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晚上八点,我手持菜刀对着案板上的土豆发呆——这已经是它被我削成不规则六面体的第三分钟。当手机弹出某明星“为拍戏闭关三月”的热搜时,我突然顿悟:原来修行从来不在深山古刹,而在这烟火缭绕的厨房里。
上周三晚上八点,我手持菜刀对着案板上的土豆发呆——这已经是它被我削成不规则六面体的第三分钟。当手机弹出某明星“为拍戏闭关三月”的热搜时,我突然顿悟:原来修行从来不在深山古刹,而在这烟火缭绕的厨房里。
正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所说:“修行不必远求,认真煮好每粒米都是禅意。”当代青年在炸厨房与外卖之间反复横跳的过程,恰似达摩面壁的现代演绎。有人把炒菜做成化学实验,有人煮泡面悟出“三分火候七分焖”的人生哲理,这种在翻车边缘疯狂试探的日常,何尝不是都市人的另类修行?
1. 朋友圈修仙大赛[酷拽]
自从某网红在直播间表演“凌晨四点抄经”后,朋友圈突然涌现大批“修行系”选手。有人晒凌晨五点的晨跑打卡,配文“自律即自由”;有人发咖啡拉花九宫格,标注“心流时刻”。殊不知《菜根谭》早有提醒:“热闹中着一冷眼,省却许多苦心思。”
1
2. 冥想APP成新型焦虑源[泪奔]
当冥想软件连续三天提醒我“今日专注时长未达标”时,突然想起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豁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古人观竹影摇曳便能入定,今人却要依靠电子设备的数据反馈,这算不算科技时代的修行悖论?
3. 修行鄙视链悄然形成[看]
瑜伽馆里总有人对广场舞大妈嗤之以鼻,殊不知《坛经》记载六祖慧能早就看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那些在小区空地跳《酒醉的蝴蝶》的大妈们,可能比端着星巴克谈《金刚经》的白领更接近修行真谛。
2
某天看见邻居大爷在公园用毛笔蘸水写《心经》,地面字迹随写随干。问他为何坚持,答曰:“修行就像这水写布,留不下痕迹,但手腕越来越稳。”这让我想起《道德经》里那句“大巧若拙”,原来真正的修行从来不需要刻意证明。
当代青年与其焦虑“修行段位”,不如学学钱钟书的幽默:“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3
结语:
从996的工位到深夜的烧烤摊,从王者峡谷到深夜食堂,每个在生活泥潭里扑腾的普通人,都在进行着属于自己的修行。正如脱口秀演员李诞调侃的:“人间不值得,但小龙虾值得。”或许修行的真谛,就是把每个狼狈瞬间都过成独家笑料,在烟火气里修出属于自己的金钟罩。[给力]
来源:熙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