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7所,一个即使在内部地图上也仅以代号存在的单位,深藏在西北某处群山褶皱之中。它建于激情燃烧又讳莫如深的年代,红砖外墙早已斑驳,爬满了岁月的苔藓和风化的痕迹。这里曾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头脑,进行着一些即便在今天看来也足够前沿甚至堪称禁忌的研究。时过境迁,大部分
第一章:深夜的敲门声
707所,一个即使在内部地图上也仅以代号存在的单位,深藏在西北某处群山褶皱之中。它建于激情燃烧又讳莫如深的年代,红砖外墙早已斑驳,爬满了岁月的苔藓和风化的痕迹。这里曾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头脑,进行着一些即便在今天看来也足够前沿甚至堪称禁忌的研究。时过境迁,大部分机构和人员都已撤离或转移,只留下一个不足十人的维护小组,负责看守这座几乎被遗忘的“科学遗迹”。
李振就是这个小组的组长,一个四十多岁、经验丰富却略显疲惫的转业军人。他对这里的印象只有两个字:沉闷。日复一日的巡检、记录设备数据、防范山火和窃贼(虽然这地方估计连最蠢的贼都懒得光顾),最大的娱乐就是和组员老赵下两盘象棋,或者听听年轻技术员小马吹嘘他在城市里的夜生活。
但这种沉闷,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彻底打破了。
先是停电。山区天气多变,雷电导致临时跳闸并不稀奇。备用发电机很快轰鸣着启动,但灯光再次亮起时,似乎比平时更昏暗一些,电流不稳地嗡鸣着。
“妈的,这老古董发电机也该换了。”老赵嘟囔着,检查着配电箱。他是个老电工,在所里待了快二十年,头发花白,手脚依旧利索。
小马则抱着笔记本电脑缩在值班室的角落,抱怨着无线网络的中断。“组长,这鬼地方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网再一断,简直跟坐牢一样。”
李振没搭理他们的抱怨,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暴雨如注,抽打着黑暗中的山林和建筑,发出哗啦啦的巨响。但在这种自然的喧嚣中,他似乎听到了一点别的声音。
“嘘……你们听?”
老赵和小马安静下来,侧耳倾听。
咚……咚……咚……
声音低沉、缓慢,富有节奏感。不像风声,不像雨声,更不像树枝敲打窗户。它来自建筑的深处,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敲门?或者,在用一种固执而缓慢的节奏,撞击着厚重的混凝土墙壁。
“什么声音?”小马的声音有点发颤。
“可能是风刮动了地下通风管道的挡板吧。”老赵皱着眉,但语气并不确定,“我去看看?”
“等等。”李振阻止了他,“雨太大,等小点再说。记录一下异常声响。”
然而,那声音并未停止,持续了将近十分钟,才突兀地消失,仿佛被雨声彻底吞没。
那一夜,李振睡得并不踏实。那沉闷的“咚…咚…”声,总在他即将入睡时,隐约回响在耳畔。
第二章:走廊深处的绿光
第二天,雨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给古老的建筑镀上一层金色。夜晚的诡异似乎随着雨水流走了。小马嘲笑自己昨晚大惊小怪,老赵也认为就是风声作怪。
李振却多留了个心眼。他调阅了所里的建筑结构图,尤其是地下部分的图纸。707所的地下结构远比地上部分复杂,据说有三层,最深处直达山腹。很多区域在他们接手时就已经被永久封闭,图纸上标注着“废弃”或“权限不足”。
白天巡检时,他特意留意了地下入口。那扇厚重的、需要双重验证的合金大门紧闭着,指示灯显示正常。门禁日志没有任何异常访问记录。
但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似乎瞥见地下走廊尽头,一闪而过的、微弱的绿色光芒。
那光很淡,转瞬即逝,像是老式示波器屏幕的余晖,又或者……某种生物发出的磷光?
他猛地转头,紧盯走廊深处。那里只有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以及从通风口传来的、干燥冰冷的空气流动声。
“谁在那儿?”他喊了一声,声音在空荡的走廊里回荡,无人应答。
他握紧了强光手电,一步步向里走去。靴子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清晰的回响。越往里走,空气越发阴冷,还夹杂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味——像是臭氧、旧纸张和某种金属锈蚀混合的味道。
走廊尽头是一面结实的墙壁,图纸显示后面是封死的旧实验区。墙壁没有任何异常,手电光扫过,只有斑驳的污渍和剥落的墙皮。
难道是自己眼花了?李振皱着眉头,用手电仔细检查地面和墙壁。在一处墙角,他发现了一点不寻常的东西——一片极细微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暗绿色粉末,用手指捻了捻,质地很奇怪,不像灰尘,也不像常见的金属屑。
他小心翼翼地将粉末收集到一个证物袋里,心中的疑虑更深了。
第三章:不存在的“第十三人”
接下来的几天,怪事开始升级。
值班室的电话偶尔会在深夜响起,接起来却只有电流的杂音,或者一种极其微弱、仿佛被干扰的、无法分辨内容的语音。排查线路,却一切正常。
监控摄像头时不时会短暂失灵几秒,恢复后,画面偶尔会捕捉到快速掠过的不明阴影,或者某个屏幕角落突然出现的、无法解释的光斑。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一次夜间红外巡检时,热成像仪清晰地显示,在早已清空废弃的A区第三走廊,有一个清晰的、人形的热源信号,静静地站立在一扇封闭的门前。等李振带着人赶到时,那里却空无一物,只有冰冷的墙壁。回放录像,那个人形热源出现得突然,消失得也突然。
维护小组的气氛彻底变了。小马开始疑神疑鬼,晚上不敢独自上厕所。连经验丰富的老赵也面色凝重,私下对李振说:“头儿,这地方……邪门。我以前听早撤走的老研究员喝多了提过一嘴,说所里以前出过事,好像是什么高能物理实验意外,但详情是绝密……”
压力之下,李振决定申请调阅所里的部分非核心历史档案,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经过层层审批,几天后,他拿到了一箱积满灰尘的纸质档案和几盘老式数据磁带。
翻阅这些泛黄的纸张和模糊的打印记录,如同在触摸一段被刻意遗忘的历史。里面大多是日常的工作日志、设备维护记录和一些无关痛痒的实验报告。然而,在一份二十多年前的部门合影背面,李振发现了端倪。
照片拍摄于所里鼎盛时期,背景是主楼门口。照片下方用工整的钢笔字标注着合影人员的姓名和职位。一共十二人。
但李振数了数照片上的人头。
十三个。
多了一个人!那个人站在最后一排的角落,身材高瘦,面容在相纸略微褪色和集体合影固有的微小模糊下,看不真切,只能隐约感觉他的表情似乎与其他人的微笑格格不入,异常严肃,甚至有些……阴郁。
李振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立刻查找当年的在编人员名单和工资记录。所有记录都显示,这个部门当时只有十二人!
那个照片上的第十三个人,是谁?
他仿佛一个幽灵,存在于集体的记忆(照片)中,却不存在于任何官方记录里。李振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他想起老赵的话——“出过事”、“实验意外”。这个“第十三人”,是否和意外有关?
第四章:磁带里的遗言
小马发挥了他的技术特长,不知从哪找来一台还能工作的老式磁带读取机,开始尝试解读那几盘数据磁带。
大部分磁带的内容都是枯燥的实验数据流。但有一盘标签模糊、标注着“ERR(错误)”的磁带,内容有所不同。
经过降噪和处理,断断续续的音频被还原出来。似乎是一个人的工作日志录音,声音急促而紧张,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第47次迭代……场强仍在不可控攀升……反馈数据异常……我们低估了它的‘自主性’……不,不是自主性,是‘意识’!它好像在……学习?在模仿?”(一阵剧烈的电流杂音)
“……观测到明显的量子纠缠现象,但目标不是预定的粒子束……是……是我们!实验室成了叠加态的一部分?!小张说他看到了……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从墙里走出来……”(声音颤抖,几乎语无伦次)
“……必须立刻终止‘窥镜’项目!我们不是在探索物理边界,我们是在打开一扇绝不该打开的门!……警报响了……他们不听……能量溢出临界点!!”(巨大的、扭曲的噪音,像是金属撕裂和人类惨叫的混合)
最后,是一句极度恐惧、几乎泣血的低语,仿佛说话者正紧紧捂着话筒,躲避着什么:
“……它出来了……影子……绿色的影子……它……它在看我们……救命……谁能……707……永不……”
录音到这里戛然而止,只剩下磁带空转的嘶嘶声。
值班室里一片死寂。小马脸色惨白,老赵叼着的烟忘了点,手微微发抖。
“窥镜项目”?“能量溢出”?“绿色的影子”?
李振猛地想起他收集的那些绿色金属粉末,以及走廊深处那转瞬即逝的绿光。
这盘磁带,很可能是某位研究员在灾难发生前留下的最后遗言。它所描述的,是一场远超当时理解范围的、恐怖而诡异的科学事故。那个“它”,那个“绿色的影子”,难道就是事故的产物?那个“第十三人”的真相?
第五章:魔影现形
线索逐渐串联,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二十多年前的那场事故,可能并非简单的爆炸或泄漏,它可能创造出了某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东西”。一个被困在所内空间结构中的“影子”,一个因量子异常或维度泄露而产生的“存在”。它偶尔会挣脱束缚,显露出痕迹。
而最近的异常,或许意味着它的“活动”正在变得频繁,或者……束缚正在减弱。
当天晚上,真正的恐怖降临了。
整个707所的灯光开始疯狂闪烁,忽明忽暗,电压极不稳定。所有电子设备屏幕上都爬满了疯狂的雪花点和扭曲的条纹。尖锐的、并非来自任何已知警报器的蜂鸣声贯穿整个建筑。
那“咚…咚…”的敲击声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它不再缓慢沉闷,而是变得急促、狂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愤怒和渴望,从四面八方传来,无法定位源头。
“啊——!”小马的尖叫从走廊传来。
李振和老赵抓起强光手电和防身工具冲出去,只见小马瘫坐在走廊地上,手指颤抖地指着前方。
在明灭不定的灯光下,一个身影缓缓从墙壁中“渗透”出来。
它大致具有人形,却完全没有清晰的细节。通体呈现出一种暗沉、扭曲的绿色幽光,身体轮廓不断波动、闪烁,像是信号不良的电视图像。它没有五官,面部的位置只有一片不断蠕动的深邃阴影,但李振却能清晰地感觉到,一道冰冷、贪婪、非人的“视线”牢牢锁定了他们。
它就是照片上的“第十三人”!也是磁带里提到的“绿色的影子”!
它向前“移动”,并非行走,而是像滑行又像瞬移,所过之处,墙壁和地面都留下短暂的、冒着细微绿色电光的腐蚀痕迹,空气中那股臭氧混合金属锈蚀的味道浓烈到刺鼻。
“滚开!”老赵壮着胆子吼了一声,将手中的金属扳手砸了过去。
扳手直接穿过了它的身体,仿佛穿过一团全息投影,但当啷一声落在地上时,已经被腐蚀得坑坑洼洼,覆盖着一层同样的绿色粘稠物质。
物理攻击无效!
那魔影似乎被激怒了,它发出一阵无声的咆哮(李振等人感到一阵强烈的精神恶心和眩晕),猛地加速扑了过来!
“快跑!回值班室!”李振拉起吓软的小马,和老赵拼命向后跑去。
魔影在身后紧追不舍,灯光在它经过时彻底熄灭,黑暗如同潮水般吞噬着他们身后的走廊。冰冷的、充满恶意的气息紧贴着他们的后背。
第六章:封锁与回响
三人连滚爬爬地冲回值班室,死死顶住门。门外,是令人窒息的寂静,以及某种东西缓慢摩擦金属门板的、令人牙酸的声音。
“怎么办?组长!那到底是什么鬼东西?!”小马带着哭腔喊道。
李振喘着粗气,大脑飞速运转。物理攻击无效,常规手段显然对付不了这个基于未知科学原理产生的异常存在。他想起了磁带里的内容——“量子纠缠”、“叠加态”、“窥镜项目”……
也许,对付它的方法,并非毁灭,而是“中和”或者“重置”?
他猛地看向控制台某个很少被触及的区域——那是连接地下深处,负责为已废弃核心实验区提供备用能源和场约束的独立系统。虽然主要功能早已停用,但或许还保留着部分基础功能。
“老赵!启动第七号应急协议,给地下B区的约束场电容器组强制充电!把功率开到最大!”
“什么?那玩意儿几十年没动了!而且能量从哪里来?”老赵惊愕。
“切断全所非必要电源,包括备用发电机!把所有电力都输过去!”李振吼道,“快!没时间了!”
这是赌博。赌那场事故的记录有迹可循,赌当年的研究者留下了后手,赌这个魔影依然受到某种物理规则的制约,与那个废弃的实验场有关联!
老赵一咬牙,扑到控制台前,熟练地操作起来。灯光瞬间全部熄灭,只有控制台上几个关键按钮发出微光。发电机超负荷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所有电力被强行导向地下。
门外的摩擦声停止了。
几分钟后,控制台上一个几乎被遗忘的、标记着“场强”的仪表指针,艰难地摆动了一下,指向了一个微弱的绿色区域。
几乎同时,一声极度痛苦、非人的尖啸(这次是真实的声音,尖锐刺耳)穿透厚厚的门板,震得玻璃嗡嗡作响,随后迅速减弱、消失。
走廊外恢复了寂静,只有电力系统逐渐平稳的嗡鸣声。灯光闪烁了几下,重新亮起。
三人屏息等待了足足十分钟,门外再无任何动静。
李振小心翼翼地将门打开一条缝。走廊空荡荡的,只有被腐蚀的地面和墙壁残留着诡异的绿色痕迹,证明刚才的一切并非幻觉。那股冰冷的恶意,也消散了。
尾声:永不打开的门
事件发生后,707所被更高层级的安全单位彻底接管。李振、老赵和小马经历了长达数周的严格 debriefing(任务报告与审查)。
他们被告知,一切异常均可解释为:山体磁场干扰、老旧设备故障产生的集体幻觉以及轻微的有毒气体泄漏。那盘磁带被列为“音频伪造”,绿色粉末是“特殊环境下的金属氧化产物”,照片上的“第十三人”是“冲洗瑕疵”。
他们被要求签署了保密等级更高的协议,并被暗示忘记一切,正常生活。
离开前,李振最后一次回望707所深灰色的建筑。它依旧沉默地矗立在群山之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他知道,那魔影或许只是被暂时驱回、重新约束在了那片叠加态的废墟之中。它并未消失。
科学的边界之外,或许存在着人类不应窥探的深渊。有些门,一旦打开,就再也无法真正关上。
707所的魔影,成了一个被永久封存的秘密。但每当夜深人静,李振偶尔还会从梦中惊醒,仿佛又听到了那沉闷的、来自山腹深处的敲击声……
咚……咚……咚……
仿佛在提醒他,有些恐惧,永不终结。
来源:象棋张三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