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休待遇提高了,退休金按时到账,本应是享受生活的黄金时期,可不少老人刚摸透智能机的操作,就被暗藏的风险绊住了脚。邻居李大爷上周刚把养老钱转进"高回报理财平台",今天就发现APP打不开了。这样的案例,正在全国各地的老年群体中不断上演。
退休待遇提高了,退休金按时到账,本应是享受生活的黄金时期,可不少老人刚摸透智能机的操作,就被暗藏的风险绊住了脚。邻居李大爷上周刚把养老钱转进"高回报理财平台",今天就发现APP打不开了。这样的案例,正在全国各地的老年群体中不断上演。
一、虚假理财广告藏杀机
弹窗广告里西装革履的"理财顾问",用退休金翻倍的承诺直击老人心理。北京朝阳区有老人听信"每月15%收益"的宣传,把攒了二十年的80万元存款全部投入,三个月后平台突然关闭。这类平台常伪造金融牌照,用前三个月正常返利获取信任,等大额资金进场就卷款跑路。
二、山寨APP偷天换日
应用商店里搜索"戏曲大全",跳出来的前三个结果可能都是李鬼。杭州王阿姨下载的"戏曲精选"APP,在播放名段时突然弹出付费窗口,误触后直接扣除398元会员费。这些APP往往通过购买搜索关键词、仿冒图标等方式伪装,安装时还会索要通讯录和相册权限。
三、黄昏恋变"杀猪盘"
单身老人刷短视频时,"偶然"结识的贴心网友,可能藏着致命陷阱。上海退休教师张女士遇到自称美籍华人的网友,对方每天嘘寒问暖两个月后,突然说海关扣了重要货物需要5万元保证金。等老人转账后,那个温柔的声音就永远消失了。
四、中奖骗局连环套
"恭喜您获得价值19888元扫地机器人!"这样的短信让南京刘大爷兴奋不已。按照提示支付298元运费后,收到的却是价值不到30元的劣质产品。更可怕的是,对方还掌握了老人的收货信息,隔周又冒充售后继续行骗。
退休生活本应从容惬意,可这些躲在手机屏幕后的黑手,正把老年群体变成待宰羔羊。就在你读这段文字时,可能又有一位老人掉进了陷阱。
五、养生直播变销售陷阱
凌晨五点的直播间里,"老中医"把普通石斛吹成抗癌神药。广州陈伯花2.8万元买了三个疗程"特效药",收到货才发现是三无产品。这些主播深谙老年人作息,专门在晨练时间开设养生课堂,用伪造的专家资质和群众演员当托。
六、红包链接暗藏木马
家族群里转发的"点击领百元话费"链接,很可能是盗窃信息的鱼钩。沈阳周奶奶点开女儿发来的"重阳节红包",三天后银行卡就被盗刷3笔共计5600元。这些木马能自动转发到通讯录所有联系人,形成裂变式传播。
七、虚假政务短信
冒充医保局的诈骗短信,让成都赵阿姨差点泄露银行卡密码。骗子用"医保卡停用"等紧急话术,诱导老人点击钓鱼网站。页面做得和官网一模一样,连400开头的客服电话都能伪造。
八、WiFi热点成黑洞
公园长椅上免费开放的WiFi,可能是数据收割机。天津吴大爷连了商场里的"Free_WiFi",第二天就收到银行卡异地消费提醒。这些热点会监控所有联网操作,特别是支付类APP的账号密码。
把手机递给父母前,记得帮他们开启"纯净模式",关闭应用商店的自动安装功能。教他们认准官方应用市场下载APP,遇到转账要求先给子女打个电话。那些在广场上教老人用智能机的志愿者,可能正默默守护着千万家庭的养老钱。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