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平凡的一年,可对于吉尔吉斯斯坦,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
2010年,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只是平凡的一年,可对于吉尔吉斯斯坦,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这一年,一位戴着眼镜、年过60岁的老太太当选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总统。
她就是被称为中亚铁娘子的罗扎·奥通巴耶娃。
奥通巴耶娃之所以如此被吉尔吉斯斯坦的人民看重,就是因为她为了让人民过上好生活,赶跑了两位“不称职”的总统。
而这位在吉尔吉斯斯坦叱咤风云的总统,最大的愿望其实就是和中国合作。
要读懂奥通巴耶娃,还得从她最开始的人生说起。
1950年,她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奥什,一个各民族混着住的地方,这里的文化背景复杂,矛盾也深。
她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老师,也让她有了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这让她从小就觉得,外面还有更大的世界,她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莫斯科。
考上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是她人生的一个关键节点,那地方不光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增长自己的见识。
奥通巴耶娃学的是难理解的哲学,学的是怎么把一团乱麻理清楚的方法,这套思维方式,后来成了她应对各种危机的看家本领。
毕业后,她没留在大城市,而是回了家乡,在吉尔吉斯国立大学当老师。
她能把黑格尔、康德那些让人生畏的理论,用牧民放羊、种地的例子讲得明明白白。
这六年,她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担忧什么。
80年代,奥通巴耶娃进入了政坛,靠着出色的能力和开阔的眼界,她在苏联解体前的官场上走得很快,一直做到了外交部长。
后来又被派到巴黎和马来西亚当外交官,这让她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西方是怎么运转的,也顺便把英语、法语、德语练得滚瓜烂熟。
1991年,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了,凭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奥通巴耶娃成了新国家外交部的顶梁柱。
她当过副外长、外长,还做过第一任驻美国和英国的大使,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为这个刚出生的小国争取立足之地。
可以说,那时的她,是一个标准的精英知识分子和职业外交官,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后半辈子最大的挑战,不是在谈判桌上,而是在自己国家的街头。
进入21世纪,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主”出现了问题。
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也是个学者出身,但他没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国家的金矿、能源这些最值钱的资源,都进了他家人和亲信的口袋,腐败像野草一样疯长,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看着这一切,奥通巴耶娃心里那套哲学思辨和对人民的责任感让她坐不住了,她一头扎进了反对派的队伍。
她用自己的名气,在议会里公开批评政府,还带着村民搞集会,让他们拿着证据质问,为什么村里的路总也修不好,矿山的钱都去哪了。
这么干自然得罪了当权者,她家的公寓被人炸过,参加选举的资格也被蛮横地取消了,但这些打压没让她害怕,反而让她更坚定了要跟腐败斗到底。
2005年,“郁金香革命”席卷全国,老百姓的怒火把阿卡耶夫赶下了台。
奥通巴耶娃是这场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但她没有趁机抢夺最高权力,而是选择支持南方的巴基耶夫当新总统。
这在当时看是个聪明的选择,因为能缓和国内南北方一直以来的矛盾。
可现实却开了个大玩笑,巴基耶夫上台后,非但没吸取教训,还把家族腐败搞到了一个新高度。
他儿子垄断了全国的燃油供应,弄得物价飞涨,老百姓怨声载道,他还打压媒体,抓捕有不同意见的人,国家比阿卡耶夫时期更糟糕。
这一次,奥通巴耶娃彻底看清了,她明白,赶走一个坏蛋,换上另一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她从巴基耶夫的支持者,变成了他最坚决的反对者。
2010年4月,当人们因为交不起水电费再次走上街头时,奥通巴耶娃就和他们站在一起。
最后,在首都广场的流血冲突后,巴基耶夫也跑了,跟他的前任一样狼狈,吉尔吉斯斯坦,五年内第二次把自己的总统赶出了国门。
第二次革命后,国家彻底乱了套,政府没了,法律也没了,更吓人的是,埋藏已久的民族矛盾在南部地区爆发了。
吉尔吉斯族和乌兹别克族人打了起来,死了好几百人,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整个国家,就差一步滑进内战和分裂的深渊。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罗扎·奥通巴耶娃。
靠着崇高的声望和两次革命里干净的履历,她被推选为临时政府的领导人,后来又宣誓就任为期一年半的“过渡时期总统”。
她接手的,是个烫得不能再烫的山芋,对内要平息民族仇恨,恢复秩序,对外还要处理好和俄罗斯、美国这些大国的关系。
当上总统后,她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动全民公投通过一部新宪法。
这部宪法大大削减了总统的权力,把国家从总统说了算,改成了议会权力更大,这等于她亲手砍掉了自己的一条胳膊。
但奥通巴耶娃心里清楚,前两个总统之所以腐败,就是因为权力太大又没人管,她想用制度,彻底断了腐败的路,给国家未来的安稳打个基础。
可是,南方的民族冲突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争议,国际上有声音批评她的政府没能阻止暴力,甚至说她无视了乌兹别克族社区的求救。
一个名叫阿斯卡罗夫的乌兹别克族人权活动家,因为记录和传播冲突的画面被抓,最后判了无期徒刑。
这件事更是让她背上了“黑玫瑰”的骂名,成了她政治生涯里抹不去的污点。
在外交上,她则显示出了一个老牌外交官的沉稳和务实,面对美俄这两个大国,她不轻易站队。
但一涉及到国家最根本的发展问题,她的选择就非常清楚和坚决,和中国合作。
她看得很明白,对一个被大山困住的穷国来说,虚头巴脑的口号远不如实实在在的路和工厂。
她亲自带队去北京,谈的不是要多少钱,而是具体的项目,修一条能让南方农民的卡车几个小时就开到中国市场的公路。
建一个能用本地石头、解决本地人就业的水泥厂,还有天然气管道过境,收到的过境费能给老师们发工资。
她对西方记者说,当你的苹果要走三天山路才能卖出去,而一条新路能把时间缩短到几小时,这不叫“妥协”,这叫“实惠”。
这种朴素的发展思路,给吉尔吉斯斯坦指了条明路。
2011年12月1日,奥通巴耶娃兑现了她的诺言,任期一到,她就把权力平稳地交给了通过选举上台的阿坦巴耶夫。
这是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第一次真正和平的权力交接,意义重大。
卸任后,奥通巴耶娃没有去过清闲日子,她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推动国内的女性教育和公民社会发展。
她知道,一个国家的未来好不好,要看女人和年轻人的素质,她的基金会在首都开外语课,培训记者,鼓励女性参与公共事务。
同时,她的名望和经验也让她成了国际舞台上的香饽饽,她加入了联合国和好几个国际组织,担任顾问和调解人。
2022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她去负责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
这意味着她要到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去,为了和平和人权,尤其是妇女的权利,四处奔走。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把自己后半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更广阔的中亚地区的和平事业中。
如今,75岁的奥通巴耶娃依然忙碌,她常出现在各种国际论坛上,继续为中亚的发展发声。
她坚定地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中亚国家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她也坦率地承认,中国已经成了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投资方,两国关系只会越来越深。
信息来源:罗扎·奥通巴耶娃抖音百科
中国日报网:奥通巴耶娃正式就职 吉尔吉斯斯坦诞生首位女总统
环球网:奥通巴耶娃:"一带一路"倡议是最大的和平稳定剂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