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未来学校》中,朱永新博士首先溯源了教育的起源,以及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教育的图谱。实事求是的说,目前的教育体制源于200多年前的工作革命时期。
1年多前,应同学的邀请,做了一期关于《终身学习与成长》的直播。
这次直播,之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实在是因为,彼时,越来越感觉到终身成长的必要性。
最近,又关注了一些和教育相关的书籍。其中《未来学校》和《教育的减法》映入了我的眼帘。
这两本书皆出自朱永新。他所积极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中国的教育。
这也正和《2049,未来一万天的可能》中,凯文凯利的观点不谋而合。
01 未来的教育,是终身学习与成长的教育。
在《未来学校》中,朱永新博士首先溯源了教育的起源,以及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教育的图谱。实事求是的说,目前的教育体制源于200多年前的工作革命时期。
当时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够大规模进入生产线从事生产。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举措应对当时的工业时代,那是相当具有成效的。
而后,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都在为教育改革推出新举措。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家的创新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在那里,学校不光是年轻人的学校,学校的学生来自千差万别的不同层级和不同年龄。
目前,我们国家也意识到学校的生源过于单一这一弊病,所以也在努力创建未来的全民学习中心。而我们每个人,大学毕业得到一纸文凭,也不再是一劳永逸的代名词,是需要终身学习和成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02 未来的教育,将是弱化一纸文凭的教育。
时代确实不同了。以往,一张大学文凭是极具含金量的,凭此可以过上一生比较安稳的日子。但是未来,文凭将不断被弱化。
因为,你从一张纸的文凭中,并看不到你学了什么,具有哪些优势。
那么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重要的?
当然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习的能力,求知欲的表达等等,这些将成为更重要的核心的能力和素养。
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心,将会不断联合认可彼此的学习,也将详细的记录你所学的学科及成绩。
就此,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一下,为了得到这张文凭,而不断的刷题式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不断失去创新的动力、思考的能力的教育,还能够走多远?
如果,我们能够具有多一些前瞻思维,就会给出很多不一样的路径。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03 未来的教育,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在《自由学习》这本书中,卡尔·罗杰斯这位来自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贡献者,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在美国试行了这样的方法。
与目前的以知识学习为主导不同,以学生自由学习为主导的教育,教师只是辅助的辅导者和一些困难的提供帮助者。
而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当中,同样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在未来学校的设想中,同样是以学生自由学习为主导,老师只在这个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
那么作为自由学习的主导者的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习?去哪儿学习?这些关键因素,都将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这样的模式,当然对教师团队也提出了挑战。所以未来,教师职业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能者可以多劳。而更多的老师将成为辅助孩子成长的陪伴者。
这不得不说,又是一种新的变革。
那么,这种变革的力量来自哪里?强度有多大?
我想,这当然来自势不可挡的世界发展趋势。而强度则和未来人的健康状态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04 写在最后
有关于教育的话题,确实是我近些年来一直关注并关心的话题。
我始终相信,家庭教育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度和前瞻性。
同时,我们要培养出能够感知幸福的人。
所有的行为都应该以能够感知幸福为统领,再去搭建其它的素质。最后达成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这样一个终极目标。
来源:汤姆猫不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