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厨房是全家饮食的地方,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生养重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十分重视厨房,从传统民俗的“祭灶神”到俗语的“民以食为天”,从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到如今热播的《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变过。而那些发生在厨房中有意思、有温度的故事
厨房是全家饮食的地方,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生养重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十分重视厨房,从传统民俗的“祭灶神”到俗语的“民以食为天”,从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到如今热播的《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变过。而那些发生在厨房中有意思、有温度的故事,通过一件件实实在在的物件代代相传:可能是一样有意义的老物件,可能是一份拥有独家记忆的菜单,也可能是再也回不去的一抹味道……
即日起,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联合不弃升级再造中心,关注厨房中的旧物和老故事,邀请公众进行共创策展,通过丰富的物件和情感,向公众全方位诠释“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旧物改造:一张板凳+一份菜单=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小区街口,搬一张板凳,将饭菜放在椅子上,就可以快速又温馨地完成一顿饭——这可能是很多在老旧小区长大的孩子的童年记忆。其实,在川渝地区,将板凳充当餐桌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遍地可见的“板凳面”面馆也印证了这一点。而这一次,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聚焦在这些板凳上,邀请李锦记希望厨师,在成都兴蓉社区对这些板凳进行改造,将板凳与厨房链接在一起,打造可持续有趣的板凳美学呈现。
“社区人口年龄层跨度比较大,对于一日三餐的需求也不一样,相应的菜谱自然也就不一样。”李锦记希望厨师黄文辉一边将从小区淘来的旧板凳上色,一边在心里计划着怎样将健康菜谱画在板凳上。身为成都润扬兴隆湖希尔顿逸林酒店的中餐副厨师长,黄文辉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份适合老中青三代的菜单,包括番茄炒蛋,香菇滑鸡和白灼西蓝花,“将菜谱写在板凳上,板凳放在小区院落中,能让更多人看到,提醒更多人要好好吃饭,健康饮食。”
黄文辉进行创作的板凳来自兴蓉社区西巷一号院,曾经为居民提供休息的板凳,因为年久斑驳,很长一段时间被遗忘在院落门口。可持续“李”想计划发现了它,捡回来。在希望厨师的巧手下,剥去脱落的木板,刷上丙烯颜料,画上瓜果蔬菜,写上有李锦记酱料加持的菜谱,再标上来自于李锦记希望厨师的健康饮食提醒,刷上木油:一张改头换面,承载了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板凳就诞生了。
8月20日,和黄文辉一同参与老板凳再造的李锦记希望厨师还有同样来自成都润扬兴隆湖希尔顿逸林酒店的西餐主管古柏宇、成都JW万豪酒店的西餐厨师齐馨萌。大大小小的板凳在李锦记希望厨师的厨房美学加持下,成了传播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载体,会再回归到它们原本的各个院落中,为每一个经过的、坐下的人们讲述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故事。
策展征集:一个老物件+一段故事=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
经过一周的晾晒,由李锦记希望厨师改造完成的三张“菜单板凳”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供居民躺坐了。在8月29日晚,由不弃升级再造中心联合成都兴蓉社区发起的“不弃青创周”之不弃音乐节隆重启动,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作为承办方之一,受邀向公众科普厨房中的可持续教育,三张“菜单板凳”在活动现场显得格外醒目。
萝卜皮清洗干净、泡在李锦记泰式酸辣冷泡汁中,入味后,卷成玫瑰花的造型,一朵酸辣味的萝卜花就完成了——这是李锦记希望厨师在现场制作的可持续点心,“可能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萝卜皮是会被处理掉的食材,但这其实可以是非常美味的主料。”李锦记希望厨师陈红军认为,厨房中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可以通过各种巧思,将普通平凡的食物变得精致,想吃地方风味的“玫瑰花”,就可以将萝卜泡在李锦记广西酸嘢冷泡汁里,想吃酱香味的,就用李锦记薄盐生抽和陈醋。
其实,每个人对于厨房中有意思、有温度的小巧思、老故事的感受都不尽相同。8月29日起,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携手不弃升级再造中心,成都兴蓉社区,向公众征集发生在厨房中有意思、有温度的故事:它可以是一个物件,一张菜单,也可以是一段关于味道的回忆。您分享的故事或老物件,将会被收入到项目组编纂的《社区记忆》中,也将有机会,作为展品在10月举办的【有意思、有温度的厨房】可持续展中呈现,同时,还有可能有大厨复刻您分享的菜单,尽可能地还原记忆中的味道。
【参与方式】
很简单!告诉我们:
1. 菜名或物件名 (例如:外婆的红烧肉、儿时厨房外的小板凳)
2. 你的故事 (两三句话,为什么难忘)
3.(可选) 你的名字
4.(可选)菜的一些特别口味或做法
征集截止:9月30日
我们相信,诞生一日三餐的厨房是有意思的,也是有温度的。真正的美味不仅滋养身心,也能自然而然地减少浪费、珍惜资源。和李锦记可持续“李”想计划一起,用味蕾作笔,用回忆为墨,共同书写一本充满温度、故事与李想的菜单,讲好厨房中有意思、有温度的故事。
来源:北京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