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韩国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6 11:43 1

摘要:2025年韩国仁川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将于2025年10月29-31日在韩国仁川盛大举行。作为韩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技术展会,GET 2025 将汇聚全球光伏及储能领域的领先企业、行业专家及政府机构,共同探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2025年韩国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

展会圈,你的参展指南!

2025年韩国仁川光伏电池储能展

The GET 2025

展会时间:2025年10月29-31日

展会地点: 韩国·仁川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主办单位:Incheon National University、GMEG、Incheon Tourism Organization

中国总代: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2025年韩国仁川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将于2025年10月29-31日在韩国仁川盛大举行。作为韩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技术展会,GET 2025 将汇聚全球光伏及储能领域的领先企业、行业专家及政府机构,共同探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广泛应用。

2025年韩国仁川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涵盖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电网、逆变器、光伏组件、电池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包括韩华Q CELLS、LG能源、三星SDI、SK On,以及隆基、天合光能、比亚迪等国际品牌。展会不仅是企业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平台,也是行业内交流合作、拓展市场的重要契机。

随着韩国政府加快可再生能源转型步伐,光伏与储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韩国仁川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期间,将举办一系列高端论坛及技术研讨会,邀请政府官员、行业领袖及技术专家,共同探讨韩国及全球光伏储能市场的政策趋势、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展会还将提供B2B商务对接、投资洽谈等服务,促进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仁川作为韩国重要的工业和物流枢纽,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使得2025年韩国仁川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具备更强的行业吸引力。

2025年韩国仁川光伏电池储能展GET 2025主办单位还将组织企业考察、技术交流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深入的市场洞察和合作机会。无论是希望开拓韩国新能源市场的国际企业,还是寻求全球合作机会的本土企业,GET 2025 都将成为一个不可错过的行业盛会。

展品范围:

1、光伏储能:智能电网、光伏储能电源/并网逆变器/扬水逆变器、储能变流器、UPS电源、防静电逆变电源、稳压器、整流器、电阻滤波、BMS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管理系统、能源监控管理系统、离网型家用储能系统、锂电UPS系统、大功率器件集成等;储能电池设备、包装/焊接/激光/检测设备、太阳能供水系统及产品;太阳能集热采暖设备;太阳能建筑应用;太阳能组件、PV制造设备、硅原料、充电设备、储能设施、传输设备。

2、电池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镍氢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燃料电池、其它电池技术、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能转气技术(甲烷,氢,电解技术和相关设备等)、其他能源存储方法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太阳能电池、铁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液流电池、空气电池、飞轮电池、锌镍电池等、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各类电池用制造设备、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线、测试仪器、零部件和充电器、原辅材料;石墨烯原料/薄膜;

3、能量存储系统:住宅类固定储能系统应用、商业和工业类固定储能系统应用、规模级公共事业类固定储能系统应用、大功率类(汽车、电动交通)移动储能系统应用、低功耗段(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储能系统应用、牵引用蓄电池(工业卡车、叉车)、牵引用蓄电池(轨道车辆)、不间断电源(UPS)等。

4、储能系统的组件与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技术与设备、电力电子存储系统、电池测试、检验与安全性管理、冷却/升温管理。

5、制造设备、材料和组件:电池制造、模块制造和系统装配、原材料、组件和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技术和设备、存储系统的电力电子设备、电池测试、安全、冷却/热管理、电池制造、模块制造和装配、材料。

6、生物能源:CDM基础设施,开发,减少碳排放、生物气、农业解决方案、沼气池、涡轮机、鼓风机、储备、内燃机和气体净化设备、燃烧和气化、锅炉、涡轮机、发动机、内燃机和气体净化设备。

7、风能和水力发电:电力设备、SPP 和VSPP、风能和水力发电、涡轮机、电控、建造、测量和控制设备。

8、其它Other :电池行业用三废处理设备、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研发服务、教育、培训、行业协会、组织、贸易出版物,出版等。

市场介绍

一、韩国光伏电池储能市场分析

2025年,韩国光伏电池及储能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受政府碳中和目标、能源安全战略及技术进步的推动,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韩国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布局,光伏发电作为重点领域,装机容量持续提升。同时,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波动性问题,储能系统(ESS)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和政府均加大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光伏市场方面,韩国政府在《第十次电力供应基本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目标提升至30%以上,光伏发电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韩国土地资源有限,政府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海上浮动光伏及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等创新项目,特别是在工业园区、商业建筑和居民区推广屋顶光伏系统。此外,光伏组件技术不断升级,高效异质结(HJT)、TOPCon等新型电池逐步提升市场份额,提高光伏发电效率,进一步推动产业增长。

储能市场方面,韩国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电网级和工商业储能应用领域发展迅速。政府通过多项政策鼓励储能系统的安装与运营,例如通过电价补贴、容量市场激励等方式提高储能经济性。韩国企业三星SDI、LG Energy Solution等全球领先电池制造商持续推动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升级,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储能市场扩张。此外,氢储能技术也受到关注,韩国政府与企业正在探索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为未来能源系统提供更多选择。

二、韩国光伏电池储能产业细分

韩国光伏电池储能产业细分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伏电池制造

原材料与组件生产:包括硅料、电池片、电解液、隔膜等基础材料的制造。

电池技术:韩国在高效能电池技术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的研发。

2. 储能系统

固定式储能系统:应用于电网稳定、可再生能源并网及工业能量管理。

便携式储能设备:满足移动设备和户外活动的需求。

交通储能: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等领域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发展。

3. 系统集成与管理

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电池性能,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分布式能源管理:通过智能调度提升储能系统的经济价值。

4. 新兴技术与应用

固态电池:提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推动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

虚拟电厂(VPP):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能源分配和使用。

5. 回收与循环利用

电池回收技术:延长电池生命周期,降低整体成本,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

韩国光伏电池储能产业的细分领域展现了其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韩国光伏电池储能政府政策

2025年,韩国政府在光伏电池及储能领域持续推行积极政策,以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升能源安全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补贴及激励措施,鼓励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推广应用,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1. 可再生能源政策

韩国政府在《第十次电力供应基本计划》中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提高至30%以上,光伏发电作为主力能源之一,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此,韩国通过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RPS)要求大型电力公司采购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提供可再生能源证书(REC)交易机制,提升光伏项目的收益。此外,政府鼓励海上光伏、分布式光伏及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和家庭提供投资补贴与税收优惠。

2. 储能系统(ESS)激励政策

为了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韩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储能激励政策。例如,为安装储能系统的企业提供电费折扣,鼓励工业园区、商业建筑及电网侧储能的部署。韩国还实施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使储能系统能够通过调峰调频服务获得额外收益。此外,为推动储能技术升级,政府支持高安全性锂电池及氢储能的研发,并提供资金补贴以降低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

3.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支持

韩国政府在《碳中和基本法》的框架下,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为光伏及储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绿色债券和专项基金,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韩国政府设立“绿色能源转型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推动光伏、储能及氢能产业的融合发展。

4. 进口政策及本土化发展

为了加强本土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韩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进口限制措施,鼓励国内企业研发高效光伏电池和先进储能系统。此外,政府还推动关键材料的本土化生产,降低对进口供应链的依赖,并为本土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及产业补贴,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整体而言,2025年韩国光伏电池及储能行业的政策环境利好,政府通过补贴、激励及市场机制优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撑。这些政策不仅加快了光伏及储能技术的普及,也有助于韩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四、韩国光伏电池储能市场趋势

2025年,韩国光伏电池及储能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受政府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及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首先,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韩国光伏装机容量将继续扩张,分布式光伏、海上光伏及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储能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在电力削峰填谷、提高电网稳定性及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方面,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商业化进程加快。

从技术趋势来看,高效异质结(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型光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速,推动光伏发电效率持续提升。同时,储能技术也在不断突破,锂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得到优化,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兴储能技术有望进入商业化阶段。此外,氢能与光伏、储能的结合正成为行业探索的新方向,韩国政府及企业正在推动绿氢生产技术的升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耦合。

市场结构方面,韩国光伏与储能产业链正向本土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本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组件制造能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加,韩国政府鼓励企业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五、韩国光伏电池储能产业概况

韩国光伏电池及储能产业涵盖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组件制造及下游应用市场,整体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中,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效电池技术领域,全球知名企业如韩华Q CELLS、LG能源等在高效PERC、TOPCon及HJT电池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此外,韩国的半导体及化工产业基础雄厚,为光伏硅片、背板及电池材料的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储能产业方面,韩国是全球锂电池生产的核心地区之一,三星SDI、LG能源、SK On等企业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储能系统安全标准的提升,韩国企业不断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及消防安全技术,提高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同时,韩国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商业及家庭储能应用,储能电站、大型数据中心、智能电网等项目的建设加快,使储能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此外,韩国的光伏及储能企业正在加快国际化步伐,不仅深耕本土市场,还积极开拓东南亚、欧洲及北美市场,扩大海外业务布局。随着韩国政府出台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光伏与储能行业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助力韩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六、韩国光伏电池储能市场动态

2025年,韩国光伏电池及储能市场持续活跃,政策、技术、企业布局等多方面的动态均推动行业发展。近期,韩国政府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设步伐,宣布扩大光伏装机规模,同时加强储能系统的部署,以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大型光伏电站项目陆续落地,例如韩国西南海岸的海上光伏项目、釜山和仁川等地的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系统建设,都在积极推进中。此外,为应对电力负荷波动,韩国各大电力企业和工业园区纷纷部署大规模储能系统(ESS),优化能源管理,提高电网稳定性。

从企业动态来看,韩华Q CELLS继续巩固其在高效光伏电池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加速异质结(HJT)、TOPCon等高效电池技术的研发和量产。LG能源和三星SDI则在储能市场加大投入,推进高安全性、长寿命的锂电池技术,特别是在电网侧、工商业储能领域布局多个示范项目。此外,SK On 正在扩展其储能电池业务,计划在海外建立更多电池制造基地,以满足全球储能市场需求。

在国际合作方面,韩国光伏与储能企业加强与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市场的联系,扩大出口并参与全球能源转型项目。与此同时,为应对全球供应链挑战,韩国政府正在推动光伏硅片、电池材料等关键环节的本土化生产,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

七、韩国光伏电池储能品牌市场占有率

韩国光伏与储能市场竞争格局较为集中,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部分国际品牌也在积极布局。

1、光伏市场品牌占有率方面:

韩华Q CELLS:依然是韩国市场的龙头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其高效组件在国内外市场均表现强劲。

LG:在高端光伏组件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尽管近年逐步减少在光伏行业的投资,但其高性能产品仍受到市场认可。

现代能源(Hyundai Energy Solutions):主要深耕韩国本土及东南亚市场,专注于住宅、工商业光伏应用。

进口品牌:隆基、晶科、天合光能等中国光伏企业在韩国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尤其在高效组件领域竞争激烈。

2、储能市场品牌占有率方面:

LG能源:作为韩国最大锂电池生产商,在储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家庭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领域表现突出。

三星SDI:重点布局电网级储能市场,凭借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SK On:近年来加大对储能电池的投入,提升产品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在韩国及海外市场的份额逐步增长。

国际品牌:,松下、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也在韩国储能市场有所布局,竞争日趋激烈。

综合来看,韩国光伏及储能市场呈现出本土企业主导、国际品牌竞争加剧的态势。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增长,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多元化,行业集中度也可能进一步提升。

组展单位:东方福泰(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来源:展会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