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为什么被群嘲成了“马保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9:47 3

摘要:“你看新闻了吗?吴京的新电影,6天票房才26万,已经撤档了。”

昨天,有个朋友‬给我发了条消息。

“你看新闻了吗?吴京的新电影,6天票房才26万,已经撤档了。”

我说:“26万?是不是少写了个‘万’字?”

“没少,就是26万。准确说是26.7万。”

好家伙。

我查了一下,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大概只够在横店影视城门口摆个煎饼摊,支付三个月的摊位费。

要知道,这可是吴京啊。

8年前,《战狼2》可是豪取56.9亿,票房名列当时中国影史的第一啊。那时候的吴京不管走到哪,都有人高喊“战狼威武”。

8年后,他的新电影《再见,坏蛋》上映,才26.7万?

从56.9亿到26.7万,这中间差了多少个零,我数学不好,算不清。

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怎么突然就不灵了?

从最近的B站(一个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这两天,B站上吴京一段8年前的视频突然火了。

视频里,吴京接受采访,摇头晃脑,声情并茂:

“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伤过,你伤过吗?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

每说一句,头摇三摇。说到激动处,脖子看起来都快摇断了。

我看了三遍——

第一遍,震撼。第二遍,困惑。第三遍,想笑。

网友们比我有才。

他们把这段视频玩出花了:有人配电音,有人加特效,有人做鬼畜。现在你在B站上搜“吴京渲染大赛”,估计能刷一整天。

最绝的是,有人把吴京和马保国剪在一起。

一个说“年轻人不讲武德”,一个说“坦克没有后视镜”。一个被30秒KO,一个被26万票房KO。

我们来算一笔账。

《再见,坏蛋》的总票房是26.7万,片方分账要9.3万。吴京的公司是第二出品方,算下来能分多少?可能还不够他当年拍《战狼2》一天的盒饭钱。

有人替吴京解释:“这是文艺片,不能只看票房。”

得了吧。

更尴尬的是撤档通告:“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次相遇。”

哪个将来?

等大家都忘了这档子事的将来?

估计,现在电影院的排片经理,看到吴京的名字都会忍不住直摇头——不是他那样的摇头晃脑,是真摇头。

这一次,市场用脚投了票。

说到吴京,就避不开谈爱国。

还记得《战狼2》的结尾,护照上印了一行字:“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我们的护照上有这行字吗?

没有,这是自己加的。

他还特别自豪:“这是全片4007个镜头中我最满意的。”

成,您满意就好。

在采访里,他还大谈自己是满族正白旗,祖上如何显赫。得,一边演中华英雄,一边却缅怀大清荣光,这合适吗?

最骚的操作是,当年他代言国产手机时,被拍到还在用iPhone。他的解释是:“我工作的时候用国产,生活中用苹果。”

我理解能力比较差,没听懂——

工作的时候爱国,生活的时候就不爱了?

所以,与其问为什么吴京不灵了,不如说是年轻人不好骗了。

理性上,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了。

以前你说“战狼”,他们喊“牛逼”。

现在你说“坦克没后视镜”,他们会问:“所以呢?这和你摇头晃脑有什么关系?”

他们不再盲从,不再人云亦云。

看到“大师”,第一反应也不是膜拜,而是“让我康康你有几斤几两”。

审美上,他们厌倦装腔作势了。

什么叫装腔作势?

就是明明在演,非说是真的。明明是生意,非说是情怀。明明是作秀,非说是真情。

年轻人现在喜欢什么?

喜欢真实。

哪怕土,哪怕糙,但你不要装。

《狂飙》为什么火?因为真。

《漫长的季节》为什么火?因为不装。

价值观上,他们不吃宏大叙事那一套了。

“虽远必诛”?房贷必诛了吗?

“大国崛起”?工资崛起了吗?

比起虚头巴脑的口号,他们更关心实实在在的生活。

但这并不是不爱国。

这是另一种爱——爱具体的人,爱真实的生活,爱脚踏实地,而不是爱一个被包装出来的幻象。

说到底,吴京的问题在哪?

在于他活在自己编的戏里太久,久到自己都信了。

真正的爱国是什么?

它不在于摇头晃脑、更不在于声嘶力竭。

它是一个医生认真去看病、一个老师好好去教书、一个农民踏实去种地、一个工人努力去做工。

它既不表演,也不做作,更不往自己脸上贴金。

所以,吴京啊,

做好定位,别再摇头晃脑了,

再摇,

你也摇不过短视频里的那些人啊。

来源:李哥说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