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陷入越安全越萎缩的怪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14:20 1

摘要:有线电视的DVB广播传输从机房到用户终端,只有一个调制解调通信环节,中间环节仅仅是HFC网络的光站或光纤放大器,从有线电视机房发出的CCTV信号,到了用户端绝对变不成CNN。

引言:有线电视人士一提到安全,会像按下电门一样,立刻精神起来。

今天就是全国两会时间,有线电视行业已经进入安播阶段,所有的机房设备安装、更新都要停止。

但是,安全的核心是什么,安全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有线电视的播出安全,首先是传输渠道畅通无阻,不黑屏、不卡顿,再就是内容不被篡改。

有线电视的DVB广播传输从机房到用户终端,只有一个调制解调通信环节,中间环节仅仅是HFC网络的光站或光纤放大器,从有线电视机房发出的CCTV信号,到了用户端绝对变不成CNN。

如果使用光纤输入的机顶盒或电视机,与机房之间没有任何有源器件。

如果是IPTV/OTT的IP化传输,中间有多个分组交换的路由环节,要保障传输的稳定性和防止外部信息插入的环节比DVB广播网多,所以成本也比较高。

或许有人说,如果把DVB广播传输光纤从中间截断,再熔接上非法信号光纤,不照样会出现安全问题吗?

还真有人这么认为。

在他们看来,重要的公共电视节目,必须使用指定的安全加密系统,才能保障传输安全!

泰信君认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国军反攻大陆成功了,要么我们已经成亡国奴了。好像也不对,那么多光纤需要熔接,多费事呀!他们为什么不把电视台拿下?

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谁要说公共广播电视节目必须加密,一定是非蠢即坏!

然而,站在绝对安全的角度考虑,不能排除敌特分子跑到小区,把光纤截断后插入反动信号的可能。

所以,对公共频道进行加密,让机顶盒只能接收加密信号,不能解码非法插入的清流信号,才会保障安全播出。按照该逻辑,省干线网传输更应该加密!

这个时候,泰信君好像突然明白了当年机卡分离无疾而终的原因。

因为,机卡分离电视机可以接收清流电视节目,有可能被敌特分子利用!

当时,如果大家都以追求绝对安全为目标,只要有一个人说机卡分离电视机不安全,众多电视机厂家的努力就泡了汤,推广与硬件黑盒捆绑的封闭加密系统,就有了安全依据。

不过,这也与封闭-安全-收益的自洽逻辑对上了号。

这种必须捆绑黑盒硬件的封闭系统,在计划经济集权体制和有线电视垄断市场双重作用下,可将安全管控边界扩展到整个产业链,有实现标准统一的可能性,也可能是网络整合的动力之一。

这样,大家只能围绕黑盒硬件系统,在黑盒技术持有者的管控下,统一设计机顶盒、电视机芯片。

因为机顶盒造价比电视低,统一设计更容易,但也仅仅是相对的。因为,不能只有一款机顶盒芯片,至少有两款吧。这样,站在统一运营管理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机顶盒的碎片化问题。

这样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避免碎片化就是降低机顶盒的差异化,而差异化又是创新的驱动力。机顶盒作为运营工具,不适合在开放市场中作为消费电子产品销售,来自用户市场的关键创新驱动力消失。

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经营者会尽量延长机顶盒的使用寿命。

于是我们看到,有线电视机顶盒很落后,大量数字化初期的标清机顶盒还在使用,固化了有线电视技术标准。后来更新后的高清、超高清机顶盒也一定会长期在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顶盒的需求量减少,市场萎缩,机顶盒技术更新速度减慢。

更致命的是,有线电视信道调制和加密传输技术标准,被长期锁定在数字化之初的水平,仍在使用单载波的DVBC以及黑盒捆绑加密技术。于是就出现了机顶盒技术越来越落后,而价格反而越来越高的现象。

为了正常运营,有线电视公司必须高价购买这种落后的机顶盒。

所以,有线电视公司被迫成为落后的机顶盒运营商,每走一步都必须投资机顶盒。

有线电视公司采购的机顶盒越多,到后来对高价机顶盒的依赖就越严重,自己给自己挖的坑就越深。

随着市场竞争升级,用户流失加剧,机顶盒市场更加萎缩,高价机顶盒成绞索。

随着恶性循环不断加剧,有的有线电视公司开始休克或接近休克。使用有线电视的用户越来越少,有线电视网也的确变得更安全了。当最后一个用户流失了,也就绝对安全了!

难道,这就是追求安全的最终目的?

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筑起高墙,封闭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只让少数人受益,而是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创新发展,以更多的人受益为目标,践行人民广播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来源:泰信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