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残疾人需求 建水县“幸福家园”建设多点发力显温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9:35 2

摘要:近年来,建水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幸福家园”项目建设,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一家人的建水”更具象化。

近年来,建水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幸福家园”项目建设,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一家人的建水”更具象化。

建水县“幸福家园”建设项目于2024年8月29日启动,以保障和改善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民生为出发点,围绕集教育、就业、保障、康养、治理等功能相融合的“五位一体”工作思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综合服务、文化商业和健康休闲“五个中心”于一体的残障人士综合社区。以幸福教育、幸福产业、幸福社区、幸福家园的“四个幸福”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全县残障人士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残疾人生命全周期规划项目23个,其中,基层治理类项目2个,就业服务类6个,康养类5个,生活类7个,学习类2个,预计总投资10.2亿元。目前,该项目正按照“一年强基础、三年成规模、五年见成效”的“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筑牢基层基础

构建社区服务新阵地

“幸福家园”项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与服务能力建设。位于阜安路州特校临街的党群服务中心已完成招投标和图纸设计,于7月10日正式进场施工。计划投资150万元、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未来将整合党群服务窗口、爱心超市、辅助就业车间、心理咨询室、书吧等服务功能,通过“一站式聚合、多维度覆盖”的模式,精准对接辖区群众办事、生活、就业、心理疏导、文化阅读等需求。同时,已对5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包括卫生间改造、厨房改造和加装护栏等,为200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互助和居家托养服务,让关爱服务更加精准可及。

改造前后对比

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前后对比图

优化生活环境

建设无障碍友好社区

生活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幸福家园”的重要基石,生活环境的无障碍和舒适度直接影响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2024年10月,建水县大力推进生活服务体系建设,开办崇文社区幸福食堂为周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群体和残疾人提供贴心的生活服务。老年人们在这里不仅能享用可口的饭菜,更能在舒适的环境中交流互动,享受社区生活的温暖。同时,食堂还提供送餐服务,解决行动不便人群吃饭难的问题,保障日常饮食的便捷性。

崇文社区幸福食堂(建水县孝行栖院食堂)

同时,建水县还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11个口袋公园建设已完工,在设计上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休息座椅等设施,既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休闲空间,也为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场所,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融合。

烟草公司前口袋公园

海棠城口袋公园

完善康养体系

康养服务是残疾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2022年5月,建水县建成集医疗、教育及社会康复为一体的红河州中医医院儿童康复教育中心,针对脑瘫、自闭症、言语障碍等儿童,通过运动、言语、针灸、推拿、教育等一系列康复治疗,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残疾儿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许多残疾儿童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校园。

红河州中医医院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内残疾儿童正在进行康复训练

建水县积极开展精康行动,“云康驿站”示范点的建设便是亮点之一。整合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资源建成的“云康驿站”,创新采用“集中社区照料+互助康复”模式,为临安镇17个社区的620名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系统、全面、专业的康复服务。

建水县临安镇“云康爱心驿站”内康复设施

同时,联合民政、卫健、残联等多部门资源,定期组织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等社区融入活动,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帮助患者更好地走进社会、融入生活。2025年上半年组织活动2场,参与达180多人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精神障碍患者得到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还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融入社会,感受生活的美好。

“云康爱心驿站”开展文体爱心活动

提升教育水平

开创特殊教育新路径

在学习教育领域,项目重点关注特殊教育条件的改善和升学渠道的拓展。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推进硬件升级,女生宿舍建设与康复实训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已完成上报,将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教学与生活环境。更值得一提的是,州特校于2024年9月获教育部批准,对初中毕业残障学生报考“3+2”五年制大专实行单招单考入学,对高中起点大专涉残专业招生也实行面试入学或单招单考入学,开创了残障学生升学新通道。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制作紫陶

拓宽就业渠道

打造多元赋能新平台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建水县在“幸福家园”项目中,开设智力障碍患者汽车美容工培训班,首期培训30人,为他们掌握洗车技能奠定了基础。并在驰达汽修厂建成“喜憨儿”洗车中心,成功实现10名智力残疾人就业。创新的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智力残疾人的就业难题,也为社会关爱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借鉴的模式。

“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员工正在洗车

“建水县古垚水紫陶智造研培产业基地”建设进展迅速,已完成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办理,办公楼和7栋生产楼的钢架结构搭建完成,数字化展示中心完成基桩浇筑,累计投资约4000万元,预计10月即可调试生产。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与云南慈福紫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已稳定运行5个月,为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就业衔接探索了新路。

古垚水标准化厂房项目施工现场

从优化生活保障、完善康复服务到提高教育水平、解决就业难题,建水县“幸福家园”项目正以系统化、精准化的举措,将“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落到实处,织密了筑牢特殊困难群体的民生保障网,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古城建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