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问一答,是9月1日发生在安徽省枞阳县金山路小学“开学第一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称“铸牢”)宣讲会上的一幕。当天,枞阳县委统战部会同县教体局组织9名宣讲员,赴9所城乡中小学校开展这一主题宣讲,与1200余名师生共话石榴籽精神。
“我们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身份是什么?”
“中华民族!”
这一问一答,是9月1日发生在安徽省枞阳县金山路小学“开学第一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称“铸牢”)宣讲会上的一幕。当天,枞阳县委统战部会同县教体局组织9名宣讲员,赴9所城乡中小学校开展这一主题宣讲,与1200余名师生共话石榴籽精神。
开学第一课。
据悉,为加强“铸牢”话语体系建设,将“铸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铸牢”宣讲的专业性,今年年初,枞阳县委统战部会同县教体局和各乡镇,采取组织推荐、开展5次试讲的方式,从全县统战干部中择优选出10名面对中小学生的“铸牢”宣讲员,并通过集体备课、邀请专业人士点评等方式,精心打磨宣讲稿,提升宣讲质量,共提出改进意见近百条。
当天,9名宣讲员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理论和政策、中小学生如何做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等内容开展宣讲。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宣讲员注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在PPT中插入更多精美图片和视频、音频等,增强宣讲的视觉冲击力。
开学第一课。
值得一提的是,各宣讲员在宣讲时注重讲故事,将我国历史和现代发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融入宣讲内容。同时,各位宣讲员在宣讲时还设置了诸多民族知识问答,学生们踊跃举手,答题氛围热烈,现场共为正确答题的学生发放印有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文创产品近百份。
“我们在‘开学第一课’组团开展‘铸牢’宣讲,既要从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引导他们长大后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又要打造出具有枞阳辨识度的‘铸牢’宣讲品牌。”枞阳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侯丽霞表示。(章洋 文/图)
来源:金台资讯