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最浪漫不过征服星辰大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6:31 1

摘要:夜色如墨,铺满南海之滨。海浪一遍遍轻拍着沙滩,岸上聚集的人群一片寂静,屏息在等待着什么,所有的目光都紧紧锁定了同一个方向。突然,“3,2,1,点火!”的喊声刺破夜空,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柱猛地喷出,瞬间撕裂黑暗!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海天之间滚动,压抑已久的欢呼声

夜色如墨,铺满南海之滨。海浪一遍遍轻拍着沙滩,岸上聚集的人群一片寂静,屏息在等待着什么,所有的目光都紧紧锁定了同一个方向。突然,“3,2,1,点火!”的喊声刺破夜空,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柱猛地喷出,瞬间撕裂黑暗!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海天之间滚动,压抑已久的欢呼声立刻沸腾起来。

一枚火箭,拖着长长的明亮尾焰,轰鸣着向上攀升,挣脱大地的束缚,朝着悬在空中的月亮飞去,成了这沉沉夜幕下最亮的光点。这让人心跳加速的升空瞬间,一次又一次在文昌这片小天地里发生,把这座原本不起眼的南方小城,推向了国家航天舞台的中心。

1

擎起蓝天的航天重镇

文昌担此航天发射重任,其核心倚仗,正是这片土地在大地经线上的独特——北纬19度线。这道珍贵的低纬度坐标,如同被地球自转力量所眷顾的福地,能赋予火箭更大的“起跳初速度”。同时,文昌面朝浩瀚南海,为火箭飞行轨迹的下方,铺设了世界上最为开阔、安全的天然落区屏障。诚然,热带海洋季风是这里的常客,台风与暴雨也曾让升空的窗口飘忽不定。然而,数十载严谨的气象观测与精密研究编织了一张捕捉“天时”的巨网,使得文昌能为重大发射任务锁定更具确定性的气象良机。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崛起,本身就是一部国家工程能力的厚重实录。选址论证始于21世纪初,经过对多个沿海地区的综合权衡,文昌的低纬度与海洋落区优势最为突出,被确定为最优解。2007年项目获批后,庞大的建设序幕在龙楼镇的海滨拉开。工程面临着热带高温高湿、强降水、强台风的严峻考验。技术人员和建设者们开山填海,铺设起连接港口与发射工位的重型火箭专用运输通道,这项关键的地面保障工程,成为“长征五号”等庞然大物的脐带。

规模空前的总装测试厂房拔地而起,其高度与跨度创下国内纪录,它有一个浪漫的绰号“亚洲最大的钢铁之门”。先进的发射塔架、导流槽、推进剂贮备与加注系统、覆盖海陆的精密测控网络等关键设施逐步完善。这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攻坚克难,最终在南海之滨铸就起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基地,为大国重器的腾飞奠定了物质根基。

这座南海航天港的存在,已深度融入了文昌的城市基因。它极大地提升了文昌在全国乃至全球知名度,“航天旅游”作为崭新名片,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政府科学规划的安全观测点,在发射窗口期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和航天爱好者。以“文昌航天科普馆”为代表的科普教育基地,激发着当地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航天技术人才和相关人员的聚集,提升了区域的科技氛围和发展活力。

文昌的城市景观被重新塑造——在婆娑椰影、金色沙滩的传统南国风光中,现代科技感十足的发射塔架矗立,成为新时代文昌最耀眼的地标。

2

摇曳千年的文昌椰影

当火箭的轰鸣渐散于云层,另一种古老的声音便清晰起来——那是椰叶摩挲的沙响。这片曾托举火箭腾飞的土地,早被挺拔的椰树刻下更深的年轮。那深邃的碧波与摇曳的椰影,是挥之不去的南国印记。海南无愧“椰岛”之名,而在椰香弥漫的海岛上,“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甲海南”的俗语,早已道破了文昌在椰林世界中的特殊分量。文昌市踞守海南岛东北,历史可溯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所置“紫贝”古县。悠悠岁月里,文昌人与椰树的相伴,亦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绵延不息。

是谁在古邑紫贝种下第一棵椰树,已湮没于时光烟尘里。但这挺拔的绿影,却与一代代文昌人共度了两千余年的沧桑。如今,椰林依旧是这座城市的天然幕布——庭前屋后,婆娑摇曳,无处不在。

文昌三面临海,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虽让火箭发射的时机捉摸不定,却赋予此地沙质土壤丰沃,阳光慷慨,雨水沛然的特质,仿佛专为椰树生长定制。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成就了它“椰子之乡”的名副其实。

论及文昌椰子,东郊镇是当之无愧的“椰乡”皇冠上的明珠。其椰林面积约5万亩,200万株椰树沿海岸线蜿蜒出长达15公里的“绿链”,构筑了我国最长的滨海椰树长廊。高种、红椰、青椰、良种矮椰……品种的丰富让东郊椰林拒绝千篇一律:挺拔者似欲刺破苍穹,斜逸者自成姿态,同一片绿荫下,各显姿态。长廊尽头,蔚蓝海面、金沙细浪、青翠椰林连缀成最富海南意韵的画卷,持续吸引着海内外游人。

值得庆幸的是,这里未被过度商业化侵蚀。自驾或骑行穿行其间,自由呼吸满肺椰香,或直抵林缘拥抱海阔天空,皆可独享一份不受侵扰的宁静。若想露营,在椰荫下枕星河入梦,夜风亦会捎来若有似无的椰香作伴。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东郊椰林尚是寂寂无闻的海边渔村,渔民们日出踏浪而作,日落枕涛而息。海南建省,如同推开了这扇隐藏的“椰海明珠”之门。悄然间,灶火在细腻沙滩边燃起,世代相传的渔家手艺,化作砂锅里沸腾的醇厚椰汁鱼汤、蒸腾着清甜香气的椰子鸡,成为款待游客的至味。

文昌人的智慧,让椰树浑身是宝。老椰壳变身碗、勺、盘、铲等实用器物。对美的追求,则催生了椰雕——这门融合椰壳、棕、木的古老手艺。而今,东郊镇的产品名录更为耀眼:清冽的椰子油、多样的零食、透气的椰棕床垫、清洁高手椰壳活性炭……它们已从这片椰林出发,驰骋全国,远销世界。

“文昌椰子”,这沉甸甸的名号,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双认证”。它早已超越单纯的热带作物,深深浸润在渔民日常的炊烟里、劳作的手掌中,成为流淌在文昌人血脉里的,那份独特的、甘甜的基因。

3

舌尖上的琼味天香

清甜可口的椰子汁是天然佳饮,而文昌这座城市,亦能端出与之相得益彰的地道风味。文昌与大海唇齿相依,文昌人深恋着这片蔚蓝,大海也从不辜负这份眷恋,总是慷慨地奉上丰饶馈赠。于是,龙虾、海甘鱼、白鳝鱼、鱿鱼、虾米等各色鲜活海产,成了文昌人餐桌上的寻常风景。

石斑鱼是文昌海味的明星,兼具观赏价值与食用价值。其肉质鲜嫩肥美,不仅胆固醇含量低,更富含有益心脑健康的欧米伽3脂肪酸(Ω-3),有“海洋人参”“鱼中贵族”的美誉。而蟹中翘楚和乐蟹,俘获食客芳心自有其道理。蟹黄饱满、脂膏丰盈,再加上鲜甜细腻的肉质,成就了其色香味俱佳的名声。和乐蟹烹法多样,红烧、煲汤、爆炒皆宜,但当地人的心之所向,还是清蒸或白灼——这也印证了那句美食箴言:至臻之味,往往源于至简之烹。在文昌,品尝的海鲜常常是渔民刚离水的新鲜货,其鲜甜之纯粹,正是琼菜灵魂——“鲜”字的终极诠释。

抱罗粉,堪称海南米粉小吃中的佼佼者。它发源于文昌抱罗镇。抱罗粉条比常见的海南粉略粗,色泽晶莹,口感爽滑筋道。其精髓在于那一碗匠心独运的汤底:不惜用料,耗时费工——精选新鲜猪骨、牛肉等,文火慢熬数小时,方得汤质醇厚浓郁,香气扑鼻。辅以蒜末、草果、花生仁、芝麻、酸菜、笋丝等特制配料,咸鲜中透出微酸,滋味层次丰富,一口入魂。相传此味源自明代抱罗匠人,穿越漫长岁月,至今仍是令人倾倒的经典美味。

文昌鸡,则是文昌美食殿堂的看家本领,位居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在重大宴席中必当压轴主菜。“无鸡不成宴”的海南俗语,正是对其地位的绝佳诠释。宴请尊贵宾朋,一碟文昌鸡,承载着最深的敬意。顾名思义,文昌鸡乃本地特产。据《文昌县志》记载,它于清代中期随闽粤移民落户文昌,至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养殖史。文昌人精心选育良种,并摸索出“先散养,后笼养”的饲养之道。散养期间,鸡在山林间自由觅食草籽、树籽、热带落果,运动充足,使其肉质紧实鲜甜;后续笼养则使肉质适度松弛,确保成菜时鲜嫩可口。

烹制时,整鸡放血、褪毛、净膛后,入清汤煮熟,再吊汤控水。成败关键在于火候把控——以八成熟为佳。斩件时,骨中犹带一丝红润血色,方是地道风味。入口一尝,皮肉凝脂如玉,丰沛汁水携着独特脂香充盈齿颊,带来味蕾的巅峰享受。衍生的鸡汤饭,以煮鸡原汤与鸡油焖制,闻名遐迩的“海南鸡饭”,便是这白切鸡搭配鸡汤饭,佐以一碗清汤的至简美味。当年,“下南洋”的文昌华侨将此人间至味携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使其风靡东南亚,更跃升为新加坡国菜。

4

潮声里的南洋秘语

滋味在舌尖沉淀成记忆,而记忆在此凝为砖石。文昌侨胞拳拳乡情,在兴学筑楼中灼灼可见。文昌的爱国华侨,心系家乡发展,屡屡慷慨解囊,兴教助学。这份重教崇文的传统,在文昌源远流长,文城镇的孔庙是最古老的见证者。它被尊为“海南第一庙”,建筑群落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庆历年间。庙内建有大成殿,曾高悬康熙、嘉庆、咸丰、光绪四位清朝皇帝的御书匾额,无声诉说着其跨越王朝的尊荣。文昌孔庙的卓绝,不止于悠长岁月与完整形制,更在于一条独一无二的古训:“文昌不出状元,孔庙不开正门。”这扇紧闭的正门,如同一道刻在石头上的誓言,昭示着“文化之乡”的深厚根基,也凝固了文昌人世世代代向学求知的坚定决心。

而这历史厚重的年轮,也镌刻在琼北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之中。这片土地,曾见证秦汉时两广移民的南迁、西汉中原人口的徙入、明清闽粤桂百姓的渡海拓殖。村落随人烟繁衍生息而渐次成形。可见文昌人“冒险而骛新”的开拓精神从何而来。近代以来,无数子弟扬帆南渡,“下南洋”勤勉打拼。

这些远渡重洋的游子,无论漂泊多远,始终心系故土。当他们荣归故里,将异乡积攒的财富与阅历带回祖地,那深染南洋风情的审美,也悄然融入对家宅的营造之中。于是,在文昌许多传统村落里,一种别具一格的南洋风情建筑悄然生长。

著名铺前镇的骑楼老街,正是这种侨乡印记的典型缩影。这条历史街区的肇兴,可溯至1926年。怀着对故土炽热深情的华侨王克光,倾注心力与巨资,为铺前老街擘画下科学的蓝图。他力主将原本布局松散的店铺,统一改造为“连廊连柱、檐廊相通”的现代骑楼样式。

历经四年精心营造,一条门面整齐相对、墙体根基相连、檐廊宽阔深远的新骑楼街惊艳出世。彼时,依托铺前港作为重要航运枢纽的便利,东南亚各国的商货由此登岸,辐辏四方。新街甫成,商贾闻风云集,街市上人潮涌动,车马喧阗,盛况空前,迎来了骑楼老街史上最辉煌的岁月。

为守护这份珍贵遗产,文昌市于2021年将其正式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百年海风侵袭,岁月剥蚀,蚀不去它从容的筋骨;潮起潮落,带不走那深嵌石缝的守望。铺前骑楼老街,就这样静对南海,一面是“海上丝路”沉入时光的背影,一面是风起时永不停歇的潮音。

排版 | 田学娟

来源:喉舌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