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的市场,不少品牌负责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意没以前好做了,增长变得越来越难。曾经靠大手笔投放、粗放式触达就能拉动增长的日子早已过去,如今流量越来越贵,用户注意力难抓,传统品类逻辑失效,基于新需求的消费逻辑却在迅速崛起。
当下的市场,不少品牌负责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意没以前好做了,增长变得越来越难。曾经靠大手笔投放、粗放式触达就能拉动增长的日子早已过去,如今流量越来越贵,用户注意力难抓,传统品类逻辑失效,基于新需求的消费逻辑却在迅速崛起。
品牌,正站在全新的十字路口,而破局的关键,就藏在人群、内容、技术这三重红利里。
先说说现在最明显的变化——消费者变散了。以前做品牌,说一句目标客群是18-35岁女性就算有方向了,可现在再提这种模糊的定位,几乎没有实战意义。就像那句真理说的:你想要触达所有人,结果是谁都触达不了。
如今每个消费者身上都贴着一大堆标签。一个新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可能白天关注职场穿搭,晚上就沉迷短剧;同样是精致妈妈,有人天天刷做饭教程找灵感,有人更爱学职场育儿两手抓的攻略。光是抖音上,就有几百万种标签,每一种标签背后,都藏着没被满足的小需求。
巨量引擎就看到了这一点,在常见的八大人群之外,又细分出了行业特色人群。比如美妆行业,有追求品质的悦己质享派,也有懂行的格调鉴赏家,这样一来,人群画像就立体多了,品牌找目标客群时也有了清晰的导览图。
对品牌来说,未来的增长第一步,就是先有一个清晰的大心智定位做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到那些没被充分满足的小需求。就像美妆行业,抗老美白是大心智赛道,而垮脸修红以油养肤就是细分的小心智需求。品牌既要吃下大赛道的份额,又要在小心智里建立差异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和消费者精准链接。
找到人之后,怎么跟他们说对话也很关键。以前很多品牌做内容,总想着追质爆文,找头部KOL,砸钱搞大创意,追求高曝光,可最后一算ROI,才发现对生意没多大帮助。巨量引擎提出,现在该做心智爆文——既要高播放、高互动,更要能让用户联想到品牌,还能带动转化。
有个国货美妆头部品牌就做得很聪明。他们推出一款主打防晒膜黑科技的防晒产品,适合出游场景。团队先把心智分成了三类:商品心智是防水防汗,场景心智是出游,品牌心智是科技力。
接着,他们根据商品心智选达人、改脚本,把产品嵌入海边游玩、晒后vlog、漂流玩水这些场景,强化场景心智;再定向给悦己智享派合群拔草人这些爱种草、转化高的行业特色人群推内容,沉淀品牌心智。最后结果很亮眼:相比普通质爆文,这款防晒的A3-A4转化率提升了30%多,GMV环比同比涨了80%多。
其实心智分层没那么复杂,核心就是解决三个问题:商品心智告诉用户为什么买你,场景心智解决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品牌心智则回答为什么总选你、一直选你。找对人、定好心智、用内容说对话,生意经营效率就能往前迈一大步。
再聊聊让很多品牌头疼的内容生产问题。现在没人敢说不重视内容了,但做内容简直是个无底洞——找选题、写脚本、盯拍摄、追数据,全程靠人力,产能有限不说,还没法保证效果。不过,A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以前品牌找达人合作,光琢磨脚本就得费好大劲。得把达人的视频刷个遍,研究TA的风格、语气,还要想怎么把产品自然地融进去,一两天过去,沟通成本高不说,最后出来的东西还可能跑偏。但现在用巨量星图的AI内容能力,跟AI聊五分钟,它就能搞懂品牌想表达什么、达人擅长什么、最近平台上什么内容火,直接生成双方都满意的脚本。
就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短剧营销,现在AI也能帮品牌轻量化尝试。演员只需要授权静态图片,脚本、拍摄、渲染这些活儿,AI全能干。而且AI的作用不只是生产内容,它还能嵌入营销全链路:巨量云图用AI做心智洞察,巨量星图靠AI匹配达人,即创、即梦用AI搞内容生产,就连豆包,都有成为购买助手的潜力——你问它想要什么产品,它能直接推荐、介绍功能、给购买渠道,说不定很快就能实现从问到买的闭环。
迪桑特就靠AI尝到了甜头。他们通过巨量星图的AI洞察发现,用户买跑鞋,不只是看功能,更看重体验感和陪伴感,比如跑步不落单景好心情好,而且马拉松是最受欢迎的内容场景。于是团队围绕人群做内容:给爱山野风景的骑行者推好景色+跑步的内容,给喜欢运动穿搭的活力派传递时尚休闲感。最后,迪桑特跑鞋在跑步、城野骑行场景的心智联想份额明显提升,618期间生意同比涨了30%多。
还有自由点,今年发现撕拉片这种复古风格在年轻人里很火,能模糊皮肤瑕疵。他们立马联动AIGC做了专属贴纸,降低用户体验门槛,让大家在线上就能感受到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感。最后话题播放超15亿,AIGC贴纸视频播放超4000万,是大盘均值的2倍,品牌的时尚心智也自然传递给了用户。
可以说,AI让内容生产从手工作坊变成了智能流水线,既快又准还能规模化。品牌不用再费劲追热点,效率上来了,成本下去了,好内容能精准触达用户,品牌说的话也有人听了。
不过要注意,人群、内容、技术不是孤立的,最终都要落到生意上。现在再跟人空谈曝光、心智、洞察,却拿不出实际的生意思路,根本没人愿意听。做营销的本质,就是帮品牌把产品卖出去、把用户留下来,内容、达人、技术都只是手段。
而且现在做得好的品牌,早就不局限于线上或线下某一块生意了,而是打通全域。就拿抖音生活服务来说,很多品牌靠线上引客、线下转化的打法跑出了新增量。银泰就联动柜内美妆品牌,搞线下市集加线上直播,打破了品牌、玩法、渠道的限制,线上线下一起爆。
还有些品牌,在抖音靠达人短视频和直播把货带火,线下门店销量直接涨了五六倍;有的品牌搞线上领券、线下核销,新客占比冲到70%,复购率也增加了30%。这套打法的核心很简单:线上用内容抓眼球,不管是追热点、联名IP,还是玩AIGC黑科技,先把人吸引过来;然后用代金券、商圈活动、快闪体验这些钩子,把人引到线下感受品牌。用户既刷到你,又体验过你,信任和黏性自然就有了,心智养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说到底,2025年做品牌,别再孤立地看内容,要用全域视角规划,用先进工具生产,把内容变成体验,把流量变成心智。像巨量引擎这样的平台,早就不是单纯给流量的地方,而是一套完整的生意经营系统——帮你看清人在哪、该说什么、怎么触达、怎么转化、怎么沉淀。
品牌要做的,就是理清自己的节奏,融入这个生态,把人群、内容、技术这三张牌打好。市场虽然在变,但看懂变化的人,永远有机会迈入做生意和做品牌的无境之境。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