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内蒙古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CNS(即Cell、Nature、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重大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以“Hepatocyte metabolic adaptations during pregnancy and
8月29日,内蒙古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CNS(即Cell、Nature、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重大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以“Hepatocyte metabolic adaptations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为题,于8月28日在发布在国际顶刊Cell上。该研究成果由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徐成冉,内蒙古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骏马计划”研究员杨李领衔,联合北京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母体肝脏在妊娠期与哺乳期会发生独特而有规律的代谢变化。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母体如何在孕育生命和哺乳阶段合理分配能量的理解,也为改善母婴健康和提升乳品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图源:内蒙古大学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上述变化由不同的关键分子驱动。妊娠期时,肝脏依赖一种由gp130介导的信号通路来重塑代谢,若缺乏这一通路,会导致母体脂肪动员不足,胎儿发育受到影响。而在哺乳期,另一种关键酶ACSS2则发挥主导作用,它帮助肝脏合成乳汁所需的脂肪。当肝脏中缺乏ACSS2时,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母体进食量减少,幼崽生长也受到限制。可以说,gp130和ACSS2就像两个“关键分子开关”,分别控制着妊娠和哺乳两个阶段的能量供给。为验证这一机制的普遍性,研究团队进一步对草原上的重要家畜——绵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小鼠和绵羊在基因调控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肝脏的代谢适应模式高度一致,说明这一机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普遍性。母体肝脏在妊娠和哺乳期的代谢变化,就像一台精密的引擎,一方面要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还要支撑乳汁的分泌。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也为改善母婴健康、推动乳品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该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具有深远意义。在基础科学层面,本研究将肝脏置于生殖系统的整体研究框架中,为探索器官的适应性与可塑性提供了新的模型。在医学方面,研究提示孕期代谢失衡、胎儿发育受限或产后乳汁不足,可能与肝脏调节不充分有关,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对畜牧学而言,这项研究推动了行业从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模式,迈向更深层面的基于分子代谢机制的性状精准调控育种模式,拓展了“分子畜牧学”的研究领域,引领草原畜牧业进入精准化时代。在乳品与营养领域,通过调控关键代谢因子,有望改善乳汁的营养结构,提升乳品的健康价值,同时有助于降低牧业生产成本。来源:内蒙古大学。原标题:《打破校史!211大学第一篇顶刊,诞生》 来源:苍客公考考试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