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消息面来看,就是先导作为固态电池行业龙头,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数据。
这段时间,AI科技方向走的很强,基本上都成为当红炸子鸡。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一个板块强势走出来,这就固态电池。
先导智能两个交易日内放量大涨超37%,创下年内新高。
从消息面来看,就是先导作为固态电池行业龙头,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数据。
2025年上半年,其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已达4-5亿元,占总订单比重跃升至30%以上,毛利率高达45%-50%。
什么概念?
2024全年,先导在固态电池设备上的订单,不到1亿。
今年上半年,直接干到5亿。
增长400%,不是“同比增长”,是“从无到有”的结构性跃迁。
更重要是,这笔订单的毛利率,45%-50%。
而传统锂电设备,毛利率不过35%左右。
高10个点,是什么概念?是多赚一倍的净利润。
那么站在当下,我们要去考虑一下,这是一家公司的订单,还是整个行业出现明显的产业加速?
同时,当前固态电池的投资机遇如何?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慢慢来讨论。
很多人以为,固态电池 = 液态电池 + 固态电解质。错。
这就像说“智能手机 = 功能手机 + 触摸屏”,表面看是升级,实则是物种更替。
液态电池的核心是“流动”。电解液流动,实现离子传导,是通过卷绕工艺,依赖电解液浸润,注液、化成、回收,整套体系围绕“液体”构建。
而固态电池的关键词是“固体”,电解质是固体,不能流动,界面接触必须极致紧密,任何微小空隙都会导致枝晶刺穿。
是不是不好理解,不用怕,简单来看,就是整个制造工艺,必须推倒重来。
淘金热里,李维斯靠卖牛仔裤发了财;
页岩气革命中,斯伦贝谢(SLB)的利润比埃克森更稳;
光伏崛起时,捷佳伟创的涨幅远超隆基。
但“铲子”也有不同。
我们来拆解2条核心受益链:
1、设备
在液态电池时代,设备商是“乙方”,议价权弱,毛利率35%左右。
但在固态时代,设备商成了“技术定义者”。
为什么?因为新工艺没有标准,谁的设备跑通,谁就定义标准。
比如,干法电极设备,替代湿法涂布,单价翻3-5倍,毛利率冲上50%,高压等静压机(HIP),压力从10吨升至100吨,设备价值量翻倍。
这些设备,一旦导入,切换成本极高。
简单的逻辑,单GWh设备投资翻倍,且毛利率更高。
2、材料
在液态电池里,材料是“成本中心”。但在固态电池里,材料是技术瓶颈本身。
比如电解质,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高,但硫化锂成本占60%,氧化物稳定,但界面阻抗大。负极,锂金属能量密度高,但膨胀、枝晶问题严重。
简单的逻辑,固态电池的材料毛利率跃升15-20个百分点,且需求刚性。
9月,也就是这个月,相关主管部门将对首批固态电池项目进行中期审查。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消息
基本上通过了,那么相对于公司的产品大概率是会加速。
有哪些项目呢,哪些公司的产品会通过呢?
虽然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选择上游的设备,毕竟不管是谁通过,都会进入量产阶段。
从这方面来看,先导的订单今年预计是做10亿,也就是去年1亿的10倍,可以看出这个阶段就是0-1的阶段。
那么接下来这个方向,小猎豹会重点来跟着。
大家一定要知道,资本市场往往会提前反应产业趋势约2-3个季度。
就像2020年的光伏,最猛的行情不在“装机量爆发”,而在“硅料紧缺+扩产启动”;
2023年的AI,最大收益不在“应用落地”,而在“算力卡紧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小猎豹坚持的动力~
来源:股市小猎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