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骨的刻痕映着商代烛火,彩陶的纹路晕染史前霞光,青铜的铭文凝固西周王命——北师大文博馆的万件文物,正以沉静的姿态铺展华夏文明的长卷。
甲骨的刻痕映着商代烛火,彩陶的纹路晕染史前霞光,青铜的铭文凝固西周王命——北师大文博馆的万件文物,正以沉静的姿态铺展华夏文明的长卷。
北京师范大学文物博物馆位于科技楼B区9层,共设六个展厅,现有藏品一万余件,包括原始陶器、石器、玉器、钱币、甲骨、青铜器、造像、三彩、瓷器等。馆藏文物上自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绵延不断,在国内高校文博馆中名列前茅。先民彩陶、商周铭彝、北朝造像、历代瓷器……华夏文明缓缓流过;殷墟甲骨、新莽钱币、大顺官印、天王三彩……件件精品目不暇接。文博馆凝聚了陈垣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和学校广大师生的心血和智慧,是北师大校园中的一座文化宝库和艺术殿堂。
让我们一同前往此处文化秘境,跟随导览聆听代表文物的声音吧。
《北师大寻宝之旅》短片
三节葫芦形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的三节葫芦形彩陶罐,罕见的三节葫芦造型与黑红之间的锯齿纹,留存着五千年前先民对美的追求,是原始艺术的珍贵遗存。
卜雨刻辞
商代卜雨刻辞甲骨上,多条关于降雨的卜辞像极了古人的“天气备忘录”,正反两问间透着先民对气象的极致关注,“允雨”的验辞让三千多年前的雨滴仿佛落至今日。
㝅甗
西周㝅甗的38字铭文,记录周王对官员“㝅”的任命,从赏赐服饰到执掌政务,映射着西周官僚制度的真实面貌。
兽首甬钟
春秋兽首甬钟以合瓦形钟体上的圆雕牛首、简练夔纹,成为乐器中的“颜值异类”,反映出南方青铜工艺的特色和春秋礼乐制度的多元。
龙形玉佩
战国龙形玉佩以小头蛇身的造型,有别于后世龙的形象,手工拉锯痕与中部穿孔,透露东周礼玉渐衰、佩玉盛行的趋势。
秦半两钱
秦半两钱以方孔圆钱形制,承载“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抱负。
天王俑
天王俑通高超1米,粗眉圆眼披龙首披膊,脚踏卧牛立于台座,颈下黄绿白釉斑驳,正是唐代镇墓仪轨中驱邪护墓的典型遗存。
唐代三彩胡人俑
唐代三彩胡人俑深目高鼻,头戴幞头,八字胡高翘,执缰姿态栩栩如生,翻领胡服间流淌着唐代丝路的喧嚣与交融。
磁州窑鸡腿瓶
磁州窑鸡腿瓶以白底黑绘首创瓷胎水墨革命,开启彩绘装饰先河。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以沉郁紫调的霁蓝釉,诠释皇家“正色即美”的审美。
从甲骨到钱币,从彩陶到瓷器,
纹饰流转,抚过先民智慧余温;铭文深浅,沉淀光阴千载回响。
此旅终点,亦是溯源之始。
更多宝藏,静待你来探索。
-bnuweixin-
感谢历史学院的大力支持
专业指导:田率
视频:朱颖颢 张倬 陈蓓 李若涵
排版:付舒颖
责任编辑:马赛男 姜思宇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