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80年,苏轼刚经历103天牢狱之灾,裹着破棉袄蹲在灶台前,眼睛死死盯着锅里翻腾的猪肉。
1080年,苏轼刚经历103天牢狱之灾,裹着破棉袄蹲在灶台前,眼睛死死盯着锅里翻腾的猪肉。
“子瞻兄,您还管这肉呢?”好友马梦得搓着手凑过来,“御史台的人可等着抓你把柄。”
苏轼抄起锅铲敲了敲灶台:“他们说我写诗讥讽朝廷,我偏要证明——”锅里突然“滋啦”爆出油花,他猛吸一口气:“这猪肉,才是我苏子瞻的正经事!”
后来全国都知道了东坡肉,却少有人知这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藏着北宋最硬核的人生智慧。
01
乌台诗案后的职场PUA
苏轼被贬黄州,遭遇了古代版“职场pua”。
官府每月发4500文生活费,折成现在不到3000块,还特意派小吏“护送”他去菜市场。
为啥呢?怕他写出啥不该写的。
“苏大人又来买贱肉?”肉贩嬉笑着扔来半扇猪颈肉,这是当时最pian宜的部位。
苏轼拎着肉穿过人群,突然驻足对后面跟着的小吏笑道,“劳驾搭把手?今晚请你吃新菜式。”
当夜,小吏被辣椒呛得直流眼泪,边啃东坡肉边嘟囔,“你这罪臣做饭倒比写诗强。”
02
舌尖上的反击
苏轼在黄州5年研发了20多道菜。
在江边烤生蚝时给儿子写信,“不要让朝廷中的人知道这里的美食,恐怕他们会争相谋划着南迁。”看似玩笑,实为对政敌的辛辣嘲讽。当年陷害他的权贵们,可不正像争食的鬣狗?
他甚至在《猪肉颂》里埋彩蛋,“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明说炖肉,暗怼急于求成的王安石变法派。后来杭州百姓发现,苏堤春晓的柳树间距,竟和东坡肉刀工一样齐整。
03
不辞职的底层逻辑
1093年,57岁的苏轼被贬惠州。
当朝宰相章惇狞笑,“苏子瞻,这次送你尝尝岭南瘴气!”
结果这老头啃着羊蝎子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可你直到同时期的隐士都在干嘛吗?
比如林逋,他就选择孤山种梅养鹤。
但苏轼却顶着“犯官”帽子给广州知府写信,力主修建中国自来水系统。
他曾在日记里泄露心迹,“若不为民请.命,梅妻鹤子与咸鱼何异?”
04
当代打工人当知
现代人总爱说“躺平”,却不知苏轼早就玩透了高阶操作。
被贬儋州时,他给土著讲《尚书》,顺手把生蚝吃成网红美食;在杭州太守任上,一边被御史参奏,一边用赈灾余粮创办孤儿院。
某次醉酒后,他在西湖画舫上冲幕僚嚷嚷,“你们说本官该不该辞官归田?”突然指着远处扛石头的民夫,“他们能退吗?河堤能退吗?”说完一头栽进船舱,怀里还抱着没喝完的竹叶青。
真正的勇士从不在朋友圈辞职。
1101年,常州闷热的船舱里,苏轼弥留之际,突然睁眼,“快拿纸笔!我想起道新菜……”话音未落便没了气息。
900年后,我们吃着东坡肉、逛着苏堤,突然读懂了这个“死不辞职”的人。
他用灶台代替归隐的扁舟,把奏折写成菜谱,在贬谪路上硬生生辟出第3条路:与其逃离体制,不如把体制变成自己的主场。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大概是最“苏轼”的答案。
真正的豁达,从不是摆烂躺平,而是在996的夹缝里,活出自己的满汉全席。
来源:板姐聊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