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在校园汇集:它们分别来自祖国东端的东极哨所、西端的红其拉甫哨所、南海永兴岛哨所、北端的北极哨所,以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上千名师生肃立行注目礼,凝视着缀着金色五星的红旗迎风飘扬。
9月1日上午,庄严的国歌声回荡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民族中学上空。一场以“祖国在我心中,强国有我接力”为主题的特别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民族中学开学典礼现场
五面具有特殊意义的国旗在校园汇集:它们分别来自祖国东端的东极哨所、西端的红其拉甫哨所、南海永兴岛哨所、北端的北极哨所,以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上千名师生肃立行注目礼,凝视着缀着金色五星的红旗迎风飘扬。
这些跨越千山万水汇聚苗岭的旗帜,见证着一场动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一份心愿:苗乡学子的“国旗梦”
“想看看真正的仪仗兵,亲眼见一见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庄严。”这份心愿,源自大山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升旗仪式的震撼记忆。雷山民族中学高三(1)班学生李明航回忆:“小时候每次看到电视里,仪仗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天安门广场,心里都特别激动,总盼着有一天能亲眼看到。”
2023年5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与雷山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教育帮扶框架协议,并在雷山民族中学举行揭牌仪式。这一合作,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了瞭望外界的窗口,学校不仅选派学生赴京交流学习,还组织教师参与跟岗培训,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阻隔,扎根苗岭大地。
雷山民中学子赴北京交流学习
心愿的种子已然播下,教育的桥梁悄然架起。苗乡学子与天安门之间,似乎正在编织一条看不见的纽带,等待着恰当的时机,让梦想照进现实。
2024年6月1日,是一个让雷山民族中学师生难忘的日子。在多方努力下,该校在京学习的师生与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的师生代表一道,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在仪仗司礼大队,同学们凝神注视仪仗队员挺拔的身姿、整齐划一的动作,聆听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在训练场上回荡。阳光下,国旗格外鲜艳,每一位战士眼神坚毅、动作精准,展现出大国仪仗的威武与荣耀。同学们屏息静立,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跳与这片土地共振的声音。
雷山民族中学师生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亲眼见到如此庄严的场面让我内心激动不已,从大山深处走到首都,亲眼看到祖国的心脏、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再回到学校,让我下定决心要奋发图强,将来带着苗乡的声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该校高三(1)班学生杨蔓青的感慨,道出了大山孩子的心声。
一份厚礼:五面国旗的“家国之约”
“能不能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这份震撼?”从北京返回后,雷山民族中学的师生们开始思考:对于许多山区孩子而言,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7月,学校筹划新学年主题活动时,有同学提出,能不能恳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赠予一面国旗?让大家在开学第一天,也能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积极回应——得知孩子们的心愿后,大队欣然应允。次日,一封盛着满满心意的特快专递便从北京出发,载着孩子们期盼的国旗,跨越千山万水驶向苗岭。
更令人感动的是,经一位军队的热心老同志协调,来自祖国“东西南北”四个边疆哨所的国旗也一同启程:东极哨所的国旗,来自黑龙江省黑瞎子岛,见证着祖国东端的第一缕朝阳;红其拉甫哨所的国旗,飘扬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守护着祖国西陲的壮美山河;永兴岛的国旗,映照着南海诸岛的碧波万顷;北极哨所的国旗,来自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挺立在我国最北的风雪之中。
开学典礼上的其中两面旗帜
“东西南北中”五面国旗齐聚苗岭,不仅圆了孩子们的心愿,更构建起一堂生动的“国家地理课”与“爱国主义课”。雷山民族中学校长刘安信说:“这五面国旗,每一面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每一面都代表着祖国的广袤与神圣,让孩子们真切触摸到‘东西南北中,共护中国红’的千钧力量。”
一份传承:教育帮扶的“强国之诺”
五面国旗的故事,是雷山民族中学与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合作的生动缩影。自2023年建立帮扶关系以来,两地教育工作者以“共促发展、共育人才”为目标,搭建起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体系。
雷山民族中学与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开展多样式合作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组建了两个“北京一零一”实验班,采用“4+4”模式组织学生赴京学习,还选派优秀教师跟岗担任辅导员,让苗乡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首都的优质教育;
在资源共享上,实验班教师同步获取北京一零一中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从课程设计到单元检测实现“无缝衔接”,学生参与国家级竞赛时,还能获得北京名校教师的线上指导与线下集训支持;
在视野拓展上,实验班学生每年可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院校开展暑期研学,在科技与人文的熏陶中树立远大理想;
在师资建设上,雷山民族中学教师与北京一零一中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通过一对一指导、常态化交流,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五面国旗的到来,更让这份教育帮扶有了精神内核——五面国旗已被珍藏在校史馆,成为学校的“镇校之宝”。“我们向学生讲述戍边官兵的坚守故事,传递‘忠诚、奉献’的精神力量。将来每逢国庆等重要纪念日,我们都会升起来自天安门的国旗,让爱国情怀代代相传。”刘安信说。
升旗仪式现场
来自天安门的五星红旗跨越千山万水,与四面边疆哨所的国旗在苗岭相聚,雷山民族中学两千余名师生的赤子之心,因这份承载着家国深情的厚礼而炽烈沸腾。此刻,苗岭的云海化作墨汁,雷公山的清风当作信笺,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书写”在苗岭学子心底,指引他们以“强国有我”的担当,在成长路上奋力前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