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健康科普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家长开始留意宝宝成长中的细微信号。我常被这样的疑问牵绊:“医生,您看我家宝宝腿纹一高一低,会不会是髋关节出了问题?”这份对孩子的细致牵挂,恰恰指向了一个易被忽视却关乎终身运动健康的关键议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
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5663 篇文章
随着健康科普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家长开始留意宝宝成长中的细微信号。我常被这样的疑问牵绊:“医生,您看我家宝宝腿纹一高一低,会不会是髋关节出了问题?”这份对孩子的细致牵挂,恰恰指向了一个易被忽视却关乎终身运动健康的关键议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简称DDH)。今天,我们就从家长最关心的细节入手,拆解这一疾病的认知误区与应对要点,为宝宝的髋关节健康筑起 “防护墙”。
一、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因某种因素导致患儿出生时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股骨头与髋臼的形态或位置的异常。它是一系列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总称,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正常情况下,髋关节由球状的股骨头和碗状的髋臼组成,两者完美匹配,允许平稳的运动。
而DDH患者的髋关节则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问题:
1.髋臼发育不良指髋臼变浅,无法有效覆盖股骨头;
2.髋关节半脱位是股骨头部分脱离髋臼;
3.髋关节完全脱位则是股骨头完全脱离髋臼.
以上这些情况如果未能及时纠正,随着儿童成长,可能会导致早期骨关节炎、慢性疼痛、步态异常和肢体不等长等问题。
二、如何识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警示信号?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在不同时期表现也不同,所以学会早期识别其警示信号至关重要。下面就教大家几招在家就可以进行的方法:
对于婴幼儿期的宝宝,我们可以做以下3个动作:
1.查看宝宝的腿纹、臀纹是否对称?将宝宝趴放,看两侧大腿、屁股褶皱是否一一对应,不对称需警惕。
2.屈膝 90°,让宝宝的双脚踩床:查看宝宝两个膝盖的高度是否一样?如果不等高则提示腿可能不等长,不等长也需警惕。
3.将宝宝的膝盖向外打开:正常可贴到床面,若一侧明显受限或“咔哒”一声弹回,此时家长需警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约20%的健康婴儿也可能出现皮纹不对称,因此不能单凭这一指标诊断DDH,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当然如果发现异常,家长们也不必惊慌,可以带宝宝去附近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一般对于6月龄以内的宝宝可以选择做超声,对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则建议拍 X 片。
三、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都有哪些干预方法?
1.对于6月龄以内的宝宝,一般选择软支具/挽具(Pavlik 吊带),像背小书包,保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40-50°,治疗周期通常为6-12周,成功率>90%。
2.对于6~18 个月的宝宝,一般选用闭合复位+石膏裤或夜间外展支具,具体的干预措施需针对患儿发育不良的具体情况而定。
3.对于18个月~6岁的患儿,还可尝试闭合复位,但通常需要开放复位手术,术后仍需石膏固定。
4.对于6岁以上患儿,对于无法通过切开复位和重建治疗的症状性DDH,可以选择挽救性手术,以减少残余畸形、改善髋关节生物力学环境,达到缓解疼痛、延缓退变的目的。
通过以上治疗方式可以发现,越早进行干预治疗,方法越简单,对孩子的伤害也最小。
四、温馨提示:家庭护理建议
1.正确的襁褓方法
应采用“髋关节友好型”襁褓,确保下肢能够自由屈曲外展,避免传统的“蜡烛包”,另外也要选择合适大小的纸尿裤,避免太紧。
2.科学的抱姿和背带使用
选择支持髋关节自然体位(屈曲外展)的背带和腰凳,避免双腿下垂的姿势。
3.遵循发育规律
鼓励俯卧位活动以强化核心肌肉群,避免过早强迫站立或行走。
4.每天做“婴儿操”
轻柔外展双腿 10~20 次,促进关节稳定。
5.定期健康体检
特别关注宝宝42天、3个月、6个月的关键筛查点,高危婴儿应增加检查频率。
髋关节发育不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了黄金干预期。因其成功的治疗取决于早发现和早干预。作为家长,既要重视必要的筛查,也不必过度焦虑。大多数早期发现的DDH通过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记住以上温馨提示,让孩子拥有健康的髋关节,迈出人生的稳健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中国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8): 493-511.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急诊科 张海娣 护师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来源:宝儿辣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