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上月中旬,日本外相岩屋毅在东京与来访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举行战略对话,德国外长更是多次批评中国,大谈德日合作。
在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敏感时间节点,德日之间的互动却越发频繁且深入。
在刚刚过去的上月中旬,日本外相岩屋毅在东京与来访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举行战略对话,德国外长更是多次批评中国,大谈德日合作。
其实,德日间的合作早已不局限于经济和政治层面,在敏感的军事安全防务领域也在加深。
从高层互访来看,德国前总理朔尔茨 2021 年上任后首访亚洲就选择了日本。
2023 年两国领导人首次举行政府间磋商,各种首脑会晤、外长防长 “2+2” 会晤机制不断建立与完善。
此次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上任不久便访问日本,还与日本达成尽早举行外长防长 “2+2” 会谈的共识,足见双方对彼此关系的重视。
经济上,你别看两国的出口都依赖精密机械、汽车、家电产业,貌似是竞争对手。
但暗地里双方一直强调在供应链弹性、半导体、关键矿产、先进技术以及能源转型等领域深化合作。
德国甚至直言要学习日本的 “经济安全保障经验”,而所谓的 “经济安全挑战”,明眼人都能看出主要针对中国。
此次瓦德富尔的出访,就无端批评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称这冲击了德日芯片行业。
在军事合作领域,更是动作不断。
其实双方的交流合作已经非常深入,从2021 年,德日签署《情报保护协定》开始,双方已经在共享安全保障领域的机密情报。
双方在海军空军作战的演习、合作、同训也与其他德国的北约盟友开展的别无二致。
德国海军 “巴伐利亚” 号护卫舰曾出访日本,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联合演习,2022 年,日本航空自卫队和德国空军已经在日本境内进行共同训练。
2024 年,德日《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生效,为两国军队共享物资劳务提供便利,之后德国等欧洲国家战机再次访日并举行联合军演,德国 “巴登 — 符腾堡” 号护卫舰也访日。
到了今年,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访日期间,双方又计划在网络安全、武器装备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还提出构建由八国组成的 “新合作框架”,试图在印太地区打造针对中国的小圈子。
瓦德富尔访日期间,多次是非不分。
妄称中国在台海、东海、南海 “挑衅”,威胁全球稳定,还宣称中国是俄罗斯 “最好” 的石油买家,是俄乌战事的幕后支持者。
80 年前,德日作为二战的两大策源地,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德国纳粹的种族屠杀、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至今仍深深烙印在人类历史的记忆中。
事实摆在那里,这些历史的真实性不以日本人承认不承认为转移,我们就是要高调纪念抗战胜利,提醒日本反思。
如今,德日在一些行为上的趋近,难免不让人产生 “旧梦重温” 的担忧。
日本国内,历史修正主义阴魂不散。
一些右翼力量不断淡化、否认二战期间犯下的战争罪行与暴行,“史实传播协会” 等组织公然编造谎言,试图歪曲历史,将二战描绘成日本的 “自卫行动”。
他们不断否认 “慰安妇” 制度的强迫性,否认强征劳工的事实。
咱们这边在上映《南京照相馆》,但这种题材的片子在中国整体电影市场中的实际占比并不多。
而日本的暑期档则在疯狂上映、重映了足足7部渲染“日本遭遇苦难”,是二战受害者叙事的电影。企图用突出日本平民和士兵的 “苦难”,达到是对侵略历史的系统性洗白。
在对待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等问题上,日本也时常采取强硬、挑衅的态度。
德国虽然在战后对纳粹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在一些外交政策上的转变也值得关注。
此次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涉华问题上的无端指责,将中国在台海、东海、南海的正常维权行动歪曲为 “单方面改变现状”,甚至将中国与俄乌冲突无端挂钩,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德国在对外事务中曾采取的霸权、干涉主义行径。
当德日这两个曾经的战争策源地在当下频繁走近,且在诸多问题上表现出针对中国等国家的一致性时,国际社会对其是否妄图重拾昔日的霸权旧梦,自然会产生深深的质疑。
两个二战战败国居然敢对战胜国大放厥词,确实是滑天下之大稽。
对德国而言,借助与日本的合作,能够将自身影响力投射到亚太地区。
德国出台印太政策指导方针后,一直试图在亚太地区拓展 “生存空间”,平衡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力。
德国想通过与日本加强合作,德国可以在印太地区找到一个有力的 “支点”,进而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中增加自身的筹码。
日本加强与德国的关系,也有助于提升其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
日本近年来不断发展进攻性武器,从准航母到高超音速导弹,越来越赤裸裸不加掩饰。
俨然就是一副重走当年德国重新武装的老路。
日本妄想通过与德国等北约成员国开展防务合作,日本能够拓展军事力量 “走出去” 的空间,进一步突破战后军事发展限制。
同时,日本妄图将德国等欧洲国家拉入亚太事务,从而在与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博弈中获得更多支持。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德日在经济上各有盘算。
在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双方希望通过合作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实现所谓的 “供应链多元化”。
德国担忧中国的稀土监管措施会影响其军工产业等的发展,便企图通过与日本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稀土供应渠道以及替代方案。
日本此前一直从印度大量进口稀土进行提炼,是国际上少有几家真正掌握稀土技术的,各国自然趋之若鹜,我们不得不防,一旦日本野心得逞将影响我们制裁的有效性。
而日本也希望借助德国在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双方在经济安全保障层面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自身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利益,同时削弱中国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影响力。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推行 “印太战略”,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两个战败国这么嚣张离不开美国的默许,曾经德日在二战战场上打的你死我活。
但现在两位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国需要拉拢来对抗中国的盟友,美国希望其盟友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合其战略布局,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
德国和日本加强合作,在印太地区构建小圈子、强化军事存在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
德国通过此举可以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欧洲事务中获得美国更多的支持。
日本则可以借此提升自身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增加与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比如在军事正常化等问题上获得美国更多的默许与支持。
对于德日的走近,我们应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做出必要合理的反应,我们的内政不容干涉、地区事务不容胡乱插手。
敦促二战战败国,德日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尤其是不应介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避免制造阵营对抗,重蹈历史覆辙。
来源:奇圆科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