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将自己的错误抬上了火刑架,在心里对其进行了最高标准的审判,却发现对情绪改善完全无济于事。
你也会在深夜里为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出过的丑而感到深深的懊悔、纠结、不安吗?
你也会反复咀嚼别人对你的每一个明里暗里的指责、不断内省“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吗?
我们总是对自己要求过高,又对外界的评价太过敏感。
很多人将自己的错误抬上了火刑架,在心里对其进行了最高标准的审判,却发现对情绪改善完全无济于事。
或许现在,我们可以暂且抛却杂念,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回顾你的小学生活,你能记得多少同学、朋友的犯错事件或出丑瞬间?关于你自己的,你又能记得多少?”
“回顾你的中学生活,你能记得多少家人、老师、朋友犯的错误?关于你自己的,你又能记得多少?”
“再回顾你的大学乃至就业之后的生活,身边人犯过的错你还记得多少?自己犯过的错你又能记得多少?”
很多人会惊讶地发现,其他人那些尴尬的事、丢脸的行为早已经随着记忆淡化,甚至想不起来多少了。
而对于自己的错误,我们却能如数家珍、记忆深刻。
事实也的确如此,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你深深刻在脑海中的那些“糗事”,很可能已经被别人忘了个干净,只有你自己还耿耿于怀。
人只要活着,就会不断犯错、出丑、搞砸,这是我们试错的必要成本,也是正在进步的标志。
我们大可不必对每件事都过度内省、内耗自己;而是要该吃吃、该喝喝,就算犯错也是人之常情,笑一笑之后就能翻篇。
我们最应该知道的一件事就是:
长时间的内耗其实是停滞,它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你留在原地无法前进。
这就好像你将自己的过往经历拍成了一部电影,把所有的错误、尴尬、以及负面事件打包丢进去,然后在大脑里一遍一遍播放。
与此同时,你还因为这些过往的伤痛缺失了对未来的信心,将未来完全灾难化,凭空出现很多危险的想象,再用这些想象绑架自己的情绪。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认知注意综合征(CAS)”,也就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或负面情绪时;
所陷入的一系列无效且在潜意识中被自我强化的认知形式。
包括反复思考负面结果、灾难化未来、过度关注身体内部危险信号、难以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上转移、以及应对不当的策略等等。
记得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焦虑型失眠”的案例,患者自述自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失眠障碍,甚至因此产生了焦虑症的躯体化症状。
她整晚睡不着觉,心悸、手脚发麻、烦躁难安。
那段时间,她在网上到处寻找缓解失眠的方法,包括“478呼吸法”、“倒数助眠法”,还尝试了睡前冥想、助眠操等等,全都无济于事。
直到她看到了最后一个方法,那就是停止一切助眠手段、停止关注自己任何感受、像一个正常健康的人那样去睡眠。
最后,她真的在这样的认知中渐渐改善了自己的失眠障碍,脱离了焦虑症带来的影响。
不要再像一个监控摄像头一样注视着自己,连一点点错误和负面情绪都无法忍受了。
犯错是正常的,有情绪也是正常的,但陷入过度的“自我检查”,只会让你在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
截断连锁反应来看这样一个故事:丈夫在早上洗漱时,将自己的高档手表放在洗手台旁;
妻子害怕手表被水打湿,就把它放到了桌子上,而儿子刚好路过,去拿面包的时候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丈夫非常生气,责骂了妻子、痛打了儿子,没吃早饭就去上了班。
结果,他快到公司时才发现忘带公文包,因此被领导批评一顿;妻子着急去送公文包,撞翻了路边的水果摊,赔了一大笔钱;
儿子在学校参加棒球赛,因为心情不好发挥失常,早早就被淘汰。
这就是情绪带来的连锁反应,假如你正在经历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却又因此联想到了过去的负面事件;
然后陷入内耗之中,就会导致原本的好事也变成了坏事,并且持续影响你接下来的心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了这样一个法则:
生活的10%是由客观发生的事件决定,而剩下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而决定的。
如果情绪的产生是客观而无法避免的,我们也不需要因此而内耗自己,因为最重要的是“截断连锁反应”,不要让未来的自己持续受到伤害。
詹青云曾说:“你永远内耗在精神里,但是永远没有办法将这样的想法替换为行动力。”
补偿“内耗”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行动起来,不论是什么样的行动,重点是“立刻开始”,而不是现在脑子里画好一整张的规划图。
当你陷入“内耗怪圈”,就立刻投入一个需要全神贯注的行为中去:
刷视频、看电视剧、看电影等等……“该吃吃该喝喝”不是对情绪的逃避,而是启动大脑的奖励系统,将负面情绪尽快替换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自己的行为,那就是“朋友视角”。
想象一下,现在遇到情绪内耗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想?
肯定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你不会觉得朋友犯过一次错就是个坏人,也不会觉得朋友丢过一次脸就是个废物。
你都可以对自己的朋友表现出这样的关怀,为什么却对自己这么苛刻呢?
普通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完美主义”,我们都是逛着夜市小摊、点着奶茶外卖、在周末的雨声里睡个好觉就会感到幸福的人。
我们的幸福如此珍贵而易得,用内耗来覆盖它真的是太过浪费。
现在,你只需要刷着手机、吃完一份美食,去把人生剩下的日子过好,就算是没有辜负了接踵而至的明天了。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李十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