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肝脏是个很“闷”的器官,平时没什么动静,一旦出事,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特别是肝硬化,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立马就能感受到不舒服,很多人等到黄疸、腹水、食欲减退这些明显症状出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了。
肝脏是个很“闷”的器官,平时没什么动静,一旦出事,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特别是肝硬化,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立马就能感受到不舒服,很多人等到黄疸、腹水、食欲减退这些明显症状出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了。
肝硬化的形成,不只是病毒、酒精在作祟,很多人平时餐桌上的一些“隐形杀手”,也在悄悄地给肝脏添堵。今天想提醒大家,生活中有三种食物,真的要少吃,尤其是肝功能不好的人,最好直接从餐桌上撤掉。
先说第一个,腌制类食品。很多人喜欢吃咸菜、腊肉、腊肠,觉得下饭、香,但其实这些食物里,往往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这个东西在体内代谢时,容易和蛋白质反应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被明确列为一级致癌物的。
肝脏是处理这些毒素的主力军,长期吃腌制品,会让肝脏像个“苦力”,天天在清理垃圾。时间久了,肝细胞损伤越来越严重,慢慢就可能朝着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方向发展。
再讲一个很多人忽略的,高糖高脂的加工甜点。比如市面上的蛋糕、奶油面包、巧克力酱、甜饮料,这些东西不仅含糖量高,还常常搭配反式脂肪和各种添加剂。吃多了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时间一长就可能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别以为这是小事,脂肪肝发展下去,也会走到炎症、纤维化、最后甚至硬化这一步。有研究显示,长期摄入高果糖饮料的人,肝硬化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30%以上。别看一瓶饮料甜甜的,其实里面藏着的,是对肝脏的“慢性毒药”。
第三种,是很多人日常离不开的烧烤和油炸食物。烤串、炸鸡、薯条、油条,这些食物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最后的清理工作还是由肝脏来完成。
而且高油高温的处理方式,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使得原本就在“加班”的肝细胞雪上加霜。
肝脏的细胞是有限的,修复能力虽然强,但总有个限度。如果每天都在重复“受伤—修复—再受伤”的过程,慢慢地,肝组织就会变硬、变僵,最后形成不可逆的肝硬化。
有人可能会说,平时吃点这些也没什么吧?关键在于“量”和“长期”。偶尔吃一次腌菜、喝一杯饮料,肝脏还能应付。但如果天天吃、顿顿吃,尤其是本身肝功能就不好的人,那就容易出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饮食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年轻人肝病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肝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但现在20多岁就查出肝硬化的也不在少数,很多都是长期高油高糖饮食、熬夜、久坐造成的。
除了这三种食物,还得警惕一些“伪健康”产品。比如市面上打着“无糖”“低脂”旗号的零食,很多其实只是换了个方式加糖,有的是用了代糖,对血糖影响小,但对肝脏的代谢负担并不小。
还有一些所谓“养生饮品”,里面添加了中草药提取物,看起来很“健康”,但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肝脏不像皮肤,不会立马红肿发炎,它受损的时候,往往悄无声息,所以更容易被忽视。
有意思的是,最近一项来自《The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和肝硬化之间关系密切。研究人员观察到,肝硬化患者体内的益生菌比例明显下降,而有害菌群上升。
这说明,我们平时吃的东西,不光是影响肝脏本身,也在通过肠道间接影响肝脏的健康。就像是两个邻居,一个天天制造噪音,另一个就算耳朵再好也遭不住。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实是帮肝脏“清除邻居噪音”的好方法。
那是不是说我们只能吃得清汤寡水?也不是。关键还是要回归食物的原型。比如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粗粮、深海鱼、豆制品,这些都能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为肝脏提供丰富的抗氧化物和优质蛋白。
尤其是像胡萝卜、南瓜、菠菜这种颜色鲜艳的蔬菜,里面的胡萝卜素和多酚类物质,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有绿茶、黑咖啡等天然饮品,适量饮用也被证实对肝脏有轻微保护作用。前提是没有肝功能异常的人群。
要特别提醒的是,有肝病家族史的人群,尤其要警惕这些“餐桌陷阱”。肝脏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加上后天饮食不节,很容易形成“双重打击”。
2024年最新版中国肝病防控指南中提到,控制饮食结构是预防肝硬化的核心措施之一。
指南还指出,年轻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已接近25%,这个数字是十年前的两倍以上,说明我们的生活方式,确实在悄悄改变着肝脏的命运。
有些人可能没感觉,但身体其实已经在发出信号了。比如饭后容易犯困、油腻食物吃完觉得恶心、右上腹常有隐隐不适,这些可能都是肝脏“抗议”的表现。
当然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就是肝出问题了,但如果持续存在,还是建议去做个肝功能检查。就像车子每开一段时间要去保养一下,肝脏也需要定期“体检”,别总是等到“发动机亮红灯”才想起来。
肝脏是个很耐操的器官,它可以忍受很多年“坏习惯”的折腾,但一旦跨过某条线,损伤就是不可逆的了。
就像一块海绵,开始还能吸水排水,但如果你天天拿它擦油污,不清洗,也不拧干,最后它就会硬掉、发臭,失去弹性。
肝硬化其实就是肝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一旦形成硬化,肝功能就会大幅下降,甚至可能走向肝癌的方向。别等肝脏“发飙”了,才开始后悔。
说到底,健康这件事,不是靠吃几颗保健品、不吃几顿夜宵就能解决的,而是靠每天的选择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把腌制的、油炸的、高糖的食物慢慢从餐桌上撤下去,换成新鲜的、原生态的、清爽的食材,别觉得委屈,这其实是给身体减负、给生活加分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国肝病防控指南编写组.中国慢性肝病防控指南(2024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4):241-252.
[2]李建华,张萌,郭晓.中国成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趋势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58(3):210-216.
来源:健康小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