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矩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2-20 18:50 1

摘要:时下,新媒体已然全面且深度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与社交场景,各类新媒体平台成为他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高校应顺势布局“新媒体育人”方针,推动新媒体矩阵与思政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并利用新媒体的高效性、互动性和多样性,拓宽思政教育传播空间,实

□张晶

时下,新媒体已然全面且深度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与社交场景,各类新媒体平台成为他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高校应顺势布局“新媒体育人”方针,推动新媒体矩阵与思政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并利用新媒体的高效性、互动性和多样性,拓宽思政教育传播空间,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平台互融,搭建思政教育新媒体新高地。新媒体矩阵的外显,便是各类新媒体平台。这些平台的日渐普及,使得广大师生日常接触的频率大幅提升,也让大学生习惯使用新媒体平台接触新知识、新内容。高校应综合利用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布局,让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其中,微信公众号尤为适合图文内容快速传播,高校可通过其发布系统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如理论学习资料、理论课程重点讲解、专题文章剖析等;微博较为适合发布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时事热点、方针政策、国内外政治动态等内容,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敏感度;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优势在于视频形式的冲击力,高校可在这类平台上发布名人介绍、党员事迹等内容;贴吧、知乎等社区类平台以社区社群互动为特色,高校能够以“思政教育社群”及讨论板块,引导学生在平台上积极讨论和分享观点。高校需结合实际选择新媒体平台,并配套提升多平台联运与管理能力。分别设立校级、院级新媒体中心,由新媒体专业学生及学生会成员共同运营,学工部门负责核心管理,这样既能保证新媒体平台运营的专业性,也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内容互融,创新育人内容多元呈现形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将新媒体作为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的重要载体,就必须促进教育内容向新媒体方向融合,制作出迎合当代大学生审美需求的内容,使得思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且具有吸引力。高校可结合新媒体传播特征,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文化深度,以趣味性等要素吸引大学生,比如可以加入流行网络语、网络热梗、爆火影视片段等流行性元素,并通过视听话语传递正能量。借用爆火影片《哪吒》及其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制作短视频,配合励志音乐,引导学生在困境中坚定理想、砥砺前进;结合《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坚持作战场景,向大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学生铭记英雄、牢记历史;借用流行语“破防了”及其表情包、梗图,制作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图文,用轻松、诙谐的话语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此外,高校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制作具有科技感的创新内容。当前,许多高校都开始布局“VR思政”,利用VR技术打造虚拟思政空间,如北京理工大学打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配套开发一批VR数字教学资源,将思政课内容以VR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通过VR设备重返历史场景,在“亲身参与”中学习国家发展历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模式互融,打破思政教学单向说教局限。传统思政教育实施形式主要依靠思政课堂的单向教育,师生交互不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有限,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新媒体矩阵,思政教师可以依托新媒体的互动性探索更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感的教育模式。思政课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增强思政课的互动性,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选择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直播授课,将其作为学校思政课的拓展性课程内容,重点围绕时事热点、校园生活等内容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时事热点(如两会精神解读、重大节日主题教育、社会热点事件分析)在直播课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弹幕提问或发表观点,甚至可以与学生连线,邀请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理解。不仅如此,思政教师还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社群功能,组建在线合作学习小组。例如教师可以发布自主学习课题,要求小组自行整理资料、提出观点并给出报告,或通过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制作课题相关微电影、短视频等,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语境互融,营造思政育人新媒体生态圈。基于新媒体矩阵,高校需通过多维度整合与媒体互动,创设有利于思政教育更好实施的网络生态环境,将新媒体“大流量”转变为“正能量”,通过文化氛围、舆论引导等隐性方式,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一方面,高校需坚持正面引导,利用新媒体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必须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并始终将正能量传播作为校园舆论主旋律,例如,日常通过广泛宣传优秀党员、青年创业者、“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和事迹,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当社会上出现热点问题且造成较大舆论影响时,高校应及时、果断地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正面引导,发布权威信息,为学生理解事件提供科学、真实的背景解读,纠正学生对事件的错误认识,并且事后宣传部门可以发布主题文章或评论,例如“如何科学理解社会公平”“如何正确看待热点事件”“如何应对网络暴力”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知视野。另一方面,高校还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塑造校园文化,例如借助校园媒体平台发布校园各类文化生活动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可策划“校园故事”专题栏目,聚焦本校学生生活状态,分享校园内的感人事迹或温暖瞬间,用真实、接地气的内容感染学生,传递校园的正能量。

新媒体矩阵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深度创新。高校借助新媒体矩阵的协同联动,能够突破传统育人空间,凝聚更多元、更深刻的育人资源,增强思政育人效果。未来,高校应持续推进新媒体矩阵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培育优秀青年提供有效助力。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