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深读|三月阳西奏响春耕序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8:17 2

摘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奋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粮食稳产保供任务艰巨,意义非凡。

粮食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国家安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奋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粮食稳产保供任务艰巨,意义非凡。

日前,阳西县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在程村镇召开,旨在全面动员部署全县春耕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阳西是粤西地区农业大县,过去一年,各镇各部门下苦功稳面积、出真章提单产,超额完成阳江市下达该县的生产目标任务,这份沉甸甸的农业“成绩单”来之不易。

春日里的阳西田园沃野一派生机盎然,春耕序曲已在丹江大地奏响,此次现场会为全县春耕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吹响了“集结号”。

阳西将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按照“提升落实年”工作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坚决扛稳粮食稳产保供责任,努力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阳西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提供坚实保障。

去年粮食总产量创新高

今年将奋力实现大丰收

此次现场会通报了阳西县2024年粮食生产目标完成情况、2025年春耕备耕工作进展情况和“社村”合作开展情况,各镇进行了表态发言,举行了阳西县社村联合会首批入股村集体分红仪式。

2024年,阳西县粮食单产、总产实现双增长,总产量创2017年以来新高,“社村”合作试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夯实了“三农”工作基础。

会议强调,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抢抓农时抓好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筑牢根基。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以入选全省“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县为契机,继续深化“社村”合作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支农服务下乡活动,强化政策保障和要素保障,完善农业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全年粮食大丰收。

春播粮食面积约占阳西县全年粮食面积的四成,抓好春耕生产特别是抓好早稻面积的落实,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春光无限好,农时不等人。阳西各地正在抢抓农时,全力推进春耕生产。

为此,会议要求各镇迅速将县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抢抓农时翻耕土地、播种插秧,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要落实“藏粮于地”要求,抓住春耕有利时机,妥善处置耕地撂荒问题,坚持“销存量”和“防增量”并重,分类施策推进具备条件的撂荒耕地应复尽复、应种尽种,挖掘粮食扩种潜力。要坚持量质并重,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稳步提升耕地地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用“新农具”干农活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全省首个数字农业示范县,阳西近年来以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建成了“一馆一云四园”示范项目,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的“三端”数字化发展,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用科技力量为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此次现场会指出,要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在粮食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上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产能。

记者了解到,随着数字农业技术在阳西的广泛应用,许多农村群众也乐于畅游这片“新蓝海”,将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让数字化农业科技贯穿到农业产供销全链条当中,也在乡村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生动局面。

在位于儒洞镇的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以及视频监控设备一应俱全,温湿度、土壤等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回传到合作社监控室,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水果的生长情况。

作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广东省十大荔枝种植匠”,30多年来,该合作社负责人陈迪一直从事着这份“甜蜜产业”。“我们通过传感器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果园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数据,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陈迪介绍说,随着农业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产业的全链条应用,种出来的水果不仅品质更好、产量更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

作为“广东省示范合作社”“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如今,这里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生产服务平台,能够精准提供气象预警、长势监测、病害预警和打药适宜性分析等服务,为水果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还能显著降低人工成本。该合作社购置无人机、全自动喷药防虫系统等植保设备后,打药、灌溉等许多劳动密集型工序已被数字化农业设备完成。目前,该合作社正在积极研发低温锁鲜新技术,旨在破解时令水果扎堆上市带来的价低、难卖等问题。

吸引新农人返乡就业创业

人才驿站实现镇域全覆盖

此次现场会要求,科技部门、农业科研推广部门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服务,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持续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要大力开展支农服务下乡,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把脉开方”,促进整体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近年来,阳西成立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各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并建立了省农科院(阳西)数字农业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阳西博士工作站,打通了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今年31岁的陈龙舟是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项目经理,作为一名90后的阳西新农人,他不仅成长为种植业的行家里手,近年来还先后获得“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等荣誉。

“2016年我大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祖辈几代人都是农民,所以自己也想回到农村建设家乡,回来后也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机遇。”陈龙舟说,自己一开始并没有农业经验和技术,所以虚心向老一辈种植能手学习技艺,并且经常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作为一名新农人,陈龙舟通过开展数字农业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陈龙舟很有想法,合作社的毛豆、荔枝、释迦等很多新品种都是他引回来的。”陈迪介绍说,陈龙舟在网上卖了很多水果,也会利用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开展农产品营销。

9年时间很快过去了,陈龙舟也从一名青涩的新农人成长为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项目经理。他表示,自己的梦想是能够实现现代农业的三产融合发展,让合作社成一个集观光旅游、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农业科研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更多阳西青年成为在家乡创业就业的新农人。

近年来,阳西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平台作用培育新农人,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掌握技能、学会经营,怀揣着创新创业的梦想,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

目前,阳西县已建成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1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8个、配套服务基地15个,搭建起“县总站+镇分站+服务基地”的人才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全覆盖。

依托农业数字化建设的一系列成果,阳西建立起数字农民培训体系,通过云讲堂、知识库、专家库等方式,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在农业大讲堂数字平台上架荔枝、程村蚝、茶叶、罗非鱼、阳西海鸭蛋等农技课程,让阳西农民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小程序观看教学视频,免费获得线上技术培训。

南方+记者 赫鹏翀

【作者】 赫鹏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