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的余热尚未褪去,初秋的凉意悄然浸润,北湖社区在党建引领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模式下,于 8 月精心策划了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特色活动。从趣味盎然的儿童课堂到赋能成长的志愿者培训,社区以 “居民需求” 为核心,用专业与温情编织服务网络,让学习的
盛夏的余热尚未褪去,初秋的凉意悄然浸润,北湖社区在党建引领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模式下,于 8 月精心策划了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特色活动。从趣味盎然的儿童课堂到赋能成长的志愿者培训,社区以 “居民需求” 为核心,用专业与温情编织服务网络,让学习的乐趣、创造的活力与互助的温暖,在这个八月洒满社区的每个角落。
趣味课堂润童心,素质教育 “活” 起来
“原来写作文就像玩解谜游戏!”8 月 3 日,北湖社区活动中心里传来孩子兴奋的喊声。志愿者王会敏以 “用比喻魔法拯救枯燥星球” 为主题,将课堂打造成 “修辞特工训练营”—— 孩子们戴着自制的 “修辞探测镜”,把电灯比作 “教室的太阳”,用 “笑到月亮掉进奶茶杯” 的夸张表达释放想象力,结业时手持荧光笔写下 “特工日记”,还收获了 “黄金比喻家” 勋章。社区负责人表示,这类创意语文课程并非偶然,而是社区 “让学习成为快乐探索” 理念的常态化实践,旨在用游戏化设计帮孩子学会用诗意眼光观察生活。
8 月 10 日,志愿者李中英的 “帽” 美如画立体手工课,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在指尖绽放。作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帽子成为艺术创作的载体:有的孩子用剪贴的小动物装点帽檐,有的用立体花朵打造 “花园帽”,有的则以几何形状拼出个性图案。“孩子不仅动手能力变强了,还敢大胆表达想法!” 参与活动的家长点赞道。社区依托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优势,精准抓住儿童成长需求,让美术教育走出课堂,成为孩子感知美、创造美的 “快乐源泉”。
从语文到美术,从数学到音乐、英语,北湖社区的儿童课堂始终 “按需定制”。8 月 17 日,方波老师的 “数学符号知多少” 课堂上,孩子们跟着 “≈” 探索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奥秘,用逆向思维推导准确数取值范围,眼神里满是获取新知的成就感;8 月 24 日,陈林老师带着孩子们复习乐理知识、学唱《萱草花》,当稚嫩的歌声在教室回荡,孩子们忘我的模样,正是社区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理念的生动写照;8 月 31 日午后,田文娟老师的 “school life fun” 英语课更添灵动 ——“up”“down” 的指令游戏让课堂变成 “舞蹈现场”,从铅笔盒里依次拿出的 pen、pencil、ruler,成了孩子打开英语世界的 “钥匙”,问答环节中 “ What's this? It's ____.” 的自信回应,像夏日风铃般清脆动人。
赋能志愿强本领,专业服务 “优” 起来
志愿服务的质量,源于志愿者的专业能力。8 月 13 日下午,北湖社区特别邀请志愿者范慧洁开展 “认知连续体技术” 培训,为志愿者队伍注入专业力量。“这技术就像一把温柔的标尺,能把‘非黑即白’的绝对判断,变成‘程度多少’的弹性认知。” 范慧洁通过绘制 0-100 坐标轴、解析真实案例,让志愿者直观理解技术用法 —— 考试失利的学生如何将 “糟透了” 的 90 分调整到 30 分,离婚女士怎样在对比中重拾生活希望;同时详解单向负轴、单向正轴、正负轴三种设计及适用场景,厘清其与评估零点技术的异同。“原来换个角度看问题,心态能差这么多!” 志愿者们在笔记上写下感悟。
此次培训是北湖社区 “党建引领 + 专业赋能” 的重要举措。社区深知,志愿者是服务居民的 “主力军”,唯有持续提升其专业素养,才能让志愿服务更精准、更暖心。通过这类针对性培训,社区不仅帮志愿者破解 “黑白思维”,更引导他们以更客观、更积极的心态服务居民,为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模式的深化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八月,北湖社区以党建为 “红色引擎”,串联起儿童成长、志愿赋能的多元服务场景。从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到培训中的专注思考,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让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不仅是一种模式,更是一份浸润人心的温暖。未来,北湖社区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创新形式,让更多优质服务落地生根,为构建和谐、幸福、有活力的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冀羽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