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教授卖房住养老院,一番话让全小区炸锅:养儿不如养自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11:28 1

摘要:老话常说"养儿防老",可如今这世道啊,咱们楼下张叔老两口硬是把住了三十年的学区房卖了住养老院。这事儿在我们小区炸开了锅,要我说啊,这老两口的算盘打得比年轻人还精!今儿就给大家唠唠这个新鲜事儿。

老话常说"养儿防老",可如今这世道啊,咱们楼下张叔老两口硬是把住了三十年的学区房卖了住养老院。这事儿在我们小区炸开了锅,要我说啊,这老两口的算盘打得比年轻人还精!今儿就给大家唠唠这个新鲜事儿。

我今年整八十,老伴比我小两岁。说出来不怕大伙笑话,上个月我们刚把教育局家属院那套三居室挂牌卖了——就是当年为了孙子上重点小学买的那套。有人背后嚼舌根说我们被儿女抛弃了,其实啊,是我们老两口自个儿拍板决定的。

我们家那俩崽子,大闺女在悉尼当产科医生,女婿是当地华裔律师。小儿子更绝,放着国企铁饭碗不要,非要在深圳搞什么AI机器人。要说这俩孩子,从小到大就没让大人操过心。当年闺女考医学院,整宿整宿背书把台灯都熬坏三个;儿子初中就捧着编程书看,邻居还以为他在看武侠小说呢。

退休前我在重点高中教物理,老伴是妇幼保健院的护士长。现在每个月退休金加起来九千出头,要说居家养老也够用。可去年冬天那场大雪,彻底让我俩改了主意。那天半夜老伴起夜摔了一跤,我哆哆嗦嗦打了120,愣是在冰天雪地里等了四十分钟救护车。后来还是楼下快递站的小王翻栅栏进来帮的忙——这事儿我都没敢告诉孩子们,闺女正赶上接生双胞胎,儿子在融资的关键期。

过了正月十五,我俩把孩子们拉了个微信群。你猜怎么着?视频一接通,悉尼那边是凌晨三点,深圳办公室背景音里还有人敲键盘。我说:"我和你妈打算住养老院去",话还没说完,闺女急得普通话都带澳洲腔了:"爸您缺钱直说啊!"儿子更夸张,当场就要订机票回来。

最后还是老伴镇场子:"都消停!我们算过账了,现在请住家保姆每月八千起步,养老院两人间包吃包住才六千五。再说人家有24小时医护站,比你们隔着太平洋瞎操心强。"这话说得,俩孩子顿时没声了。

要说卖房这事儿,还真不是心血来潮。去年社区组织参观新型养老社区,好家伙!棋牌室带全自动麻将机,康复训练室跟健身房似的,最绝的是那个空中菜园子,比我当年在老家种的二分地还讲究。更别说每天三顿自助餐,周二周四还有广式早茶——这不比在家天天凑合强?

不过要说完全没纠结那是假的。卖房那天,我在阳台上摸着用了二十年的铸铁暖气片,突然想起闺女高考前在这儿挑灯夜战的模样。中介小伙子催了三回,最后还是老伴把钥匙拍在人家手里:"人呐,得学会给回忆腾地方。"

现在住进来三个月,日子过得比想象中滋润。早上和老伙计们打太极,下午在手工坊学陶艺,上周我还报名了老年街舞班——别说,这老胳膊老腿扭起来,隔壁王教授愣是说我像年轻时的霹雳舞王。倒是儿女们不习惯了,闺女每周视频必问:"真不用寄奶粉?"儿子更逗,直接往养老院账户打了五万块钱,被我们原封不动退回去。

前两天社区采访我们,问有什么养老心得。老伴对着镜头说了句大实话:"养孩子就像放风筝,线攥得太紧反而飞不高。咱们这代人啊,得学会自己当自己的降落伞。"这话说得,连采访的90后小姑娘都直竖大拇指。

要我说啊,现在的养老院早不是旧社会那种等死的地方。昨天看到护理员教李老太太用直播卖她编的中国结,一单能赚二十块呢!我们这栋楼还有个老哥组了支老年摇滚乐队,听说下个月要去音乐节暖场。

当然啦,也有人看不惯。对门刘婶就天天念叨:"有儿有女住养老院,丢人!"我就回她:"大姐,您儿子上周又让您去幼儿园接孙子了吧?"噎得她直瞪眼。

说到底,养老这事就像穿鞋,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孩子们在世界各地闯荡,我们老两口在养老院找到新活法,这不就是最好的结局吗?倒是那些天天守着空房子等儿女电话的,我看着都替他们累得慌。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人活到这把年纪,与其纠结"养儿防老"靠不靠谱,不如琢磨怎么让自己活得带劲。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您支持这种"自给自足"的养老方式吗?要是您老了会考虑住养老院吗?

来源:倾心雨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