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不时还有为数可观的教会学校夹杂在街市之间。据说各种明确宗教信仰的人已占到全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1841年,基督教和天主教先后传入香港。发展到今天,香港的基督徒已达到了20多万人,教堂有700座之多。天主教之盛也令人瞩目,从1946年开始,罗马的天主教廷就把香港作为一个正式的教区,现在香港的天主教区是全世界华人当中最大的一个教区,教徒超过25万人。

此外,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分别在香港都有一定的规模。而有着浓厚的中国本土色彩的道教和佛教,就更是深入人心,据说虔诚佛教信仰的居士就有80多万人,连遥远的藏传佛教近年也在这里有了大批信徒。香火旺盛了,甚至儒教(香港人习惯称作孔教)也成为一个广受尊崇的独立教派。这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逢一种宗教的节日,往往也成为一个全市性的节假日。如佛诞日,也已被法定为一个公众的假日,而圣诞节在香港,恐怕已仅次于中国最传统的春节了。

信不信由你。真好。这是一个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的社会。可是这么多的宗教类型共处一城,却看不到现今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屡见不鲜的因宗教冲突导致的流血事件,更不用说往往因之而来的战争灾难,这不能不说是香港的一个奇迹。教派之间和平相处,各安其命,各自繁荣。我禁不住说了一句,全世界哪一天也像香港这样,世界大同也就来了。本来是一句玩笑的感叹,想不到得到阿云的附和。她说,宗教在香港不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资源,更是实实在在地给香港的社会福利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比如兴办教育,仅基督教会在香港办的幼儿园就有100多所,小学、中学加起来也各有200多所。再说天主教,有数据说全港四分之一在校的中小学生是在天主教会所办的学校里读书的。另外,由宗教机构在香港开设的医院、诊所以及其他救助事业,规模也相当可观,其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功不可没。而在内地,这些工作一般都需要政府来推动,完全来自于社会的力量微乎其微。联想到最近听到的一种说法:(内地意义上的)中国是一个高税收而低福利的国家,纳税人要负担庞大的政府开支。由于几乎什么都需要政府来做,又似乎给税费的高企找到了理由。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国家财政收入为21715.25亿元,财政支出为24649.95亿元,收支差额高达2934.70亿元。就算是这样,在这些支出中,只有21.33%用于公民最需要的社会保障、抚恤救济、教育、医疗卫生四类项目。什么时候能有大规模自发的社会力量来推动国家的进步,我们的政府的效率会不会大为提高?

说到宗教对香港人工作直至居家生活的影响,阿云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数港人笃信中国本土道家的格局风水,上文提到的包玉刚已可见一斑。香港人对工作居家风水格局是那样的讲究,政府甚至有专门的机构为社会服务,到目前为止,全港在政府正式注册公开挂牌营业的风水先生已有23位。据说这些“大师”的收入,早已远远超过炙手可热的律师、理财规划师、保险精英、银行高管等高收入人士。香港有名的中银大厦、汇丰银行、AIA友邦保险公司大楼等等著名建筑,虽说不少都出自世界顶级的建筑设计师之手,但它们的实质性的位置、朝向,甚至外观设计,无不有专门的风水布局和其他的讲究。在全港最有名的风水宝地浅水湾富人区,“超人”的月牙窗半山别墅,“领带大王”的绿瓦园墙,还有特首的“百年祖屋”,经过阿云的指点,似乎无不合于“风水”之妙。啊啊,信不信由你,如果有人专门从这个特别的视角来审察香港的建筑,绝对可以写上一本《风水之美》的旷世奇书了。

警察递来一张纸片

香港是有名的购物天堂。来香港旅游,哪怕行程再紧,多数人一定会安排出购物的时间。而在我熟悉的朋友当中,不少人本来就是冲着购物而去的。

这绝对是一个物质商品空前丰饶的去处。日本的数码电器,法国的香水醇酒,意大利的皮革制品,北欧的时尚家居,瑞士的精密钟表,英国的高级衣料……甚至斯里兰卡的时令鲜花,以及荟萃全世界各地的美食,一切与生活有关的,从吃到穿,从用到玩,你需要的几乎都可以找到。香港是举世闻名的自由港,政府除了对烟、酒等商品征收少量的税金之外,绝大多数商品的进出口及经营全部免税,这使世界各地的商品都涌入香港;同时,作为全球最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之一,香港对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实行免签证政策,每年可以迎来上千万人次的旅行购物人流。购买力如此强劲,故而全世界知名的品牌往往把香港作为新产品投放的首选市场。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港商品之丰富,价格之低廉,市场之繁荣,在全世界重要的时尚之都中也是遐迩闻名的。而对内地来说,香港法制健全,商品的品质信息真实透明,多年来已令人防不胜防的假冒伪劣在这里几乎无所遁形,来香港“买得放心”,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刺激人们大肆购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是我没想到,由于随团旅行,我们也算是见识到了在香港旅行购物的另一面。导游在紧张的行程中倒是安排了充足的购物时间,我们还想这跟内地的旅游购物不一样,毕竟香港是有名的购物天堂么!毕竟还有不少人本就是冲着买东西而来的吗!但是,我们一家在家中看好的海港城、太古广场、时代广场、新世界中心以及旺角等大型购物场所都不能去了。据说在那些地方购物,导游是拿不到小费的,虽然我们已经入乡随俗,在一上车的时候就已经给导游另交过服务费。加上随团的主要是内地的游客,不知导游是否同时还出于对消费能力的猜想,总之他们带我们所去的,基本上是几个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型购物场所,有的甚至还相当偏僻,要穿过大型的地下停车场,挤过黑暗狭窄的上到四楼才豁然开朗,一看明显就是专为内地游客开设的商店。在这样的地方,多数商品与真正的潮流也相去甚远,大多是一两年前甚至时间更久前的款式和换代品。如在一家免税的电器商场,所销售的热门商品摄像机,居然是千篇一律使用HI8录像带的模拟机,这与满商场早已都是数字DV的深圳都形成强烈对照。在另一家珠宝商店,妻子对柜台里的项链、钻石和各种金银首饰只扫了一眼就失去了兴趣。连我这个对这些玩意从来没有什么研究的都看出了问题——款式太旧,太单调。“下一次吧?”她扭头问我,“下一次吧。”我当然明白她所指的是什么。

于是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走到商场外面,等那些在里头购物的团友,顺便看一看香港的街景。而往往在这时候,门外也会站了不少大概与我们的经历基本相似的游客。记得在启德机场附近的一家稍大型的珠宝商店,我们同样走到室外,突然发现一辆警车早已停在街边的一角。这时一名警察向我们走过来,手中拿着一沓传单分发给我们。我好奇地拿过来一看,才发现那上面是用简体字写的“游客提示”:

请看好你的财物,香港虽然治安状况良好,但偷窃游客财物的行为仍有发生。

香港交通遵循左边行驶,请按左边上下车和靠左向行走,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请不要乱丢垃圾和随便吐痰,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爱护。

如有意外发生和其它问题,请拨电话×××××

这是一张专门为内地游客服务提示的小纸片。它几乎很快扫除了刚才的遭遇给我带来的小小不快。那上面的文字,虽然让我对内地游客在各地旅游区出了名的不讲卫生感觉惭愧,但更多的是让我对香港特区政府人性细致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意识深深触动。这时突然想起两天来几乎整个香港走遍,除了前面柯士甸山道上的观景台和这里之外,我还没有发现街上有一个警察。人多,交通更如车水马龙,但到处秩序良好,不必像不少城市一到节假日便如临大敌,动辄出动“数千警力确保交通畅顺,让游客们来得安心,走得畅心”。在这个以强调法治著称的社会,城市的管理却原来是看似矛盾对立的柔性与平和。这样的做法却神奇有效,在我们的这个旅游团中,有不少是来自内地的农民,这些常常被所谓的城里人所诟病的、作为“没素质”的代名词的旅游者,却在整个行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自觉。他们只是害怕被罚款吗?还不如说是良好的氛围给所有人的无声感染。

无眠之城

两天的行程将尽,导游说,如果你不想你的这一次旅行给打一个折扣,那就该去看一看香港的夜色了。

图自《花样年华·香港》,姜军编著,远方出版社,2004年2月版。

确实是不能忽略的。华灯初上的夜香港,忙碌紧张的香港市民另一种舒缓身心、其乐融融的夜生活刚刚开场。远远近近各式各样的的士高、歌舞厅、酒楼、清吧的灯饰,纷纷亮堂起来;中环广场、中银大厦、会展中心、金融中心等各具特色的大型建筑物上装饰的霓虹造型,也开始流光溢彩起来;横跨在海上的紫蓝色青马大桥气势如虹,耀人眼目;说是这个时候,若是你站在全港最高的太平山的山顶,会看到整座城市宛如一颗光彩四射的美丽明珠,据说香港“东方之珠”的美称就是由此而来。其实,那哪里只是道出了这座城市上的璀璨夜色?那看得见的珠光宝气,那感觉得到的盛世繁华,还有那份曾不慎失落在百年历史尘埃之中、如今铅华洗尽失而复得之后的喜悦与从容,都在这一句特别的美誉之中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比喻,哪里去找到更恰当的形容?

我们选择的是乘船游览维多利亚港。从海上看港岛,比之于白天,刚性的楼群被世界上一流的灯光师们装扮之后,突然间全变得活色生香妩媚多姿。错落有致、自然而有序地分布在高低楼群间的SONY、摩托罗拉、PHILIPS、Panasonic、HITACHI、三星、TOLET、SIEMENS等世界知名品牌的霓虹灯广告,在散发着不可阻挡的现代化和商业气息的同时,也显示着竞争和规则。一船船的灯火往来燃烧,把从岸上倒映在水中的色彩搅得稀乱。我看到身边的人们似乎已纷纷跌落于梦境,所有的人目光迷离,神情特别,导游的关于美的多余的解说,已完全没有人有兴趣了。我从二楼的船舱使劲挤到一楼的船首,看船尖犁出白色的浪沫,在机器轰鸣的微晕之中,体验御风而行,感慨红尘万丈。正是花样年华的时候,这座曾被来自苏格兰的异域风笛催眠百年的城市,如今一旦成为自己的主人,哪肯轻易睡去?

很自然地想起了八年之前那个难忘的不眠之夜,我守在报社宿舍的电视机前。凌晨一时许,看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对所有的中国人宣誓。他是这么说的:“在历史上,我们是第一次有机会来管治香港……香港繁华之下的隐忧仍然是非常强大的,然而特区政府仍会奉行自由经济与市场的不干预政策——这是香港成功的要诀。回归是一种契机,热爱中国,了解中国,政治上互解,经济上互利,信息上互通,文化上互补,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上则互相尊重……信心才是最重要的,而民主是香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八年恍然间远去,香港繁华不减,隐忧渐去,并成为撬动内地经济杠杆的最重要的支点。别的不说,她给多少中国家庭多少中国人的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又岂是普通的言语所能厘清?就譬如我自己,今天的户籍上写着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在那里有了奋斗的事业,在那里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窗灯火,在那里有了可爱的下一代,不能不说这一切,同眼前的这座城市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就因为这些,我相信许多来到这里的人也会像我一样,对这城市的感受是陌生中有亲切,距离中有牵近,赏慕中有骄傲自豪,评责中有爱。

我知道,我会像眼前的这座不眠之城一样,也将在这里度过一个难眠之夜。

2005年10月 香港、深圳

2025年8月13日晨,从蛇口遥望对岸的香港。

来源:必记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