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好奇,成年人还敢“任性”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22:01 2

摘要: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阵子我们在后台收到一条留言,来自一个叫@WQ 的新生,她说:

Sayings:

今天的文章开始前,想先问一个问题:

你做过最“任性”的事是什么?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阵子我们在后台收到一条留言,来自一个叫@WQ 的新生,她说:

“报志愿的时候任性了一把,选了自己很喜欢但没人看好的专业,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

你能清楚地从她的留言里感受到一种不安,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忐忑。但相隔不到 5 分钟,她又发来一条消息,回答了自己的困惑:

可能很多人会跟我一样,看到“执着”这个词会有一秒的愣神。

它不是我们当下最青睐的状态,不轻盈,带着许多执拗和笨拙。

被这个词代表的叙事,开头常常是不被理解的,是任性,是执迷,是不懂变通;而结局又缺了爽感,没有年少登顶,没有一蹴而就,想走到目的地的人得学会死磕,付出努力与时间。

但必须承认,我们是需要这种叙事的。世界变动得越来越迅速的今天,我们都需要抓住一点更为坚固的东西,帮我们稳住内心。

所以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群“执着”的人的故事。

他们是一群“长跑者”,把人生当作一场马拉松来跑。从一场“任性”出发,靠决心和韧性跑到终点,没退场,没回头。

01

先分享今年很打动我的一条新闻:

92 岁的游本昌,要拍新戏了。

今年是《济公》开播 40 周年,游本昌在一档节目中说,自己要拍摄济公短剧,再扮一次济公。

提到这件事,他声音有力,双眼放光,眼里有很多期待。

当一个 90 多岁的人站在你面前说,他要继续做事,他还有巨大的热忱要投入到钟爱的事业中去,你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时间的力量”。

在游本昌身上,你能清楚地看到“长跑者”究竟是怎样的人。

——是靠着热爱“顶住一口气”的人。

开拍前,游本昌翻了很多资料,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琢磨济公的走路姿势和表情;

一场打板子的戏,对手演员下不去手,他提出不用软垫,“真打”。拍了 12 遍,探班的妻女看了忍不住掉眼泪。

——是拥抱自己野心的人。

游本昌 18 岁入行,在文工团演了大大小小 70 个角色,都很“小”。

人生第一个角色是“男大学生乙”,台词只有半句。52 岁才演到第一个主角。

他形容自己是“佐料演员”,“好像上菜似的,我不是那个肘子,也不是那个黄鱼,我是那个佐料。”

但他拒绝苦哈哈的“坚持”叙事。他让你看见,真正在人生中跑马拉松的人,一定不会拒绝拥抱自己的野心。

演配角,他说,“我今天是配角,明天就不一定了。”

后辈向他倾诉迷茫,他说,人得志向远大,“瞄准月亮”打得高。

“野心”是韧性的燃料,支撑住无数个困难的瞬间,让人跌倒也能拍拍土再站起来,继续跑。

——是不计后果就敢一头扎进去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繁花》拍完,有人问他为什么接这部戏。导演“十年拍一部戏”的拍摄风格吓退了很多人,他没怕:

没有犹豫,没有对所谓结果的顾虑,“那干呗”。这三个字,是所有“韧性”最原生的冲动。

“长跑者”从不倚赖时机和运气,他们只是锚定方向,心无旁骛地跑下去。

02

但我们有时不得不承认,成为一个“长跑者”是有代价的。

他们的故事开头常常被误解,被认为是偏执的、任性的、“没必要”。

我想起去年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原本是生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因为从小喜欢游戏,毕业后不顾家人反对,去了游戏公司做策划。

这是个“任性”的选择,没人看好他。

2014 年,冯骥成立游戏科学公司,团队只有 7 个人;4 年后,团队决定做单机游戏,当年手机游戏正火热,这个选择更是不明智。

连合伙人都发微博,“新的一年开始作大死。”

没人知道终点线有多远,没人知道一番付出后最终能否抵达,所以长跑的开始被视作是一场“任性”,一次跃跃欲试的“作死”。

所以你其实会忍不住好奇,为什么明知是“作死”的事,这群人仍然愿意去做?

答案其实也在这条微博里——

“入行 10 年仿佛就是等待这一天。半夜出门开会,整个小区的树林都在轻声呼唤我的名字。”

加入热爱的事业大干一场,对每一个理想没被磨灭的人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没人能抗拒。

没人不愿意一头扎进热爱之事的洪流,游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冯骥接受采访

后来,冯骥和团队选择把这份“任性”继续放大:

坚持实景扫描建模画面,花 4 年时间去山西古建筑考究一砖一瓦;

大家熟悉孙悟空西天取经“神通广大”的故事,他们偏要把孙悟空写成“会苦闷和失败的凡人”,跟每个人一起“反抗命运”,在传统故事中创造全球玩家都能共鸣的空间;

冯骥形容这种心态,是一种“使命感”。

正是这种热爱和使命感,让他们把别人眼中的“任性”,一步步走成“韧性”。

《黑神话》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它以漂亮的姿态走进大家的视线——开售一个月卖了 120 万份,游戏上线第一天创下行业多项新纪录,大家叫它,“国产 3A 游戏之光”。

即使被误解成“任性”,长跑者也会坚定地出发。因为他们知道,时间会给所有人答案。

时间会告诉我们,脚踏实地投注时间和热爱的人,愿意将努力视作责任的人,一定能抵达灵山。

03

我还想跟你分享一部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每当我觉得疲惫时都会翻出来看,很提气。

每次重温都会被舞者谭元元的故事感动。

她 18 岁去美国学舞,成为旧金山芭蕾舞团年纪最小的独舞演员。受到排挤,她不服气,决心跳舞跳过所有人。

靠着这股劲儿,她一路跳成世界“芭蕾皇后”。

舞蹈演员的演艺生涯常常被认为是短暂的,她不信,一直跳。

35 岁打 3 针止痛针跳完《小美人鱼》;46 岁还在跳,跳上了春晚,肌肉控制能力震撼所有人。

而谭元元的舞蹈生涯开启地也很“任性”——5 岁,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天鹅湖》,她决心要跳舞。

童年时期的谭元元

我常在想,“韧性”这个暗含了许多曲折,许多眼泪,许多“跌倒再爬起”的沉重的词,为什么会给人力量?

为什么一次偶然的“任性”,会有绵长的影响力,让人愿意为了一件事把头埋进长长的时间里?

谭元元给了我们答案,她用小美人鱼做比喻——美人鱼每次跳舞,脚都像踩在刀尖上那样疼痛,但只要一个瞬间,她就满足:

舞蹈带给她无尽愉悦与收获,让她能确证自我,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拥有太阳照向海面般的温暖时刻。

所以即使是刀尖起舞,也能让人忽略疼痛,跳下去,跑下去。

想到这里,我脑子里还浮现很多令人振奋的话语: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说,世界上存在着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事,很多程序员,一天很累了,还要去开源社区贡献代码,“类似你徒步 50 公里,身体瘫掉的,但精神很满足”;

守护敦煌 64 年的樊锦诗说,自己只要进到洞窟里,就什么烦心事都消失了,“心就踏实了”;

樊锦诗

为古籍事业奉献一生,生命最后时刻仍然每天去图书馆报到的沈燮元说,用时间做事情,他觉得自己重新拥有了一颗年轻的心脏。

“我不想多的东西,我就想书,所以没得遗憾。”

沈燮元

我想,每个前行的人心中都有一片“应许之地”,在那里安放自我,安顿自己的心。生活摇摇晃晃时,那里有能支撑自己不倒下的锚点。

一次偶然的“任性”选择,我们开始朝着它迈出第一步,踏上长跑的路;选择最终汇成连绵不绝的脚步,变成长久的坚持、不放弃、不回头,为我们彻底扫开迷雾,抵达想去的终点。

而站在终点时,你会发现,是无数个前进之人的“各自起舞”,无数人用各自奔赴的前路,创造了属于时代的“纵横交错”,描绘了这个时代的色彩。

04

写到这里,我很怕和你一起走入一个误区:

“任性”和“韧性”的故事只能由成功者来书写。只有抵达终点的人,才有权利为自己的“长跑”赋予意义。

但当我在后台看到你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时,会清楚感觉到——不是这样的,这不是专属成功者的叙事。

无论最终成功与否,我们始终拥有起跑的权利。

它带我们找到热爱,和向上的决心。

“尝试学舞第 6 年,我开始练复杂的舞步。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手脚打架、踩不准节拍,但我已经足够快乐。我想一直跳下去,跳走沮丧和疲惫,跳进更好、更舒展的生活里。”@ZZ

它带我们找到自我的形状,和奔向自由的勇气。

“从小就爱写东西,向往《欲望都市》里 Carrie 坐在窗前书桌写作的感觉。虽然坚持投稿了好多年仍然没有发表,但我仍然感受到滋养——我在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形状,我在书写中描摹向往的自由。”@刘语熙

图源《欲望都市》

它能带我们找到责任,和“我”在世界的位置,带我们理解生命的重量,也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好、更宽阔的世界。

“一直喜欢摆弄玩具车,8 岁组装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四驱车,中学所有零花钱都用来买组装零件。家人说我“不务正业”,只有我自己知道投入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是种多么美妙的感觉。我现在 36 岁了,做汽车行业 13 年,想设计好看、好玩又安全的车给所有人。热爱有「用武之地」,是我现在幸福感的最大来源。”@kiwi

这是我们在人生长跑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它比最后的“成功”更为珍贵——

它让我们永远有下一次“任性”投入热爱的勇气,有再一次把“任性”化作“韧性”的胆识和决心。

最后,想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话,来自世界首位完成环球航行的“独臂船长”徐京坤。他 12 岁失去左臂,靠着一只手航海。

他说,“航海只有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至于中间怎么跑,是千变万化的。你只要知道你的目标在哪就行了,剩下的就是随着风跑。”

航海也好,长跑也好,人生中任意一段旅程大概都是这样,需要我们做的并不多——

就站在起点,听懂自己的心,让心中那个承载着热爱和决心的念头自由地生长,像一颗终于破土而出的种子,长出独属于它的藤蔓和枝桠。

那些纵横交织的藤蔓终会组成一幅新地图。

我们只需要握着这张地图,跑起来,或划起桨,跟着心口的风出发。

做人生的长跑者,让每一个“任性”的选择,造就属于你的“韧性”。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个时代到底还能不能“任性”?腾势汽车 15 年的成长轨迹,恰恰是“从任性到韧性”最鲜活的证明。正因如此,我们选择与 腾势汽车 一起,讲述一个关于“任性”的答案,和一段跨越时间、为时代写下人文注解的“韧性”故事。欢迎点开观看,希望它能带给你力量,和一点选择“任性”的勇气。

2010 年,新能源渗透率仅有 1% 的年代,腾势汽车 成为中国首个专注豪华新能源赛道的品牌。这个在当时不被看好的选择,像一颗任性的种子,经历 15 年的锤炼,终于“腾势而上”,凭借易三方,天神之眼、云辇、灵鸢等一系列硬核王牌技术,让 腾势汽车 真正成为用科技为用户带来全新豪华体验的品牌,与所有“韧性始终”的时代破局者一起,共同推动世界向美好腾势。

这也是我们想告诉你的:无论你正经历什么,请继续跑下去。不向时间低头的人,一定能抵达想去的远方。

部分素材来源:《我的时代和我》《十三邀》《扬声》《至少还有书籍2》;电视剧《欲望都市》;@Vista看天下,@新浪娱乐;南方人物周刊《对话《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你在自信之巅时,也在愚昧之渊》

晚祷时刻

来源:新世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