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金点子”案例】关于优化助残服务模式的建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2 17:19 2

摘要:借助社会之力,倡导助残风尚。一是支持残疾人事业。街道与中国美院书法学院进行党建联动签约、4家慈善企业进行助残就业支持签约与证书发放。“助残就业项目”“济困帮扶项目”等六个项目均由社会组织认领。二是提升残疾人工作环境。文新街道联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对原“26°

建议内容

2024年7月,西湖区志愿者刘先生建议文新街道设立公益爱心门店,全方位优化助残模式,帮助有需要的人。

建议采纳及落实

文新街道积极联合各部门,协同部署落实系列举措:

(一)借助社会之力,倡导助残风尚。一是支持残疾人事业。街道与中国美院书法学院进行党建联动签约、4家慈善企业进行助残就业支持签约与证书发放。“助残就业项目”“济困帮扶项目”等六个项目均由社会组织认领。二是提升残疾人工作环境。文新街道联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对原“26°城市公益善集残疾人共富工坊”进行微改造提升,用于后续项目服务。三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残疾人服务队伍,创新建立首席家长负责制。

(二)聚焦模式创新,推动助残服务提质增效。一是积极探索社会化运行模式。2024年9月启动全区首个残疾人之家社会化运行,提供兴趣开发、能力提升、公益性岗位等多元化助残服务。将专业服务延伸至15个社区残协,每月入户访视,定制可行的个性化帮扶方案,共入户走访2759人次。二是积极建设“家+校+企”共富助残联盟。联合紫荆花学校、民建西湖基层委建立“家校企”帮扶联盟,打造“蜗牛之翼”烘焙就业孵化基地,为辖区就业年龄段心智障碍群体提供烘焙、直播等技能培训。为相关学生提供职业评估、岗位开发、就业跟踪等全流程就业支持。三是积极完善特色模块服务。做精做优医疗保健、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发展需求模块,开设白画像、摆沙盘等特色心灵疗愈课程。完善成员信息档案,对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进行全方位评估,成立“微心愿”俱乐部,满足个性化心愿需求。

(三)引入多方联动,助力品牌建设推陈出新。一是创设文艺疗愈品牌。综合美育、音乐、园艺“三艺疗法”对康复员进行疗愈,成功申报省级福彩“梦想家园”残障人士公益金资助项目。引进多个艺术团队,设立“文yi小蜗牛,看到你的世界”公益助残项目。链接浙江音乐学院打造文新残疾人之家“家歌”——《温暖的家》,新华社、光明网等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报道17篇次,中新社直播报道观看人数达23.5万人次。二是丰富助残志愿服务品牌。构建“1+N”社会助残体系(“1”指街道残疾人之家,“N”指爱心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建立一支帮扶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卫生中心增设残疾人爱心体检项目,提供绿色助医通道。整合之江中心、草根堂等社会组织资源,开设英语、手语、文明礼仪等课堂。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相关服务1168次,体检服务927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12场。三是打造辅助就业品牌。引入爱心企业提供来料加工、横幅制作、烘焙制作等工种,助力残疾人多渠道灵活就业。拓展助残线上通道,打造残疾人之家和“文yi小蜗牛”直播间,培育“一米姐姐”网红直播团队,助力残疾人政策宣传和辅助性就业产品展示。

市信访民意研析专家点评

西湖区文新街道采纳市民建议并积极推动助残模式优化是人民建议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典范。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畅通民意转化路径,通过“市民提议-政府落地”实现民生需求精准响应,彰显共建共治效能;二是重构助残服务模式,以公益门店为载体打造“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就业支持”,用“造血式”帮扶替代传统救济;三是升级公共服务供给,基础生活保障与医疗心理等服务分层设计,填补了助残领域人文关怀短板。通过小切口实现多元社会价值,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社会协同样本。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