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晚,杭州萧山一家酒店地下车库,一位妈妈带儿子练完游泳,发现自家轿车被无牌车“焊”死在私家车位里——想挪车?先扫码付200元!
大约半小时占车位,200元“赎车费”炸锅
8月21日晚,杭州萧山一家酒店地下车库,一位妈妈带儿子练完游泳,发现自家轿车被无牌车“焊”死在私家车位里——想挪车?先扫码付200元!
短短半小时的“违规停靠”竟演变成一场“以暴制暴”的现场教学。
私家车位主人到底是在维权,还是在设卡“讹钱”?被堵车的人只能“花钱消灾”吗?
全网都在追问:当“不法”遭遇“不法”,我们有没有一条不踩红线的正确解题路径呢?
事发:半小时占车位,换来无牌车“锁喉”
20:00 左右,杭州萧山某酒店负一层、负二层车位全满,只剩一条狭窄通道。
姚女士的丈夫抱着游泳装备,孩子哭闹着要上厕所,情急之下看见立柱后一个“私家车位”——黄底黑字,但四周并无地锁。
他贴边停进,把手机号夹在雨刮器下,心里盘算“顶多半小时”。
20:40,母子俩拎着湿毛巾回车库,远远看见一辆无牌的轿车横在自家轿车车头,轮胎距保险杠不足十厘米,进退两难。
走近才发现,车位后墙上贴着一张A4纸:“乱停一次200!扫码即走”,旁边还贴着微信、支付宝二维码。
姚女士连拨贴纸上电话——无人接听;再发短信道歉,依旧石沉大海。
这种情况一直僵持到大约9:20。
直到大约九点半再打电话的时候,电话接通了。
虽然姚女士诚恳地道了歉,对方只是冷冷一句“先扫码再谈”。
她只好微信转200元,备注“占用车位赔偿”。付款完毕,无牌车才开走,姚女士一家才得以脱身。
事后,姚女士把行车记录仪、物业监控、转账记录全部打包发给《1818黄金眼》:“我愿意按杭州核心区封顶价10元/小时付费,但被逼交200,心里过不去。”
节目播出当晚,该段监控在微博播放超500万次,“无牌车+二维码”瞬间成为热词。
有记者来采访,酒店方面表示,车位是楼上业主买断,产权清晰,他们无权强制挪车。
车主也表示:我就住酒店楼上,这个车位离电梯口最近,当年特意花钱买下的。墙上贴着醒目的黄色提示“私家车位,禁止占用”,可总有人视而不见。今天刚好出门不在现场,你们上去就能看到。
网友激辩:以“不法”治“不法”到底有没有“正解”?
网易新闻跟帖区,@海拉尔北风以143赞居首:“乱停确实理亏,可堵车+二维码收200,跟私设收费站只差一张批文。”
新浪话题里,@草莓控24k 的113赞留言被顶上热门:“换位想,我回家车位被占也冒火,但火不能当法律用,否则社会成本更高。”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审计老张 用数据说话:“违法成本太低→乱停屡禁不止;维权成本太高→铤而走险,两头都是输。”
杭州交通918官方账号把当晚电话录音剪成15秒短视频,@杭帮侠凌斌 评论:“报警挪车最多10分钟,非得堵半小时再收200,这叫解气不叫解决。”
B站UP主@法山叔 发布《私家车位的边界》科普,播放量破百万:“车位主可主张实际损失,但无权开罚单;无牌车故意堵车已涉嫌侵权,甚至危害公共安全。”
抖音同城榜里,认证为某写字楼物业经理的@物业老王 留言获1.4万赞:“酒店、写字楼夜间车位引导缺位,才是冲突根源。我们每晚19:30后把剩余临停位实时推送到小程序,乱停率降了七成。”
六条高赞留言被《1818黄金眼》汇总成“网友态度云图”:支持车位主的占28%,认为“收200合理”的仅7%,其余65%呼吁“报警+法律途径”。
一条看似简单的停车纠纷,让“以暴制暴”的灰色地带再次暴露在阳光下。
律师说法:两条红线不能踩
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陈律师在《1818黄金眼》直播连线中给出三点法律剖析,被多家媒体原文转载。
首先,私家车位虽属个人产权,但“占有使用费”必须以实际损失为限,车位主需提供租赁合同、周边停车场收费凭证等证据,擅自定价200元并无合同或法律依据;若无法举证,法院通常只支持按当地公共停车场封顶价计算。
其次,用无牌车辆横向堵路,已超越私力救济范畴,构成对公共通道的妨碍,若刮擦被堵车辆或耽误急救,还需承担民事赔偿乃至刑事责任,“以暴制暴”不仅不被法律鼓励,反而可能让维权者变成侵权人。
第三,律师给出标准流程:发现占用车位→拍照固定证据→拨打122或110报警→由警方联系车主挪车→如产生停车费,按实际发生金额索赔;若对方拒不支付,可走小额诉讼,而非现场“二维码收钱”。
陈律师强调,任何维权手段都须在法律红线内,逾越一步就可能“有理变无理”。
解题思路:让“合法”跑赢“以暴制暴”
杭州交警、萧山城管、涉事酒店以及多家物业企业,在报道播出后24小时内通过微博、公众号同步发布“停车冲突指引”,被媒体概括为“四把钥匙”。
其一,车主再急也要守规则:酒店负一层、负二层饱和时,应主动驶离或转至周边道路泊位,留电话不等于免罚;
其二,车位主须“先锁证、再锁车”:用手机拍摄车辆违停位置、时间、车牌,上传“浙里办—一键挪车”或拨打122,由警方短信、电话通知,平均耗时7—10分钟,全程留痕;
其三,物业、酒店需完善夜间指引:雷迪森酒店已连夜增设“余位显示屏”和“共享临停”二维码,空置车位动态共享,价格按政府指导价执行;
其四,职能部门推广“一键挪车”小程序,杭州交警数据显示,2024年1—8月通过该渠道处理的违停纠纷达4.3万起,现场冲突率下降62%。
当规则清晰、通道畅通,“以暴制暴”就会失去土壤。
结语:让怒火在红灯亮起前熄灭
40分钟,足够让一条微信刷爆热搜,也足够让两个人的夜晚崩塌:一个因为乱停,一个因为堵车。
二维码伸出的200元,看似是钥匙,却更像枷锁——锁住的是彼此的理智,也锁住我们对规则的敬畏。
当“不法”遭遇“不法”,情绪的车轮一旦失控,法律就成了唯一的刹车片。
愿每一次钥匙转动前,我们都能想起:让该受罚的人接受罚单,让该维权的人握紧手机里的“一键挪车”,而不是攥紧拳头。
来源:玉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