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有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被贼偷了,就引起警惕了。但贼老惦记着你,目标确定,寻找机会就是必然之事了。弄不清时间、途径、手段,只有预防在先沉着应对就是了。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文/王 皇 义
民间有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被贼偷了,就引起警惕了。但贼老惦记着你,目标确定,寻找机会就是必然之事了。弄不清时间、途径、手段,只有预防在先沉着应对就是了。
一个贼倒不可怕,如果是团伙,对付起来就难一些。因为团伙有头领还有分工,一条龙行动,就得认真对待。如此地盗窃成风,那就麻烦大了。风气坏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自然就被取代了。
说起盗贼,自然就想起“倭寇”来了。贼通常是指盗贼,寇就是外部的侵略和抢掠者。元明两朝,倭寇侵扰我沿海300年。开始也只是小股流窜抢掠,但随着人数增多、团伙渐大,就成为一种职业和势力了。发展到有组织有据点的盗窃团体就变成“寇”了。倭寇的极大破坏性,才逼得朝廷不得不很为重视,也就诞生了“戚家军”扫荡倭寇的英雄战绩,沿海百姓才有了安宁生活。
如果倭寇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善治的当政者不是不可以遏制,但如果倭寇的信仰和纲领变成一个国家的信仰和纲领,那就是改变天地的事了。后来日本秘密政策文件《田中奏折》,就直接袒露了主张以武力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详细规划、对华侵略步骤,其战略纲领就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征服满蒙”。尽管日本一直否认《田中奏折》的真实性,但后来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径,正是按照这个剧本来上演的。其实,日本侵略中国从唐朝开始了,主要战争就有18次之多。
中华民族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有3500多万人伤亡,最终将日寇赶出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然时至今日,战败投降80年后的日本,《田中奏折》的阴魂未散,一些政要“祭鬼”、修改“和平宪法”,修改教课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发展进攻性武器、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等,从未罢手。
贼可以防,可以绳之以法,也可以洗心革面。可从“倭寇”到“日寇”,战败投降后仍贼心不死。在其“明日复明日”重温旧梦的今天,我们当然不能听之任之。
窃贼被抓,人赃俱在,可顽固不化者“背着牛头不认赃”。日本侵略中国罪证如山,历史早已审判定论,可右翼势力不但不和军国主义切割,还在否认、淡化,不断推进对“和平宪法”的颠覆性法律和实际修改。还时不时地倒打一耙,信口雌黄“中国威协论”。中国人民当然不能容忍。
历史总是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当年的“倭寇”中,不全是日本人,其中也不乏中国人。他们武装勾结,共同祸害中国百姓。日本侵华,汪精卫等大小汉奸、伪军共同犯罪,早已丧失人格、国格,而有人却还恬不知耻地为他们“正名”。前些年,除了以“让秦桧站起来”的所谓“考证”和塑像为名、实为汉奸翻案的喧嚣之外,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文化人也不是没有。中华民族历来对汉奸就极其鄙视,在今天的世界大变局中,我们自然应该按照国家安全观行事,扫除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内贼,踢开绊脚石。贼寇的本性务必彻底认清,日本侵华罪行绝不能否认。日本侵华前大显身手的“开拓团”、各色间谍、密探等,他们可不是来“旅游”“考察”“参观”的,而是他们侵华纲领的行动步骤。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因为没有贼的踪迹;有了“贼寇”,不剿灭就不会有安宁稳定;国家安全,复兴道路就会行稳致远。
贼惦记着你,你怎能忘了贼的惦记?贼寇虽败而惦记之心未死,还在复燃、发酵甚至还可能疯狂。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更强。自己越强大,还怕贼“惦记”吗?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