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单来说,哨兵模式是利用车辆自身配备的摄像头系统,在车辆处于停车锁定状态下,对车辆四周环境展开实时监控。一旦检测到有异常情况,比如有人靠近车辆、车辆受到碰撞或者发生移动 ,系统便会迅速做出反应。摄像头会立即开始录制视频,详细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同时通过手机
哨兵模式:科技赋予的车辆守护 “神器”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哨兵模式异军突起,成为众多车主津津乐道的一项黑科技。它就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忠诚卫士,在车辆驻车时,时刻保持警惕,守护着车辆的安全。
简单来说,哨兵模式是利用车辆自身配备的摄像头系统,在车辆处于停车锁定状态下,对车辆四周环境展开实时监控。一旦检测到有异常情况,比如有人靠近车辆、车辆受到碰撞或者发生移动 ,系统便会迅速做出反应。摄像头会立即开始录制视频,详细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同时通过手机 APP 向车主发送通知,让车主第一时间知晓车辆的状况。
以特斯拉的哨兵模式为例,当车辆锁定后,前视摄像头、两侧挡泥板摄像头和后视摄像头就如同被激活的 “电子眼”,进入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状态。要是检测到轻微威胁,如有人靠近车辆,车辆触摸屏上就会弹出消息,警告摄像机正在录制;要是遇到严重威胁,像有人打破车窗,车辆不仅会激活警报,还会将中央显示屏亮度调高,同时以汽车音响系统的最大音量播放音乐,以此来威慑不法分子,并且及时通知车主。理想汽车的哨兵模式也毫不逊色,当检测到车辆有可能受到损害时,车辆摄像头迅速进行视频录制、中控屏点亮并显示警告信息;当检测到有严重损害车辆的行为时,如碰撞、剐蹭、异常震动等,视频录制及中控屏告警的同时,车外星环灯闪烁一次,还会通过理想汽车 App 向车主发出告警信息 。
哨兵模式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防护等级。以往,车主停车后总是提心吊胆,担心车辆遭遇刮擦、盗窃等意外情况,而现在有了哨兵模式,车主可以更加安心。无论是停在人流量大的商场停车场,还是相对偏僻的小巷,哨兵模式都能全方位守护车辆安全,一旦有意外发生,录制的视频还能作为有力证据,方便车主维权。可以说,哨兵模式为车辆安全防护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智能汽车时代保障车辆安全的重要利器。
从 “宠儿” 到被禁:哨兵模式的戏剧性转折
曾经备受追捧的哨兵模式,在发展的道路上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被推上了禁止使用的风口浪尖。
2024 年 8 月,湖南岳阳三荷机场的一则禁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机场停车场竖立告示,明确禁止特斯拉车辆入内,原因直指特斯拉所具备的哨兵模式。机场工作人员表示,该模式在车辆驻车时会对车身周边环境进行录像,存在泄密风险,而机场作为涉密管制区域,必须对这类潜在风险加以防范 。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多网友纷纷展开讨论,这一事件也让哨兵模式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问题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事实上,岳阳机场禁止特斯拉入内并非个例。此前,就有多地的政府部门、涉密单位等对特斯拉车辆实施了类似的限制措施。部分地区的政府机关、军事管理区周边等区域,出于安全考虑,禁止特斯拉进入。这些禁令的背后,哨兵模式的潜在风险被认为是关键因素。曾经备受赞誉,为车主提供安心保障的哨兵模式,如今却因各种争议陷入了被禁止使用的困境,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不禁让人深思,看似功能强大的哨兵模式,究竟为何会从车辆安全的 “保护神” 变成被诸多场所拒之门外的 “危险分子” 呢?
隐私泄露风险:个人信息安全的 “定时炸弹”
哨兵模式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车内人员的声音、图像进行采集。在一些配备了该模式的车辆中,内置摄像头和麦克风会处于工作状态,记录车内的各种情况 。当车主启用哨兵模式后,车辆的摄像头不仅会捕捉车外的画面,车内的摄像头也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录制车内影像,麦克风则会收录车内的声音 。这就意味着,车内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记录下来。
这些被采集的数据一旦存储在车辆系统或传输至云端服务器,便存在着巨大的隐私泄露风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的攻击手段也日益多样和复杂。一旦黑客成功入侵车辆的信息系统,那么这些包含个人隐私的敏感数据就可能被轻易窃取 。想象一下,车内的私密对话、个人的行为习惯等信息被暴露在不法分子面前,不仅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严重侵犯,还可能被用于各种非法用途。例如,黑客获取到车主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内容后,可能会进行诈骗、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给车主的财产安全带来直接威胁。
此前就有相关报道,特斯拉的 “哨兵模式” 曾引发隐私争议。有特斯拉前员工曝光,在 “哨兵模式” 上线后,内部员工私下互相传播车主的录像信息,许多隐私照片和视频在内部流传 。这一事件无疑给广大车主敲响了警钟,也让人们对哨兵模式下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在个人隐私愈发受到重视的今天,这种可能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无疑成为了哨兵模式被禁止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没有人愿意自己的隐私处于如此危险的境地,而相关场所为了保障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对哨兵模式采取禁止措施也就不难理解了。
安全风险升级:车辆安全的潜在 “漏洞”
当车辆处于停车状态启用哨兵模式时,其网络连接和监控设备的持续运行,无疑为车辆安全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黑客们无孔不入,时刻觊觎着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而哨兵模式的存在,使得车辆在停车时仍然与外界保持着网络连接,这就如同在车辆的防御体系上打开了一扇未设防的大门,大大增加了车辆系统被黑客入侵的风险。
一旦黑客成功突破车辆的网络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车辆的各种关键信息,包括车辆位置、行驶轨迹、操控数据等 。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车辆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更令人担忧的是,黑客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控制车辆的关键设备,如车门、引擎、刹车等。想象一下,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控制权突然被黑客夺取,车门无故打开、引擎突然熄火、刹车失灵,这些场景无疑将使车主和乘客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
就像 2022 年 1 月,一名德国 19 岁的少年通过在开源软件 TeslaMate 中发现的安全漏洞,成功入侵了 25 辆特斯拉车辆 。他不仅获取了这些车辆的关键数据,还关闭了特斯拉的哨兵模式,打开了车门和车窗,甚至对车辆进行了部分控制。而这些车辆分布在 13 个不同的国家,与互联网的连接让黑客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实施攻击。这一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充分暴露了哨兵模式下车辆面临的巨大安全风险。这种安全隐患的存在,不仅让车主对车辆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也使得相关场所为了避免潜在的安全事故,不得不对配备哨兵模式的车辆采取禁止措施 。
环保考量:节能减排路上的 “绊脚石”
在全球积极倡导节能减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也在不断探索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方法 。而哨兵模式的持续运行,无疑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 “绊脚石” 的角色。
以特斯拉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特斯拉车型开启哨兵模式一天可能会消耗 7.2 千瓦时的电量 ,这对于一辆长续航版 Model 3 或 Model Y 来说,大约相当于其 10% 的电池容量。若按照特斯拉 100 万辆车保有量来计算,一年仅在哨兵模式上就要消耗高达 19.92 亿度电,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这些电量的消耗,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能源来进行发电,无论是传统的煤炭发电,还是其他能源发电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额外的二氧化碳排放。经估算,如此庞大的电量消耗,相当于消耗 59 万吨煤炭所发的电量,这无疑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即使是能耗相对较低的理想汽车哨兵模式,开启 10 小时也会消耗 0.7 - 2 千瓦时的电量。随着智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如果大量车辆长时间开启哨兵模式,其累计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这不仅与汽车行业追求的节能减排目标背道而驰,也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趋势相悖。
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本就是为了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交通出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而哨兵模式带来的高能耗问题,显然成为了这一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为了更好地推动环保事业,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禁止哨兵模式在一些场景下的使用,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毕竟,在环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任何可能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因素,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引导科技进步:禁令背后的积极意义
虽然哨兵模式被禁止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汽车科技创新的否定,相反,它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激发了企业探索更先进、更安全技术的热情。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安全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云计算,车辆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存储和分析,避免了本地存储可能带来的数据泄露风险 。车企能够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对车辆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为车主提供精准的安全建议。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智能感知和分析,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车辆能够自动识别潜在的危险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自动刹车、避让等 。
以沃尔沃的智能安全系统为例,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分析车辆周围的交通状况、行人动态等信息,一旦检测到可能发生的碰撞危险,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自动启动刹车系统,避免事故的发生 。还有一些车企正在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辆防盗系统,通过对车辆行驶数据、停放位置等信息的分析,判断车辆是否存在被盗风险,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车主并采取相应的防盗措施 。这些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安全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车辆安全监控和防盗的目的,还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能源消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禁止哨兵模式的使用,促使车企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标准 。这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加智能、安全、环保的汽车安全解决方案问世,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
结语:在规范中期待更优解
哨兵模式从备受青睐到被禁止使用,这一过程背后是隐私、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它警示着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安全技术的创新脚步不会停歇。未来,我们期待汽车行业能够在平衡安全保障、隐私保护和环保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切实保障,也是推动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与社会规范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只有在社会规范的约束和引导下,科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为我们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美好的出行生活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汽车安全领域能涌现出更多创新成果,为人们的出行保驾护航 。
来源:襄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