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涌现出众多以这一主题为核心的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作品不仅包括文学佳作,还有舞台艺术、美术创作、电视剧、电影以及专题纪录片等。它们共同穿越历史的硝烟,讲述那些令人动容的抗战故事,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英雄形象。这些作品深入挖
抗战文艺新作与革命英雄的重生:长篇叙事诗《号角》的创新表达
01抗战文艺新作介绍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涌现出众多以这一主题为核心的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作品不仅包括文学佳作,还有舞台艺术、美术创作、电视剧、电影以及专题纪录片等。它们共同穿越历史的硝烟,讲述那些令人动容的抗战故事,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英雄形象。这些作品深入挖掘了抗战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且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
晨光出版社与人民日报出版社携手,致力于抗战文艺新作的推广与传播。在此特殊的文学盛宴中,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意义。通过这些精心策划的出版活动,期望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生动的抗战文艺世界。
其中,何南的长篇叙事诗《号角》是一个亮点,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书写了音乐巨匠聂耳的传奇一生。为新时代的革命英雄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02何南的长篇叙事诗《号角》
本书以聂耳的童年为起点,将他的成长、成熟与民族革命意识的演变、时代发展的脉络紧密交织。全书采用活泼、生动的笔法,鲜明地勾勒出聂耳作为革命者与文艺家的青春风采。其字句间流露的纯真与自然之美,令人动容。作者在追求史料真实性的同时,深入探索了人性之温暖,塑造出一个既真实又生动的英雄形象。
聂耳在书中被描绘为一个充满活力、真诚热情的青年。他不仅坚守理想与信仰,还经历着对生活和人生的迷茫与探索。他的内心世界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充满焦虑与忧虑。这种多维立体的刻画方式,使得我们对聂耳的形象有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认识。作者努力将聂耳还原为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而非固态历史的刻板印象。他深入挖掘了聂耳身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崇高品格,这些精神之美在书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号角》中,作者不仅描绘了英雄形象的单线轮廓,更深入探索了外在经验与内在经验的双重维度,实现了人物塑造与审美表现的双重突破。作品采用“小引+诗章”的独特结构,通过将史料事实与新诗表达巧妙交织,实现了这一突破。每一节前,作者以冷静、沉着的笔法撰写“小引”,为后文的诗性叙事和抒情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在“诗章”部分,作者则运用灵动、活泼的语句,将静态的现实史料融入流动的意象之中,生动描绘了聂耳的学习与生活场景。这种虚实相生、跃动交错的叙事策略,打破了传统英雄传记的单向度陈述模式。
全书以急促的集结号角为象征,激活了读者的审美阅读体验。作者广泛汲取百年新诗创作的经验,充分利用诗歌的叙事功能,通过生活点滴的细腻刻画,再现了聂耳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在写实与传奇、隐喻与象征的巧妙转换中,读者被引入一个宏阔的时代背景之中,感受着文风与信仰、文采与精神的和谐共鸣。《号角》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更在审美体验上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来源:南都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