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余杭12万名中小学生共上“开学第一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8:35 1

摘要:上午9:00,“思接千载 智启未来”良育思政余杭区2025学年“开学第一课”正式开课,全区共12万余名中小学生集中收看直播,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

今天是9月1日,

全区中小学生正式迎来2025学年新学期!

上午9:00,“思接千载 智启未来”良育思政余杭区2025学年“开学第一课”正式开课,全区共12万余名中小学生集中收看直播,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学生们跟着余杭区思政教师朱丝悦走出教室,坐上大巴,先后走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浙江省档案馆、申昊科技和天目山实验室,开启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

讲解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千里江山图》

《清明上河图》等高精复刻作品,

解读画作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哲学思想。

思政老师还补充介绍了

施昕更发现良渚文化的历史。

同学们从这些古老的“记录者”中,

看到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

也看到代代相传的文明薪火。

在浙江省档案馆,

一份份珍贵的档案资料,

全景式展示浙江抗战

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从章太炎的笔杆子、

被服厂的缝纫机,

到烈士墓前的松柏、

木鱼岭的纪念亭,

同学们看到先辈们

用不同的方式守护家园。

在申昊科技,

同学们看到了新质生产力的纵深探索,

科技赋能工业安全与民生,

前沿技术与人文温度在此交织碰撞。

在天目山实验室,

航空尖端科技、

科研人员的研发故事

都激励着同学们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

“开学第一课”会结束,但思考永不停止。从典藏馆到纪念馆,我们看见,文化自信不是空谈,而是源于千年文脉的滋养,更需以抗争精神捍卫。从纪念馆到科技馆,我们懂得,先辈的牺牲不是终点,而是激励我们用科技自立自强,让“中国力量”不断进化。

除此之外,

各学校也立足实际,

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

“开学第一课”。

余杭育才小学在入学礼当天特别布置了科技展示长廊。同学们在与AI围棋选手、编程遥控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飞行等前沿科技的互动中感受到科技不再是遥远的名词,而是陪伴自己探索世界的伙伴。

理想实验学校举行了以“争做理想‘五好’少年”为主题的始业教育活动,学生们将新学期期许投入“理想信箱”,郑重许下与未来自己的约定。

舟枕小学立足“消防教育”与“科技教育”两大办学特色,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科技”启蒙课。

不光是中小学,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在所有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第一堂课中完美融入余杭三大文化地标的宣传片,为新学期开学注入精神力量。

希望余杭学子们在新学期里

以文脉为根、血脉为魂、

新质生产力为翼,

书写属于自己的强国篇章!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区教育局

记者 | 濮玉慧

编辑 | 吴燕

一审 | 付腾梓

二审 | 杨兰

终审 | 贾国勇

来源:余杭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