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我种的100亩水稻全部由莲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收购,价格很合理,今年我打算把320亩的早晚稻育秧工作都交给他们。”广昌县旴江镇青寿村种粮大户袁健满脸信任。近日,广昌县莲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春耕备耕启动大会召开,种粮大户们齐聚一堂,参观莲豪农业科技智能化育秧中
广昌智能育秧效率高
江西新闻客户端广昌讯 (郭钦江西日报通讯员徐维栋)“去年我种的100亩水稻全部由莲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收购,价格很合理,今年我打算把320亩的早晚稻育秧工作都交给他们。”广昌县旴江镇青寿村种粮大户袁健满脸信任。近日,广昌县莲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春耕备耕启动大会召开,种粮大户们齐聚一堂,参观莲豪农业科技智能化育秧中心。
走进莲豪农业科技智能化育秧工厂,育秧工作正如火如荼有序进行,从种子处理到播种、覆土、浇水等一系列流程均实现机械化操作。
“先进的育秧设备能控制播种量、覆土厚度和水分供应。”江西莲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邓平荣说,传统人工育秧效率低,育出的秧苗品质不可控。工厂化育秧不仅能有效提高育秧效率、严格控制秧苗品质,还能降低成本。
为呵护秧苗生长,育秧工厂配备了智能化数字暗化催芽室,该系统能实时监测室内环境数据,并根据秧苗生长阶段进行调整。“智能化数字暗化催芽室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缩短催芽时间,成秧率能提高10%左右。”邓平荣介绍。
来到莲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智能育秧中心炼秧大棚,工人正将催好芽的秧苗整齐摆放在大棚内。“炼秧大棚也配备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待所有的秧苗育好,预计4月初会将秧苗铺入田中。”邓平荣说。
连日来,广昌县各乡镇的种粮大户们陆续与莲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签下订单,共落实水稻种植面积6000余亩,将统一由该服务中心进行代育代耕代种。
随着气温回升,全南县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图为3月19日,在金龙镇东风村高标准农田现场,种植户驾驶农机进行翻耕作业。摄影 | 通讯员 尹其奇
科技让种田更有信心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 雍
春分刚过,正是春耕好时节。3月21日,进贤县钟陵镇田南村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里,6台旋耕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进行翻耕作业,为播种早稻作准备。
“以前种田是苦活累活,现在不一样了。”当地种粮大户胡志清承包了水田近300亩,基本实现机械化,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先进农机设备配置齐全,生产作业较以前轻松多了。去年,他家新购了一台旋耕机,国家一次性补贴4万多元。
“国家提倡科学种田、科技兴农,今年,镇里精心选择了8个高质量新品种供我们选择,让农民也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红利。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们种田更有信心了。”胡志清说。
据钟陵镇党委书记李勇介绍,全镇目前有水田面积近7.3万亩、旱地面积近3.7万亩。近年来,该镇严守耕地红线,在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先进农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全方位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3月16日,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农民正在驾驶农机翻耕土地,为春种做准备。摄影 | 特约通讯员 赵春亮
石城育秧工厂乡镇全覆盖
江西新闻客户端石城讯 (刘新权江西日报通讯员陈钰芳)3月17日,走进石城县屏山镇新坊村工厂化育秧中心,只见机械履带有序输送秧盘,依次完成上盘、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制成的秧盘随即被送入温室大棚催芽,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每小时能生产680多盘秧苗,每天生产7600多盘,可满足300余亩稻田的用秧需求。”新坊村党支部书记陈小林介绍,工厂化育秧省心省力,秧苗质量高、折损率低。秧盘经过约24天的培育,秧苗长至十一二厘米时,便可送往农田进行插秧。据了解,该育秧中心是新坊村集体经济项目,通过为周边村集中育秧、提升育秧效率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石城县已建成11个育秧工厂,实现乡镇全覆盖。
近年来,石城县围绕稳粮增产目标,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推进水稻育秧、栽插、病虫防治、收割、烘干的全过程机械化生产。今年,该县预计早稻种植5.5万余亩,其中机械化育秧面积约4万亩。
版面编辑:罗云羽 陈希明
制图:赵一越
编辑:孙沐雨
复审:任宇博
审签:张文娟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