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腹腔念珠菌病,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9:31 4

摘要:腹腔念珠菌病(IAC)是最常见的深部念珠菌病,在重症患者中发病率高,《 重症患者腹腔念珠菌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5 版)》主要针对 IAC 的高危因素、诊断技术和方法、治疗以及预后的相关问题提出20 条核心推荐意见。

腹腔念珠菌病(IAC)是最常见的深部念珠菌病,在重症患者中发病率高,《 重症患者腹腔念珠菌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5 版)》主要针对 IAC 的高危因素、诊断技术和方法、治疗以及预后的相关问题提出20 条核心推荐意见。

IAC 高危因素

推荐1:对具有特异性高危因素的患者,包括胃十二指肠和小肠穿孔(发病>24 h 未处理或复发)、反复腹部手术(包括腹腔镜,30 d 内≥2 次)、怀疑或确诊的胃肠道吻合口瘘(主要在Treitz 韧带以上)等腹腔感染患者,临床医师应尽早识别(强推荐,证据C 级)

IAC 的诊断技术和方法

推荐2:推荐腹水或腹腔组织标本直接镜检和微生物培养鉴定技术协助诊断IAC(强推荐,证据 A 级)。

推荐3:建议送血培养用于诊断伴有念珠菌血症的 IAC,关注血培养存在敏感度低和检验周期长的问题(弱推荐,证据C 级)

推荐4:对于临床预测指标用于IAC 的诊断, 目前无推荐意见(无推荐,证据C 级)

推荐5:推荐血(1,3)-β-D- 葡聚糖(BGD)作为目前临床首选生物标志物用于IAC 的早期诊断,并重视其排除意义(强推 荐,证据A 级)。对腹水BGD 诊断IAC 的效能及其临界值,目前无推荐意见(无推荐,证据D 级)

推荐6: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怀疑 IAC 且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者同时进行Mn-Ag 和Mn-Ab 检测(弱推荐,证据B 级)

推荐7:建议白色念珠菌芽管抗体(CAGTA)检测用于患有严重腹部疾病的重症患者中,以区分念珠菌定植与感染(弱推 荐,证据B 级)

推荐8:建议使用PCR 技术检测腹水和血液念珠菌DNA 辅助诊断IAC,以优化抗真菌治疗(弱推荐,证据B 级)。不建议将血液、无菌组织、无菌体液的mNGS 作为常规检测推荐,但可用于疑难重症感染病例的早期诊断(弱推荐,证据C 级)

推荐9:推荐在IAC 高危的重症患者中,如果有条件,可使用念珠菌T2MR 技术辅助诊断(强推荐,证据A 级)

推荐10:推荐经腹腔内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念珠菌 芽孢、假菌丝或真菌丝,以获得组织侵袭证据确诊IAC(强推荐,证据B 级)

IAC 的治疗

推荐11:IAC 的治疗要重视感染源控制的时机和手段,建议在MDT 形式下按照外科治疗原则充分评估手术收益风险。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推荐及时充分的感染源控制和引流(强推荐,证据C 级)。

推荐12:目前并无证据支持对ICU 内IAC 高危患者进行常规预防治疗来降低患者病死率(弱推荐,证据B 级)。应避免对IAC 高危患者常规采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特殊高风险患者的预防性治疗可选择氟康唑或棘白菌素类(弱推荐,证据B 级)。

推荐13:ICU 内IAC 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要重视,对有腹腔感染临床证据且存在IAC 特异性高危因素,不能确定排除念珠菌感染的拟诊患者,尤其是合并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危重且持续进展时,推荐启动经验性治疗(强推荐,证据C 级)

推荐14:推荐根据ICU 患者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结合NCBT 检查结果,对于临床诊断IAC 的患者开始抢先治疗(弱推荐,证据B 级)

推荐15:推荐首选棘白菌素类进行经验性和抢先治疗,尤其对于合并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强推荐,证据C 级)。近期无唑类暴露史患者、非唑类耐药念珠菌定植者、不伴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情稳定患者,可给予氟康唑作为替代治疗(强推荐,证据C 级)。若患者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病情仍在进展时,尤其合并念珠菌感染导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及时评估并选用多烯类药物,同时优先使用L-AmB(弱推荐,证据 D 级)

推荐16:目标性治疗的药物选择可参考经验性治疗,但要根据菌种、药敏及MIC 值、病情严重程度、器官功能、感染部位、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抗真菌药物暴露史、费用、可及性等来选择。临床要关注棘白菌素耐药和治疗失败(强推荐,证据C 级)

推荐17:不支持常规对IAC 患者进行联合抗真菌治疗(无推荐,证据D 级)。特殊临床情境下(如单药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特殊部位感染、多重耐药菌株、多部位感染、感染源控制不充分、病情危重且不稳定时)可考虑联合治疗,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弱推荐,证据C 级)

推荐18:IAC 的治疗疗程主要取决于感染部位(包括是否合并念珠菌血症、有无其他受累器官及受累程度)、感染源控制情况,还应综合考虑患者基础免疫状态、病原菌(菌种、毒力、耐药性、生物膜和真菌负荷)、初始抗真菌方案(种类、剂量、途径)及临床疗效等,并结合NCBT 技术和微生物培养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疗程(弱推荐,证据C 级)

推荐19:建议如IAC 患者病情稳定,分离念珠菌菌株对氟康唑敏感,且血培养阴性,给药途径耐受,可综合评估在5~10 d 内从最初的抗真菌药物降阶梯至唑类药物治疗(强推荐,证据C 级)

IAC 患者的预后

推荐20:重视识别与IAC 预后密切相关的因素, 包括疾病严重程度、抗真菌治疗、感染源控制和年龄等(弱推荐,证据B 级)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