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遵义各地都活跃着科技特派员的身影,他们通过线上线下服务,躬耕广袤的田野,成为农民致富的帮手;他们跋山涉水,把科技成果“种”到田间地头;他们深耕一线,及时宣传政策,帮助村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有效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为乡村振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遵义各地都活跃着科技特派员的身影,他们通过线上线下服务,躬耕广袤的田野,成为农民致富的帮手;他们跋山涉水,把科技成果“种”到田间地头;他们深耕一线,及时宣传政策,帮助村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有效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这里是红花岗区长征街道坪丰村柏果坪组李子种植基地,清风吹拂,树枝摇曳,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明艳的晚熟清脆李挂满枝头。在百亩清脆李种植地里,省级科技特派员冯勰一边查看果子长势,一边为果农“传经送宝”。这片曾困于传统种植方式的土地,正因科技力量的注入焕发新生。“只要我们有任何种植上的问题,冯老师就会到基地来帮助我们,我们现在种李子比种菜的经济收入多了好多。”红花岗区长征街道坪丰村柏果坪组村民陈秋燕高兴地说道。
柏果坪组毗邻城区,却因土地零散、产业薄弱长期陷入发展僵局。转机始于2021年,省级科技特派员冯勰带领团队走进田间,建议当地发展清脆李种植,并提出“矮化密植+豆科套种”方案,将果树高度控制在2.5米内,行间种植豆科作物,既抑制杂草又固氮肥土。“传统的栽种方式会用到很多劳动力,而且效率也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帮助他们进行了果树的矮化种植,同时还采用了轻简化的管理模式,在果园的行间种植豆科作物,解决了夏季高温对果树的生长影响,给果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省级科技特派员、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副教授冯勰介绍。
近五年的时间,冯勰蹲守果园四季,从栽苗定干到花期疏果,手把手指导。今年,果园首批挂果,亩产达到了2000斤,人工成本较传统种植降低了50%左右。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科技特派员正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今年上半年,红花岗区共有12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深入20余个村落,累计帮扶企业、合作社45家,农户61户,培养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51名,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人才活力。“我用我的专业,帮助农户们找到了更适合且更有经济价值的种植作物,我感到很自豪也很开心,能用自己所长帮助农户增收,找到致富途径,这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省级科技特派员、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副教授冯勰向记者这样说道。
在正安县班竹镇丁木村养蜂基地,省级科技特派员周文才同样发挥着大作用。“取封盖蜜脾的盖子,可以先把赘脾清理掉,框梁朝向自己,从下面开始往上面割,要注意刀不要碰到子脾。”一边解释养蜂注意事项一边动手指导,让蜂农通过科学方法,在纯度、效率上科技取蜜。而科技的力量不光体现在提高农产品的产能上,在班竹镇旦坪村坪上组的脆红李基地里,“一测二剪三保鲜”的科技技术也解决着果农运输难的问题。“运输一直是我们销售中存在的难题,听了专家给我们讲解的‘分级装筐防挤压’等采收技巧,可以降低损耗率,拓宽我们销售渠道。”脆红李种植基地负责人舒潜学说。
目前,在正安服务的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专家共有37位。他们每年服务时间都在60天以上,深入一线,将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及时推广到位,为老百姓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助力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把科技成果“播种”到田间地头。“我们将继续下沉一线,播撒科技‘火种’,将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及时推广到位,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技术支撑,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正在正安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省级科技特派员、贵州省植物园工程师王陈这样说道。
在正安,科技特派员播下的“科技种子”正在开花结果,不仅带动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培育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更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正安县共有省、市级科技特派团成员37人,组建产业服务团12个,他们深耕一线,通过线上线下服务,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今年上半年,正安县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共参与服务1572天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2个,创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6个,开展线上及线下培训、指导、咨询1691人次,服务群众10025人次。”正安县工业能源和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贺竹介绍说。
活跃在黔北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们不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更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遵义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模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遵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